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最后一个全能好男人 » 第二十三章 试探

第二十三章 试探

    张瑞思正和白雅在会所。

    彩彻区云,天气微微有些燥热。风吹起了白雅薄薄的衣袖,辗转悱恻。

    突然,一阵流星划过,干柴堆积,在他们之间一团火焰开始了熊熊燃烧。

    来的快去的也快,一阵云雨,云消雾散。

    张瑞思感觉到了挫败感,力不从心。

    停了下来。

    没顾得上白雅,只得擦了擦满头的汗滴。

    白雅不满意的样子,靠在张瑞思较为肥硕的脸上,撒娇。

    “你说,夏末这个人靠得住吗?”

    张瑞思随口说了一下。

    “他靠不靠的住我不知道,感觉他身边的那个人还挺不错的!”,白雅说道。

    “那个小叶!”,突然张瑞思眼睛一亮。

    “昨天他在这里表现得的怎么样?”,张瑞思邪魅一笑。

    “嫣红跟他聊了一个晚上,据说开创了很多新的话题!”,白雅咽了咽口水,“听说那小伙子体力还不错!”,白雅心想,便宜嫣红这个小姑娘了。

    “要是小叶喜欢,就把嫣红指定和他聊天。”,张瑞思说。

    “但咱们得让他纳个投名状,做个保证!”,接着和白雅在耳旁私语……

    这个投名状或者说是保证到底是什么,且容细细分解。

    京城里张瑞思是个什么样的厉害人物,连五岁的小孩子都知道。

    要是谁家的小孩子不听话,大人就会讲:“你在不听话,张老虎就要来抓你啦!”,小孩子就会马上不哭不闹。

    张瑞思大人现在正当红,是北魏各级官吏,富商都争相结交的对象。

    在北魏的名利场上,趋炎附势,善于钻营的机会主义者,都会以他为靠山,一时间洛阳纸贵。

    在天地之间仍有许多慷慨激昂,正义感爆棚的人。有一个人,他是西南人士,满腔抱负,想要匡扶社稷。不阿谀奉承,务实求真。他年方22就已是大理寺文书,此人谈吐不俗,意气风发,刚正不阿,从不苟延残喘,卑躬屈膝,遇上有权有势的人也从不避让。

    在江湖风花雪月榜和北魏风云人物榜上赫赫有名,大名“杨信”。又称“玉面小飞龙”,又称“执戟判官”。

    杨信的父亲,杨嘉也曾是大理寺任职,北魏风云榜人物,花号“铁子龙”。因刚直不与贪官同流合污,最后被构陷,最终在西厂手上定罪为贪墨舞弊,关在了昭狱。

    西厂是皇帝直接管理的部门,负责监察官员和社会舆论导向。从来都不需要繁琐的过程,只需要皇帝的同意即可。

    西厂是帝国里最令人恐惧的存在,是皇权对抗,制衡百官的国家工具。现在西厂是魏六六掌控,原本他是男人,为了得到泼天富贵和权利就出卖了身体—净了身,进了宫,由于善于揣摩上意,又极会吹捧。颇得当今皇上的欣赏。由于不男不女,又狠毒。宫里宫外恨他的人能从洛阳排到长安。

    魏六六,掌司礼监总管太监。北魏风云人物,尊号“六千岁”,花号“魏婆婆”。

    西厂的差兵只需要魏婆婆的手谕就可以抓人。

    大理寺是负责审案的,明面上杨信的父亲杨嘉就是因为没有关照张瑞思的侄儿,将他的侄儿酒后骑两轮车撞人判了三年监禁。不到半年,报复就来了。

    继而被西厂拿问,理由是收受不明来源6千钱,在家中查获。

    杨嘉至死不承认,最终被活活打昏,画押。

    最后草草结案。

    杨信那时正19岁,在读太学,兼习武术。

    小小年纪就已经非常沉稳。

    他知道了父亲的遭遇,不动声色,埋头学习,操练格斗技巧,射击技术。杨信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实力绝对斗不过西厂张瑞思。

