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黑心资本家从庆余年开始投资 » 第22章有钱了,不得消费消费?

第22章有钱了,不得消费消费?

    而李七在看完书信后,也是悠悠叹了一口长气:“国战将起,看来最多还有半年时间。”

    庞文策也是出言问道:“少爷,那咱们是顺势而为,还是大力支持武国?”

    李七一脸不悦的瞪了眼庞文策:“庞叔,以后不要再试探我了,赢下战争的方式绝不止打仗这一种。”

    说话间似是想到了什么,仰头看向天空:“如果我们能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由谁来制定律法都无所谓。”

    这句话出自《货币战争》,也是李七在这个世界展望的体现。

    而听到这句话的庞文策,却仿佛看见了惊鸿一瞥,让他豁然开朗。

    “少爷,那咱们的计划什么时候开始?”

    李七沉默片刻后轻声道:“先从物价开始吧,半年,在国战开始前,至少提高武朝五成的物价!至于人力车……第二批进场吧,起步价直接翻倍!”

    李七提升物价的目的,就是从内部瓦解武朝皇帝的野心。

    试想一下,在内部物价混乱,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武帝拿什么去发动战争?

    要知道提升五成物价,变相也就意味着至少有一大部分人会吃不起粮食,哪怕武朝国库里有粮食积累,但面对整个武朝各地庞大的难民基数,国库又能支撑多久。

    至于钱的问题,李七就更不担心了,通过皇商的方式,李七已经洗白了储物空间内将近十万两黄金,连任务进度都达到了上万两黄金。

    现在李七手头上的现钱,不说富可敌国,但略微搅动武国的物价完全是绰绰有余。

    十一万两黄金也就等于一亿一千两白银。

    这么一大笔数额,全部投入武朝的经济体系,造成的动荡,不亚于台风海啸。

    而且还有着数以万计如同豺狼般敏锐的商人打辅助,物价上涨已然成了定局!

    一周后。

    武朝各地几乎同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不管是糙米还是精粮,都有人以高出市场价两成的价格收购。

    武朝也在不知不觉间掀起了一阵卖粮浪潮,不管是农民还是粮商都将自己手头的粮食纷纷抛售。

    要知道武朝一直没什么粮灾,所以卖粮的人几乎没什么顾虑,留下一点平日所需,将多余的粮食全部卖出。

    而在这场飓风席卷武朝的同时,庞文策快要顶不住了。

    “少爷,各地都传来情报,钱银储备根本不够用,那些卖粮的人都像疯了一样,一车一车往收粮点卖,怕是再不处理,朝廷就要发现了。”

    对于这点李七早有预料,波澜不惊的点点头:“我在库房里存储了五十万两黄金,你派人分送到各地的镖局。”

    “注意,粮食储存一定要慎之又慎,哪怕耽搁收粮的进度,也要确保不被朝廷的人发现!”

    没错,这也是李七的一个计划,储物空间内的黄金不被金手指承认,索性趁着这次国战的时机将大多数全部洗白了。

    与其每次通过上交国库的形式,一点一点的洗,不如直接全部换成粮食这种硬通货。

    这些粮食不管是自己消耗,还是来年一点一点卖出,再次收获的金钱,可都是被算在任务进度内的。

    这也算是李七变相钻了金手指一个漏洞。

    而随着这五十万年黄金进入市场,卖粮风潮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

    短短一个月,甚至连五十万两黄金都没有用完,整个武朝除了国库储备外,几乎所有人家的粮食储备都已经被掏空。

    一时间遍布武国各地的粮商,除了少部分哄抬物价的粮商除外,大多数粮商都已经关门。

    而此时市面上“黑心商人”售卖的粮价赫然到了,一斤糙米20文,一斤精粮50文,比之前几年翻了一倍有余的地步。

    由于李七收粮的计划都是暗地里进行的,收购的粮食也早已存储到李家建设的地窖当中。

    所以这场为期短短一个月的飓风,完全刮了武朝各部官员一个措手不及。

    等到地方官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收购粮食的人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紧接着就发生了一件连李七都不敢相信的事。

    或许是因为每家每户都还有粮食储备,一时间民间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又或许是因为地方官员害怕担责任。

    武朝各地的官员都极其默契的没有将此事上报。

    简而言之就是收粮这件事还没有正式走进武朝朝堂。

    李七虽然可以肯定,收粮这件事密侦司已然知晓,但是李门镖局并不是太过惧怕。

    毕竟自打收粮风波开始,跟风收粮的人就不在少数,甚至有很多商户都是公开收粮。

    只要朝堂上找不到这场收粮风波的源头,李家自然安枕无忧。

    趁着这段相对比较平静的时期,李七也会下令让李门镖局的车夫以及各个护院,快速消化掉明面上这一批粮食。

    以粮食作为一种可选择式的薪酬方式,将最后一点风险,悉数扼杀。

    随后的一个月,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一般,武朝各地依旧国泰民安,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卖粮获利的喜悦当中。

    不过在潜移默化间,武国的经济消费频率在不断上升。

    有钱了,不得消费消费?

    一个月的时间,各个行业的物价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直到一个月后,李七下令推动了第二次收购浪潮。

    不过,与其说收购,不如说正式开始入侵丝绸行业。

    赵采之加入李家已经接近三年了,三年时间早已将养蚕这项技术带入了渔洋村。

    在渔洋村现在接近五万的人口基数下,已经足以支撑二十座普通城镇的布匹供给。

    再加上受到渔洋村影响的周边几个村庄,乃至镇江这座小镇的蚕丝供应。

    可以说底蕴已成。

    三年时间,布行的缓慢发展,至今也只开设了最初的十五家布行。

    现在已然到了赵氏布行的爆发期。

    随着赵采之收到李七的下令,一项针对于江宁城蚕丝商市场的抢占计划,也因此拉开了序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相比收购粮食,李七计划抢占市场的方法就粗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