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他国镇馆之宝

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他国镇馆之宝

    国内流失海外的文物很多,特别是建国之前。

    就算是建国之后,八九十年代盗墓也十分猖獗。

    在这一段时间,很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但是将整个墓葬迁移至海外的,还是很少见的。

    位于家拿大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就做到了这一点。

    这座博物馆的展厅之中,有许多来自我国的珍贵文物。

    有甲骨文、瓷器等,而镇馆之宝就是一座完整的明朝将军墓,墓主人则是历史上战功显赫的祖大寿。

    祖大寿的名号并不是很响亮,但是他的外甥却是家喻户晓的吴三桂。

    他们都是明末清初的大将,也都背负着叛国之名。

    不过历史上很多学者、史学家都对祖大寿降清的行为,没有多少苛责,觉得他最后投降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祖大寿第一次降清只是诈降,他奉孙承宗之命守大凌河城,但是城防还没有布置好,就被皇太极打了个措手不及。

    祖大寿率领部队,坚守到弹尽粮绝,只能将战马杀了充饥。

    在皇太极多次劝降之下,最后全军上下都主张投降清军。

    祖大寿无奈之下,只能答应皇太极献城投降。

    不过,他此时只是权宜之计,心里依然向着明朝。

    后来祖大寿利用皇太极对他的信任,回到了锦州。

    然后组织了当地的军事力量,转头开始攻打清军的队伍,这也让皇太极有些生气。

    这次诈降为祖大寿博得了好的名声,然而却让他的处境比较尴尬。

    他的这波操作被崇祯皇帝猜疑,使得他多次置身险境;

    一方面他与清廷的关系再次紧张不已,最后依然被皇太极围攻。

    随着清军一路紧逼锦州城也即将被攻破,祖大寿再次投降了。

    这次降清之后皇太极不计前嫌,对祖大寿表示相当友好,但是这以后他并未得到清政府的重用。

    由于外甥吴三桂的关系,他一直都受人尊敬。

    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因病去世,享年77岁。

    他死后并没有回归故乡辽东,而是葬在了清河附近的永泰村。

    祖大寿这位明朝的大将军,他怎么也不会想到,300多年后他的墓葬整个被盗取了家拿大,还成为他国的镇馆之宝。

    其实祖大寿的墓中陪葬品并不多,但是外观非常的气派。

    石门、石雕、石人几百年来保存得非常完好,整个墓葬重达150多吨。

    祖大寿的墓被运到家拿大后,在安大略皇家博物馆重新被组装起来。

    为了招揽游客,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打出了“华夏明朝戍边名将祖大寿墓葬”的头衔,并附上祖大寿的生平。

    这成功吸引了许多西方人前来参观,一度华夏明朝墓葬的真容。

    明朝一代名将,死后几百年竟然远离故土,漂洋过海,成了他国的镇馆之宝。

    而在当时的华夏,又有少多文物如同祖大寿的墓葬一般,因为各种原因流落海外。

    这些文物有的被收藏在外国的博物馆中,有的进入了私人收藏家的口袋中,有的则下落不明。

    说起来这座祖大寿的墓葬被盗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家拿大这家博物馆副馆长,非常喜欢我国历史和文化。

    所以,他萌生了收藏一座墓葬的想法。

    1918年,威廉雇佣了英国商人克罗夫茨,为他物色合适的墓葬。

    克罗夫茨表面是皮货商,实际上是在我国倒卖文物获利。

    克罗夫茨经常做盗墓的勾当,自然也比较熟悉我国比较有名的陵墓。

    按照威廉的要求,他很快就锁定了祖大寿的墓葬。

    紧接着他买通了一户姓祖的人家,谎称是祖大寿的后人,要修缮先祖的坟茔。

    与此同时他还买通了当地的官员,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

    之后他瞒天过海地,利用修缮的理由,将整个陵墓拆解为可以运走的小部分,全部打包之后,运上了一艘从津城到家拿大的货轮。

    祖大寿的墓葬,就这样漂洋过海去到了家拿大。

    然后被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真实地还原出来,当做馆中的镇馆之宝。

    如今这座墓葬依然没能回归祖国的怀抱,反而因为在当地稀有而引得很多人前去参观。

    这座明朝将军墓宏大的规模,以及精美的石门、石雕,让家拿大的游客叹为观止。

    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墓,国内也不多见。

    比他规模宏大的更是少见,比如这座墓葬,高六米,墓体、墓门具备,形态完整,雕刻细腻,做工考究。

    可惜,除了这些外在的东西,古墓内部居然没有多少殉葬品,这里就产生了一些争议。

    特别是到了现在,很多人要发出疑问,这座做工精美的墓葬,真的是祖大寿的墓葬吗

    令人诧异的是,当我们认为这是祖大寿的墓无疑时。

    2013年,有人在兴城也发现一座祖大寿墓,并且墓中含有御赐的祭文碑,相关史料更是记载祖大寿葬于宁远。

    不得不说这两项证据,强有力的证明了家拿大的”祖大寿墓”不是祖大寿的。

    现代史学家也更倾向于,家拿大的馆藏墓葬,应该属于祖大寿后人。

    后世对于祖大寿的评价褒贬不一,逃兵也成、懦夫也罢。

    但是,祖大寿及一帮明末的爱国将领一样,应该受到后世的尊重。

    他明知崇祯皇帝早已猜忌这些戍边大将,并且斩杀了更具有争议的袁崇焕,这一切都表明君臣早已离心离德。

    但是,他面对满清的怀柔政策依旧坚守忠义,守护着朱家江山。

    他明知大明内忧外患,气数已尽。

    但还是使出浑身解数,诈降、偷袭、突围、筑城

    祖氏满门皆戮力捍卫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满门忠义无不令人扼腕痛惜。

    当然,不管那座大墓是不是祖大寿的墓葬,作为华夏人依然希望它能够早日回到故土。

    毕竟它在华夏人心目中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

    我国的墓葬文物流落在世界各地,这是华夏人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尤其像祖大寿这样有名的战将,生前为守卫国土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人死后却被盗墓者移居海外。

    最令人伤心的就是那些无知的盗墓贼,将自己国家的珍贵文物转运至国外,让国家蒙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