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创世:我有一颗世界树 » 第十一章 洞玄山法会

第十一章 洞玄山法会

    符箓之道已立,触类旁通之下练器之道自然水到渠成。

    炼器之道亦如符箓一般,通过打入法决的方式在灵材之中绘制云纹,绘制的云纹越多,练出的法器法宝威力自然也就越强。

    与符箓之道不同的是,符箓的每一道云纹均需自己绘制。

    而炼器之时,灵材自身也带有云纹,炼器师只需要在灵材云纹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需要的法宝功能添加对应的云纹。

    一名练炁修士,全力之下也只能绘制九道云纹的符箓。

    同样的练炁修士,若是寻到内含四五十道云纹的灵金,将之祭炼为法宝,越一个大境界杀敌都不是问题。

    除此之外,炼器之时有时需要不止一种灵金,不同灵金之间属性或相生或相克,都是炼器师在熔炼灵材之时需要考虑的要点。

    最后,绘制的符箓沦为一次性符箓,用符箓斗法好似在扔钱。

    炼制出的法宝,只要修士灵气足够,可以一直催发威能,况且珍惜法宝一般存世时间要比主人都长,可作为世家宗门传承之底蕴。

    故而,符箓之道,只需学习基础云纹,宛若在白纸之上作画。

    符箓威力取决于自身修为,符师越强绘制出的符箓越强,而基础材料仅需足够承载云纹灵力即可,适合无门无派的散修修习。

    炼器之道,除了学习云纹,还需辨认灵材,熟悉各种灵金之间的属性性质。

    炼器之时在灵金已有的基础之上添加云纹,越是珍惜的材料,越是难以熔炼、炼制。

    因此法器法宝威力于虽然也与炼器师修为密不可分,但也很大一部分受限于材料,适合大家族大宗门修士修习。

    至于如何划定评价品级,经过海量研究,吕丰发现虽然每增添一道云纹,对应威力会增强一些,但每九道云纹仿若一个界限,跨过这个界限,可使符箓法器威力有较大提升。

    因此在吕丰的划分中,九道云纹以下,为凡人武者绘制的凡符,或以心血内息祭炼的宝兵。

    蕴含九至十八道、十九至二十七道、二十八道至三十六道云纹,可为下中上品灵符、下中上品灵器

    三十六道云纹之上,不管是符箓还是法宝都已诞生灵性,为传承之宝。

    蕴含三十七至四十五道,四十六至五十四道,五十五至六十三道云纹,为下中上品符宝,下中上品法宝。

    至于蕴含六十四至完整的七十二道云纹,在符道为祖符,在器道为灵宝。

    至此,符箓和炼器之道梳理完毕,时间也来到了离洞玄山法会召开只剩三月之时。

    吕丰合上记录基础云纹的七十二页玉书,又将以一块内蕴五十二道云纹的青霜宝铁为底,混合神玉。

    自己增添十二道云纹,共计六十四道云纹,为上品法宝中顶级品质的青白二色葫芦系在腰间,唤来山脚下默默吃草的老牛:

    “牛儿,启程,跟老爷我去见识一下天下英杰。”

    东洲为天下四洲之首,沧国为东洲之首,青阳城又为沧国之首。

    邻近洞玄山法会召开,青阳城这座原本足以容纳百万人的人族圣城越发拥挤不堪。

    外地的、外国的甚至外洲的修士纷纷各施手段前来参加这堪称灵玄界有史以来最宏大、意义最深远的盛会。

    城中摩肩接踵,挥袖如云,观城中血气,此刻滞留青阳城中的血髓境武者不下三万。

    甚至有的高门院落之上有灵气光华盘绕,神光直射斗牛,细细数来足有数十道蕴灵神光,乃是新晋练炁修士吞吐灵气时的异象。

    在内城乃至王城之中,更有零星遁光起落于朱紫之门,衬的青阳城宛若一座神话中的仙城。

    出了城门东去十五里,便是洞玄山,洞玄山虽不甚高大,但山中有三条大型灵脉,中小型灵脉数十,灵气浓度在整个东洲也算得上优越。

    作为沧国太史令,又是沧国王室出身的清玄创出练炁境界后便辞去太史令之位,在洞玄山上开创了之前灵玄界从未有过的势力名称:宗门

    宗门不以血脉传承,以师徒关系为纽带。

    洞玄山上宗门道脉名为洞玄观,广收门徒,不限出身、修为,只看资质、悟性。

    清玄此时隐为东洲人族领袖,消息传出大量卿士庶民前来拜师。

    清玄也真个一视同仁,不少限于出身无法得到高深功法、灵物资源的沧海遗珠被清玄寻到。

    这些年月,清玄共收弟子八名,之后便不再收徒。

    只是招收了一些资质修为尚可的杂役弟子打理宗门庶务,之后便闭门谢客,专心教导自己这八名弟子。

    洞玄观大师兄道号“玄真”,乃是沧国无名黔首,靠着自身天资悟性修行至肺腑境界。

    拜师清玄后修行进境一日千里,在前不久意守祖窍,开辟气海,身成练炁,一身修为直追清玄。

    几名真传弟子和数百杂役弟子,罕有人迹的洞玄山充满了人气。

    整块切割的白玉为阶,从山门处蜿蜒数百米至半山的迎客亭。

    迎客亭四周山峰错落,一间间青石小院、一栋栋华美宫殿在群山云霞之间若隐若现。

    极目远眺,山顶一间由海外灵木,西洲灵金搭建的恢宏大殿映入眼帘。

    按清玄的本意,修道之人不在意凡间物质享受,对自身居所也无要求,便是一间茅草庐舍也可住的。

    却遭到了表妹青月以及门下弟子的一众抗议。

    清玄为天下第一人,洞玄观为天下第一宗门,洞玄山又即将召开前所未有的法会盛世。

    不管是主办者还是参与者,都将在东洲历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主办场地的洞玄观观主居所又怎能寒酸?

    清玄见是这个道理,也不再坚持,把建造之事全权委托了青月。

    青月身为沧国水正,主水利兴修之事,在请示了沧王之后,征发了十万奴隶、工匠,在洞玄山上大兴土木。

    无数来自天南地北的珍惜灵材被运送至洞玄山脚,之后再经过工匠的加工化作洞玄观的一砖一瓦。

    在一名主业是庄园设计师的穿越者建言献策下,又有大量的灵果灵草,根据颜色、外观被种植在群山之中。

    如今的洞玄观,仅看外观便知是仙家妙境、不似人间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