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怂恿宋徽宗造自己的反 » 第十七章 贪腐的读书人

第十七章 贪腐的读书人

    半年前,锦衣卫将这个蜀州江原县消息调查清楚后,直接传递给赵佶时,身为大宋官家的赵佶愤怒至极,单手捏碎了手中的瓷杯,下旨,将涉案的所有官员,诛三族!

    这是大宋建朝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处理地区官员的事件,其中大部分官员为文人的存在,为此,不知真相的章惇和蔡卞,罕见的联合起来,代表文人集团向宋徽宗赵佶发表自己的意见,强烈要求宋徽宗赵佶从轻处置,不少御史也是集体上奏,劝谏赵佶不要违背祖制。

    宋徽宗赵佶故意没有去理睬朝堂众人,也没有去刻意控制民间的舆论,更没有让锦衣卫将此案信息泄露半点,反而让锦衣卫严守秘密,并下口谕,如果发现有人泄密,诛九族。

    随后秘密将几名主要犯人调入锦衣卫大牢,除却吴用几人外,不让任何人进入,连饭菜都是按照皇帝的检测标准来办的,韦为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搜集这群人的罪证。

    终于,在三天后,朝堂和民间的情绪被推到了极点之时,赵佶突然宣布,当天下午将在宣德门以北的空地上,搭台对犯人进行公开的审判。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想,大宋官家,赵佶想要做什么。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在举行的公开审判中,案犯蜀州江原县县令县丞等人痛哭流涕的将自己所做的事一一道出,顿时让在座的所有官员鸦雀无声。

    而台下的民众们愤怒的冲击被禁军保护起来的审判场,不断有人朝着高台上的犯案官员们丢着鸡蛋和石头。

    这一情绪在锦衣卫越过大理寺,宣布他们没收家产的数额后,更是达到了极致。

    八十万两银子,在座所有官员的年俸禄加起来还不到他们这两年收益的几十分之一。

    之后,宋徽宗赵佶还让锦衣卫带来的几名服徭役的农民走上台前,讲述他们这两年的生活,展示给所有的官员,他们身上的疾病和伤疤。

    这就像狠狠的一巴掌,响亮的打在了一直鼓吹仁宋盛世的那部分文人脸上。

    所谓仁宋之治,一个笑话罢了。

    愤怒的章惇无法相信自己居然是在为这种的人说话,听完后气的当场抽出旁边守卫的长刀,挥着刀差点冲向台去,要亲手砍下这群贪官的头颅。

    可惜被守卫在一边的锦衣卫们拦住了。

    赵佶最后慢慢站起身来,什么多余的话也没有说,只是简单扫视了一周,示意百姓们保持冷静,然后依旧做了诛三族的判罚。

    只是这一次,没有任何人敢冒着眼前汹涌的民意,做出反对的意见。

    这件事,也成为了让文官群体分裂的导火索,让部分良知尚在的文人认真思考着,大宋对文官过于优待是否真的有必要吗,会不会潜伏着更多类似江原县案件的事例。

    逐渐,一部分文人从优待士大夫的观念中转变过来,开始要求按照大宋律法,和其它身份的人一样,一视同仁的处理违法文官。

    这也是为什么赵佶故意隐瞒消息,将这件案子推到大庭广众之下的原因。

    这样一来,在未来关于冗官的改革中,赵佶遇到来自文人的阻力会减小很多,也会收获部分来自文人的支持,不至于陷入孤身一人的绝境。

    不过这一切,都是在大牢里待了足足一年半多的赵括所不知道。

    赵佶就是利用这个信息时间差,用真实案例为主,辅以部分修饰,来让柴大官人这个人物更具有血肉感,与农民身份的赵括引起共情。

    虽然赵佶也很羞耻于自己的做法,但为了大宋,他已经下定决心,用自己的脸面,来换取赵括全心全意的支持。

    果然,赵括听完后,感慨万分,急忙让赵佶帮自己转达对柴大官人的歉意。

    赵佶重新露出微笑,笑着摆了摆手,示意赵括不用担心。

    “括弟不用在意,柴大官人是不会讲这种小事放在心上的,他还是会全心全意支持我们的大业。”

    赵括羞愧的说道。

    “我明白了。”

    接下来,赵括道出了自己刚刚想到的打算。

    “公明哥哥,下次前来,请带来一把铁锤和现有质量最好的几块不同类型的钢材,我有大用。”

    赵佶猜到了什么,急忙说道。

    “括弟可是想看看大宋的冶炼技术?”

    赵括笑着点了点头。

    “没错,通过观察钢材的断口形态,可以判断钢材的质量和性能,这种方法叫做断口鉴别法。我们接下来要准备的事情,需要高质量的钢材。关于大宋的冶炼水平,我以前根本接触不到,需要公明哥哥和柴大官人的帮忙。”

    赵佶答应下来,表示第二天会带来这些东西。

    因为赵佶和章惇并没有找出现阶段避免化肥被士绅私用的办法,所以赵佶打算按照章惇的提议,问一下赵括有没有解决办法。

    “括弟,我和柴大官人简单探讨了一下以后在我们自己的统治区域使用化肥的计划,但没有任何头绪,你有什么见解呢。”

    赵括想了一会儿,慢慢说道。

    “老实说,我也没有任何一种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赵佶着急的说道。

    “那怎么办,总不能有这种神器,却不能用来帮助平民百姓吧!”

    赵括遥望窗外的天空,继续说道。

    “在上天给我的启示中,后世曾经有位汉人皇帝,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让我们的子孙重新昂首挺胸的站了起来。”

    “在他一统江山之后,进行中央集权,废除了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的丞相,也废除了中书省。”

    “为监控官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掌控的锦衣卫,它可以自行审判和关押犯人。”

    “他也抛弃了厚待士大夫的潜规则,设立廷杖,让很多大臣惨死在杖下。”

    “这位皇帝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家里屡次受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之后因为天灾人祸导致家里正剩下两个人,所以他很清楚下层农民所受到的痛苦。”

    “为此,他登基后立马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的运动,将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