    唯有保存实力,玄机暗藏。

    杨信在论坛上经常分享自己美文摘抄,对武术学习的心得。也有了几万观众。

    有一个读者私信联系了他,经常和他讨论武术,这个人是程鸿。

    程鸿,原大理寺卿,现为御史检察院副院长,作为原来大理寺卿的程鸿对杨嘉的品性非常了解。

    但对于杨嘉的遭遇也感到愧疚,因为他正在上奏朝廷为杨嘉辩护时杨嘉已经被判定。

    现在他也特别关心杨信,担心他与他的父亲走上了同一条路。

    “你好,杨信,我是程鸿,是你的忠实观众。看到了你的帖子,我觉得非常具有正气和能量。我愿意与探讨武术!”,

    程鸿用飞书小号和杨信在沟通,也经常一起爬山,练功。

    时间久了,杨信和程鸿的联络也越来越频繁。

    闲谈之余,程鸿也跟他讲一讲眼下的时局。

    也聊起了杨嘉。

    程鸿是在等一个机会。

    等一个机会可以将自己的满怀壮志和报复实现,也希望能帮助杨信成为一个栋梁之才。

    “我看到过生灵涂炭的乱世,目睹了千疮百孔,社会正在往好的方向在发展,当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我想匡扶正义,希望与你共同努力!”,程鸿没有提及任何人,任何事可他们都明白在说什么。。

    朝廷官员的选拔考试是一个相对公平,很有挑战的选拔任用考试。

    程鸿告诉他最近有一场选拔机会,他应当争取一下。

    进入大理寺,这样才会有机会接触官场,不躬身入局,就永远不会真正的懂得其中的奥妙。

    若想寻得到当年的若干蛛丝马迹,最好就是自己亲自去一趟

    一定要努力啊!杨信多少次遇到了挫折都是用艰难困苦来磨砺自己。越是困难,越得努力。

    杨信在太学里开始准备参加科举,寒窗苦读,日日夜夜。

    终于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大理寺面试,但得知他是杨嘉的儿子后,顾虑很多,并认为接纳杨信会得罪张大人。

    这个消息传到了消息灵通的西厂厂公魏婆婆的耳朵里。这个时候的魏婆婆和张瑞思的关系已经度过了如胶似漆的蜜月,现在已经有些理智的清醒,或者说是貌合神离。

    由于起初魏六六想要拉拢一下张瑞思,就应了检举去逮捕了杨嘉,张瑞思煽风点火,魏六六顺水推舟。

    对杨嘉的核查那也是秋风扫落叶般迅速,可谓毫不手软。对耿直的杨嘉想要他入狱的人大有人在,墙倒众人推,不管有的没的,各种附和蜂拥而至,越描越黑,也很快就对案件定了性。

    作为回报,张瑞思把他主管的部门众多升迁机会给了魏六六的人。

    一时间,蛇鼠一窝,张瑞思和魏六六开始了狼狈为奸,乌烟瘴气,热闹非常。

    后来张瑞思凭借着不凡的见识和狠辣的手段,巧取豪夺,利用女股东白雅和众多关系户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京都的势力。

    魏婆婆感觉到了很大的威胁,他听到千户朱然的报告后,用阴柔又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说:

    “让杨信进入大理寺,但给我盯紧点儿!”

    满眼的狠毒和阴险,目光盯在在大员名册上的张瑞思。

    一个飞镖直接嗖的一声定在张瑞思的名字上。

    杨信刚进入了大理寺,是十二级小吏,没有品级。

    而以他的成绩至少是个大理寺文书,可为十级小吏。

    俸禄薪水也是很低的,主要是现在的寺卿是张瑞思的亲近之人。但迫于魏婆婆的淫威,才收了杨信进入大理寺,但对于张大人这边,想要有个好交代,就得想办法给杨信穿穿小鞋,上点眼药,让他煎熬困苦,忍受不了,最后主动递交辞承,告老还乡。

    现任大理寺卿蔡青松就是这样得意洋洋,有办法了!

    “玉面小飞龙,不出半年,保证你跑着走出大理寺!”。

    蔡青松开心地地整了整官服,笑嘻嘻得说到。

    “来人呀,把杨信叫到我的堂口来!”

