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怂恿宋徽宗造自己的反 » 第一章 重生者赵佶

第一章 重生者赵佶

    “救救我父皇!”

    “陛下救命!陛下救命!!!”

    赵佶看着面前正在金人被拖走的一个个帝姬和妃子,愤怒的想冲上去,但是浑身动弹不得,嗓子也像是被堵住了,一句话也喊不出来。

    一个人影从他的身体穿过,赵佶这才发现,这个人影身着大宋皇服,而他和自己的样貌一模一样,他也是赵佶!

    一个布满刀疤的金人从人群中走出,他拍了拍赵佶刻意抬低的肩膀,满意的说道:“昏德公,你的礼物我很满意,今晚给你多几块肉骨头,哈哈哈哈!!!”

    而那个身穿皇服的赵佶居然在给金人弯腰致敬,十分恭敬的点了点头,露出一副被主人奖赏的笑容。

    接着画面一转,一群凶残的金人,露出狰狞的笑容,挥舞着手里的弯刀,朝着面前逃跑的平民追去。

    “杀!杀!杀!杀死这群两脚羊!”

    “抢钱!抢粮!抢女人!”

    这时一个刚刚砍了数人,身上布满鲜血的金人注意到了赵佶,兴奋的朝他跑了过来。

    “这还有一个羊,杀!!!”

    无法动弹的赵佶看着头顶高高举起的屠刀,恐惧的闭上了双眼,最后终于喊出了一句话。

    “救命!!!”

    赵佶从梦中惊醒,浑身都被冷汗湿透,脸上的惊恐还没有褪去。

    门外突然有人接近,小声说道:“老爷,要起夜吗?”

    听到门外的暗号,赵佶重新恢复了冷静,淡淡的说道:“喝口水而已。”

    确定赵佶没有危险后,门外再次失去了动静,但赵佶却再也无法入睡。

    他深深叹了一口气,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小声说道:“还有十四年的时间啊。”

    宋徽宗赵佶,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

    他自创了一种全新的书法字体,被后世称之为“瘦金体”。赵佶在艺术上的造诣也很高,最有名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等。

    但是,最令他出名的却是北宋乃至华夏王朝历史上最大的耻辱,靖康之变。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完颜晟再次命金军的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入侵北宋。

    搞笑的是,北宋的官员居然把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郭京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从守城部队中编练出一支“神兵”,以六丁六甲的方式编组。曾有武将提议率领一支骑兵冲阵,打乱金兵,被官员拒绝,他们只相信郭京。

    神兵出阵,汴京门户大开,金兵被唬住了,但是一经交战,发现就是纸老虎,于是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

    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底,金兵继续挥师南下。十二月十五日,东京之战失利,金军攻破汴京,金太宗完颜晟废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为庶人。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汴京的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到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变”。

    而宋徽宗赵佶被金人囚禁了九年,辱封为昏德公。

    在金天会十三年(宋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甲子日,赵佶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

    似乎受到来自上天的惩罚,赵佶死去之后,他的灵魂漂浮在华夏上空,耳边无时无刻都在响起宋人的哀嚎,从没有得到片刻的安息。

    他见证了元朝的崛起,南宋的灭亡,原本世界中心的汉人如同猪狗一般,被蒙古人肆意杀虐。

    而后一个和尚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重新将汉人失去的尊严找了回来。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

    他也看到如此硬气的王朝,最终被蛀虫般的文人吸干了最后一点鲜血。

    最后的皇帝自杀于一颗枯藤老树之上,陪同他的只有几个衷心的太监,而那些自诩忠臣的文人,却害怕水太凉,自杀太疼,转眼间投妻献女,为自己的新主子效忠去了。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金人的子孙满清杀干净了汉人最后的一丝傲骨,从此,大辫子变成了汉人,哦不,清人的象征。

    被所谓的康乾盛世遮盖了双眼,人们迅速忘记了不久前的满清屠杀,成为他们的奴隶。

    不过没等满清高兴多久,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国门,黑色的鸦片再次侵蚀清人的精神与肉体。

    忘记本心的太平天国逝去之后,华夏成为了番邦的肥肉。

    赵佶无比的痛恨那些误国误民的文人,但更痛恨自己,要不是他自己的纵容,大宋岂能没有一战之力的武人,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岂会耗尽大宋最后一丝气血。

    他恨!

