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怂恿宋徽宗造自己的反 » 第二十四章 军人需要蛋白质

第二十四章 军人需要蛋白质

    简单来说,沈括就是中国古代第一的科学家,没有之一。

    所以,人家有资格骄傲。

    在了解完情况后,沈括见到了这个刚刚被大宋官家赵佶称赞的年轻人。

    对于炼焦法,其实沈括还是有点头绪的,并不感到意外。

    而利用废气制造氮肥,这其实和他正在研究的胆水炼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赵括说明时,沈括并不感到意外。

    但在看到赵括所画精密的图纸和上面标识的数据时,他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让他意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我们现代人可能已经习惯很多平面图的画法,认为并不出奇。

    但在古代,这些东西都是第一次出现,在那些真正的行家眼里,它们的作用等于开拓一条新的康庄大路。

    回到工部后,沈括将大部分工作交给了下属工部侍郎司徒宇,司徒宇也早已习以为常,毕竟这段时间,沈括没事就喜欢搞科研,很多事都是让自己代劳,自己也乐得如此,就当是提前熟悉工部尚书该做的工作,万一说不好哪天,沈括一犯错,就换自己上任了呢。

    而沈括则是偷偷带着自己的那批工匠,用平时的借口,外出寻址建厂去了。

    其实在听完火器的前景后,这三天赵佶内心并不像外表那样毫无波澜,虽然暂时没有火器,但他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打造一支合格的火器部队,这时,他想起一个人来。

    一个时辰后,赵佶带着一名二十多岁的小将来到了牢内。

    赵括听到大门处的动静,抬头一看,看到赵佶身边跟着一名年轻男子,立马觉得眼前一亮。

    好一个英姿勃发的伟男子!

    这个人身材高大魁梧,姿态挺拔,双臂修长粗壮,而且细看之下,高大威猛之中又带有一点细腻,又是标准的国字脸,五官清秀,脸庞白净,广额疏眉,两颊甚丰,看上去颇有风度翩翩的感觉。

    赵佶敏锐的注意到赵括在观察身边的人,笑着给赵括介绍道:“括弟,这位是我前段时间路遇不平,救下来的一位壮士,名叫花荣,曾是将门之后,善使一杆丈八铁枪,箭法高超,可以百步穿杨。”

    赵括听到后,高兴的站起身来,对着花荣亲切的拱了拱手。

    “久仰大名,花荣兄台小李广之名,在江湖中也是赫赫有名啊,叫我括弟就好。”

    花荣似乎没想到赵括的态度如此亲切,顿时有些拘谨,瞥了一眼赵佶后,哪敢叫他括弟,赶紧说道:“哪里哪里,都是朋友们的抬爱,赵先生直呼我姓名花荣即可。”

    赵括此时的态度愈加亲切,这可是“小李广”花荣啊,即忠义又能打,妥妥的高级武将,而且正处于年轻力壮的时候,可不是汤隆那种老头(此时沈括在荒郊野岭上打了个喷嚏),这么一来,领军将领可算是有了。

    想到这里,赵括赶紧找话题,拉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这时,赵佶出声咳了两下,表示下自己的存在,面色有些古怪地说道。

    “咳咳,括弟,我找你有事。”

    只是没想到,赵括居然摆摆手,说道:“公明哥哥,有事待会再说,我先和花兄聊一下。”

    这亲切的态度居然让赵佶心里感到有些嫉妒,立刻用锐利的眼神暗示回头看他的花荣,而在赵括回头的瞬间,立刻恢复成了笑眯眯的模样。

    花荣看到赵佶的前后变化后,心里有些发慌,急忙打断了赵括套近乎的行为,脸上堆起笑容,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赵先生,公明哥哥叫我来,是有事要交代的。”

    “哦,什么事?”赵括说道。

    赵佶靠了过来,拍了拍花荣的肩膀,欣慰的点了点头,然后对着赵括说道。

    “括弟,我找花荣贤弟来,是为了我们火器军队的训练方法来的。”

    赵括的脸上挂着微笑,问道:“公明哥哥,我们没有火器,怎么训练呢?”

    “可以先训练不需要火器的项目啊,等火器打造出来,这样就可以最快的形成战斗力啊。”赵佶急切的回答道。

    看着赵佶一脸着急的表情,赵括没有多想,只当是宋江为大业着想,便开始给花荣讲解他打算构造的火器部队训练方法。

    赵括拿起筷子,指了指饭桌上的鸡肉和羊肉,对着两人问道。

    “这是什么?”

    “肉”*2

    赵括点了点头,给疑惑的两人解释道。

    “单论米饭,我们一天要吃一斤多的米饭,而军人则需要两斤左右,否则很容易感到饿。”

    “但是你们发现没有,如果一天中夹杂一些肉食,那么这一天吃掉的米饭远不到一斤,但也不会感到饥饿。”

    赵佶回想了一下自己的进餐过程,发现确实吃肉多的时候,吃米饭会少了很多。

    “而且有时候,是不是发现长时间没吃肉,身体会有些没力气,吃点肉就好了。”

    两人点了点头。

    这时赵括说道:“原因很简单,这和我们身体自身的需求有关。”

    “人体为了满足能量供给和营养需求,所需摄入的食物成分和比例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而满足这种饮食结构的人,往往身体更加健康和强壮。”

    “北方游牧民族大都以乳制品和粮食为主,而乳制品其实是肉类的替代品,他们相当于变相吃肉,所以在身体上要比以米面为主的百姓们强壮的多。”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像自古以来的猛将,他们许多都是从事屠夫这一职业,每天都能吃肉,身体自然粗壮有力。”

    “所以为了将士们的身体着想,他们每天的伙食中必须要有肉食。”

    花荣瞥了一眼赵佶,发现对方没有动作后,自己道出了难处。

    “赵先生,你的想法很好,但很不现实。”

    “即使是吃肉可以少吃粮食,那也是十分不合算的,一斤猪肉的钱至少可以买两三斤的粮食的,羊肉就更别说了。”

    “这要是摊到整个军队中,可是一笔很大的额外支出,我们最多保证能让士兵们每天喝点肉汤,可就算这样,也需要将士们按时去打打猎,才能满足这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