    不一会儿,杨信就到了寺卿堂口。

    “咚咚咚”

    敲了敲门。

    “请进!”,

    蔡青松大声喊到。

    “蔡大人,您找我!”,杨信说道。

    “嗯嗯,小信。你能够凭自己的努力进入大理寺,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

    今后的工作,想要做好,一定要们吃苦,这样才能做出成绩!”。

    蔡青松说道,也十分谦卑和庄重。

    他看着杨信坚毅伟岸英雄的气概,明显感觉到心里有些慌,眼神里充满了跳跃和闪躲。

    杨信知道了他的意思,一定是安排工作的事情。

    “哪个衙门需要我就把我调去哪里吧!脏或累活我都不怕!”,

    杨信毫无畏惧。

    “那我知道了,你有这样的想法是好事。难能可贵,像我的儿子只知道遛狗逗鸟,能有你一半的觉悟就好了。具体的工作我让人事司徐静给你安排一下,你先熟悉一下环境!”,蔡青松缓了口气。

    蔡青松深知徐静必然不会得罪于自己,一定会让杨信吃很多苦头,但在明面上还得“关照”杨信,其中滋味,恐怕只有杨信最为清楚。

    “好的,蔡大人!”,杨信走了出去。

    人事司司长徐静是大理寺的老老人了,资历很深。

    是和杨嘉,程鸿一起进的大理寺。

    徐静,面容姣好,平时穿着黑色洋装,显得干练和知性。

    “杨信,这里就是你的办公堂口,和我一个屋!”,徐静点点头,示意杨信坐在她的对面。

    “这可是司长当差的屋子!,我竟然和级别这么高的大人坐在一起!”,杨信心里犯着嘀咕。

    “以后你是我的师爷,帮我处理我安排的工作,直接听我的使唤,只需要对我汇报!”,徐静淡然的说道,正在打消杨信的顾虑。

    “这是库房的钥匙,这个月你帮我把所有的档案整理一下。另外,这是大理寺所有的章程,给我尽快熟悉。”,徐静递给他一串钥匙,还有一个U盘。

    “飞书通信24小时不能关闭,需要一直待机,随叫随到。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都可以和我讲!”,

    徐静说道。没有抬头看他,低下头喝着奶茶,看着电子屏上的文件。

    “去工作吧,不用拘束自己!”,徐静说道。

    “大理寺里未婚女孩子还不少,有时间可以说门亲事!需要牵线搭桥的跟我讲。”,徐静看着通报,没有抬头。

    杨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好的……谢谢……徐大人!”,杨信回答到。

    拿起钥匙和U盘,大步向库房走去……

    库房里面有近半个世纪的资料,有的都是积灰很久的档案。

    徐静给了他这样一个体力活,别说一个月,三个月恐怕都很难整理完。

    库房的主管老张对杨信说,

    “这些资料你都以随便看,我是按照年份堆放的,每一年的档案,都是按地方列出来打包,个别特案,要案都会单独列出。在目录上都有体现。”,老张认真地说道。

    “前些年的档案都是纸质的,这几年才开始有电子档案。不过一些重要的内容还是会用纸质档案封存!”,老张看着杨信迫不及待的样子补充到。

    “谢谢了,张大叔!有什么不懂的我再向您请教!”,杨信礼貌的回应了老张。

    杨信在这座位于单独一栋楼的档案室仔细打量,有一层地下室,楼上有八层。

    每层都有二十八个房间,来放置不同年份的资料。

    杨信浏览着指引目录,赫然看到了“杨嘉案”几个让他心痛的字。

    不由分说,他来到京都地区档案室,查看大理寺杨嘉案。“……北魏朝天达三十一年,大理寺四品官员杨嘉,天水人,……。

    上面记录了杨嘉收受6千钱,经检举,由六扇房朱然擒拿,因为杨嘉拒不认罪伏法,后移交由西厂魏️六六审问。未有上访记录和再次裁决的申请,被囚于昭狱,为期三十载。

    ……

    舞弊人是盐贩贾三,已认罪伏法,囚禁3年后在狱中自尽)

    ……”

    杨信心知肚明!贾三一定是一个替死鬼,承认自己的罪行,最后又被暗杀于昭狱。

    朱然!现在的西厂千户!

    魏六六!朱然办完这件事后从六扇房升迁到了西厂。可见杨嘉案确实是这些人非常重视的案件。

    “我的父亲当时是否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情报,这些人一定要将他置于死地而后快!”,这些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

    他翻出了当时的案件详情叙述以及证物。

    钱财已经充公,案件详情除了几个办案人员,其他也没有什么大的线索。

    只有找到当时的那些人,才会有更多的蛛丝马迹。

    接下来的时间,杨信几乎就泡在库房办公,有时直接就睡在那里。

    白天整理资料,做着统计。晚上就通宵看档案,查资料。

    有时都是老张看他没吃饭就带点自家的饭食给他吃。

    经过一个多月,库房的工作已经都处理好了。

    杨信回到了司长办公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