    他后悔!

    他在灵魂快要消散之际,向上天发下毒誓。

    若有来世,我,赵佶,必将付出自己的一切,让大宋,让宋人不会遭受如此耻辱,血债必将血还,否则,我将堕入无间地狱,永世受千刀万剐之苦!!!

    也许是上天听到了赵佶的毒誓,在昏昏沉沉的赵佶闭上了沉重的双眼后,再次醒来之时,惊喜的发现自己回到了1111年,也就是政和元年。

    这一年,六贼之首蔡京还在杭州,四处搜刮财货,寻求机会重返东京。

    童贯以太尉的身份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被人时称媪相。

    王黼原名王甫,因为东汉宦官王甫同名,所以被赐名改为王黼。这时他还在巧言献媚,下注蔡京,为他奔走一二。

    “隐相”梁师成刚得进士身份,意气勃发,准备大干一场。

    朱勔在苏州设置应奉局,号称“花石纲”,正准备从百姓手中巧取豪夺他们的财产。

    六贼最晚的李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太监,在给事掖庭处理杂物。

    不过,赵佶在醒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大孝子赵构找了过来,找了个借口,抽了他一顿。

    接着便是下旨,以受贿卖国之罪,将蔡京和王黼贬为平民,迁徙到黎州地区,让他们两个去和黎州诸蛮作伴,当然,要是死于意外,那是最好了。

    之后下旨,将童贯调回京城,明升暗贬,除去太尉一职,封泾国公,削去手下的兵权,让种(Chóng)师道重新全权处理西北军事。

    再以侵占百姓财产,欺压百姓为名,将朱充和朱勔父子捉拿回京,撤销苏州设置应奉局,让造成方腊起义的根源,“花石纲”,彻底消失。

    至于梁师成,考虑到他苏轼私生子的身份,赵佶令人取消他的进士身份,送入巩县西南,守皇陵去了。

    赵佶的举动稳定了***间,也赢得了朝堂的一片欢呼赞扬,被誉为明君之举。

    赵佶表面上高兴的接受了群臣的马屁,内心却知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根,哪怕没有蔡京之流,之后也会出现徐京,张黼,孙勔。

    经过这漫漫百年的漂浮,他将为数不多的清醒都用在记忆后人总结的大宋王朝最大的问题,“三冗”。

    “冗兵”、“冗官”、“冗费”。

    “冗费”,作为现在世界上最富有的一个王朝,宋朝每年还要拿出数十万银两和数十万匹绢给辽夏,这些财物对宋朝是九牛一毛,最大的花费来源来自于北宋自己。

    “冗官”,北宋官员数量极大,在宋太祖年间约三四千人,至太宗年间已达到八九千人。而再至南宋孝宗年间,官员数量竟达三万余人。赵佶时期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也在万人以上。

    “冗兵”,可以利百代者,惟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宋太祖通过将流民变为厢军,虽然避免了叛乱的问题,但也背负上了沉重的财政压力,加上军队漫长的服役期限,变成北宋虽有百万之众的军队,但可战之兵寥寥无几。

    这些都是外因,赵佶相信如果没有儒学文人的存在,只要给他五年时间,他一定可以改善大宋的问题。

    而儒学文人,才是让他最为担心的问题!

    因为担心黄袍加身再次发生,北宋实行“重文”政策,形成皇帝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文官的地位非常高,这也让儒学文人自发的抱起团来,排除异己,形成党派之争。

    北宋有二次党争,一次是宋仁宗时期庆历党争,另一次是宋神宗时期,始于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的新旧党政。

    无论他们的用意如何,都是儒学文人为自己的利益作秀,极少有人是真正为了国家民族努力。

    党派之争的威视,连高贵的皇帝都要小心面对,避免引起他们所掌控的朝堂崩溃。

    即使存在利益纷争,只要武人的地位稍一冒头,儒学文人们便会自发团结起来,将他们重新打回深渊。

    而儒学文人可以换个皇帝效忠,但皇帝没有人可以替换儒学文人,让即使狄青一般的绝世将帅,也不得不的屈膝与七品文官之下,任由责骂贼配军。

    不过,似乎与前世的北宋不同,现在的大宋稍微有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儒学文人中那些真正忠君爱国的人大部分还在,最令赵佶没想到的是,原本景祐二年出生的章惇,居然晚了二十年才出现,在至和二年降世,到今年为止五十六岁。

    赵佶记得章惇前世活了七十一岁,也就是说这一世的章惇会活到靖康之变之前,这让他欣喜万分,连忙将他越州召回,担任右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一职,加官太师。

    为了平衡过于强势的章惇,又将前世忠心耿耿文武双全的张叔夜调入京中,安排其担任兵部尚书,再加上原本重用的蔡京弟弟,王安石的女婿,蔡卞,升为左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维持朝堂的正常运转。

    这一年来,三人虽有摩擦,但是整体上还是保持住了大宋现有的民生,没有出现较大的问题。

    但是赵佶很急,这样下去只是在拖延靖康之变的时间,各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为此,他曾多次假称生病,让蔡卞主持朝堂,自己则在新组建的锦衣卫的伪装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东京开封附近的城市,寻找有没有类似章惇一样的其他意外出现。

    很快,锦衣卫传来消息,抽水马桶出现。

    抽水马桶这一前世并没有出现的新生事物,立马引起赵佶的注意力。

    赵佶第一次派人调查过它最初出现的地方,发现是宋城那边的一个士绅人家发明的,大失所望,以为只是偶然发生事件,但是想了一会儿,为了抓住一切可能,便嘱托锦衣卫深入调查。

    没想到锦衣卫确实发现了其中存在的端倪,并找到了抽水马桶的真正发明者。

    今天是赵佶出宫的第二天,如果只是那个人偶然间发明的抽水马桶,明天他就该出现在皇宫了,至于其中的冤屈,相信锦衣卫会处理好的。

    一个男子在门外小声提醒道:“老爷,该去应天府宋城那边了。”

    赵佶回道:“知道了,吴用,今天的身份都安排好了吗?”

    吴用说道:“是的,老爷,今天我的身份是锦衣卫百户永武,您的身份是犯人宋江。”

    “宋江是吗。”

    赵佶露出一副思索的样子,想起了前世的宋江起义,突然说道:“吴用,你真的不认识宋江,宋公明吗?”

    吴用急忙解释道:“官家,臣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如果臣有说谎,请官家赐死。”

    赵佶笑着说道:“我只是随口一问,别担心,去准备下,别在暴露我的身份。”

    吴用这才松了口气,赶紧说道:“好的,老爷。”

    智多星吴用,便是赵佶之前的意外发现。

    在私下招收身家清白的锦衣卫过程中,原为私塾先生的吴用加入,并且通过赵佶设立的考试科目,成为一名小旗,在一年过程中凭借足智多谋的头脑,很快在这个新生的组织脱颖而出,成为几名出众的副千户之一。

    注意到这个为数不多的记忆中出现过的名字,赵佶派人仔细调查了吴用的背景,发现他就是赵佶自己知道的那个吴用,不过,他的身边并没有所谓的托塔天王晁盖,只能说是个意外。

    化了妆的赵佶被暗处数十名精锐的锦衣卫保护着,由吴用带着几名伪装成普通锦衣卫的小旗,假装押解赵佶,踏入了宋城的衙门。

    宋城县令王明正在品茶,突然一个小吏跑了进来,对着他说道:“县令大人,锦衣卫上门了,锦衣卫上门了。”

    听到锦衣卫来的消息后,王明端起茶杯的手突然一抖,茶杯掉在地上,被砸成粉碎,他急忙说道:“他们来干什么!要抄谁的家?”

    小吏急忙将化身为永武的吴用来意道清楚,只是来借用县城大牢,让收受过部分贿赂的王明松了一口气,挺直腰板,走了出去,去前衙门迎接等候的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