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秦争 » 第29章:季耳

第29章:季耳

    随着众人入帐。

    苏原率先开口。

    “诸位弟兄,秦国苏氏苏原,奉命担任甲屯丁什什长。”

    “苏原兄长,为率长苏角。”

    “当然了,可能诸位认为,原是靠着长兄苏角的关系,这才获得什长之位,今后我们都是袍泽,原直言,我确实是靠着长兄的关系,才成为甲屯丁什什长的。”

    “不过诸位放心,若未来你们中有能者,都可将苏原取而代之,苏原绝对不会因自身出自苏氏,从而或刁难、或报复、或怨恨,一切以军功说话。”

    苏原和桓澈一样,都处于弱冠之年,也就是十九岁。

    虽然是第一次入伍,但也跟着兄长苏角耳濡目染,有一丝秦兵锐气。

    让整个帐子内寂静了下来。

    帐内无人开口,丁什的士卒保持着沉默。

    苏原随即继续道:“从今以后,在荥阳大营,我们是甲屯丁什的士卒,在战场上,我们是袍泽,袍泽之间,生死相付。长兄曾跟我说过,袍泽是什么?可以信任的将自己的后背交给的人,就是袍泽!”

    “秦国军法,新卒晌午分发什伍,分发什伍完毕,一个时辰后集合训练!我们需要先互相熟悉认识一下,以好完成今日下午的训练!”

    “诸位,各自介绍一番自己吧...”

    刚入军旅,便担任什长,苏原毫无经验,因此也不知该说什么,只好让所有人介绍一下自己,先互相认识认识。

    “桓澈,魏国人士,徕民,年十九。”

    桓澈先行开口道,作为引头人,给予苏原支持。

    莽跟着声音就响起了。

    “莽,韩国人士,徕民,年二十一!”

    桓澈声音沉稳,莽的声音粗重,在两人的带领下,这些对军中陌生,略带着茫然的新兵也纷纷开口了。

    “淮,秦人,年十八!”

    “季耳,秦人,年二十四!”

    “杜梁,秦人,年十九!”

    “王肆,韩国人士,徕民,年二十三!”

    “黑石,秦人,年十九!”

    “葵,秦人,年十五!”

    “骇,秦人,年十八!”

    众人依次介绍自己的身份。

    莽来了兴趣。

    他看向王肆道,“你也是韩人?”

    “韩国咀城人氏。”王肆同样看向了莽,没想到同一个什内,也有韩人徕民。

    “咀城,离莽家不远,莽就住在中牟!”莽很是热情,在异国遇到了同国人,心情滋味感觉不同。

    两人聊着,苏原看向黑石,笑道,“黑石,你这名字倒是有意思。”

    苏原打趣道。

    在这个时代,庶民是名字是很随便的。

    因为大多数普通百姓没有姓氏,更很少有人识字,在给孩子取名这方面上,基本上怎么方便怎么来。

    甚至还有人直接用‘伯仲叔季’来取名。

    比如王家老大,取名王伯,李家老二,取名李仲,陈家老三,取名陈叔,刘家老幺,取名刘季等等。

    苏原打趣黑石,但并没有任何嘲笑的意思。

    黑石有些埋怨的道:“黑石家门口,有一块巨大的黑色石头,阿媪就直接取这个名字了。”

    “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叫白石,黄石。”

    黑石脸色较黑,身形虽没有莽那边壮郎,但也很是魁梧,倒是和名字差不多。

    一来二往,众人都熟悉了起来。

    通过交谈,桓澈也对自己的袍泽们有了一些了解。

    黑石,老秦人了,耕农出身,父亲也是入伍从军,早年战死。

    淮,看起来倒像是个文人子弟,白白净净,看起来有些清秀,但性格似乎有些木讷,别人交谈时,他只静静的听着。

    季耳就有些特别了。

    这家伙给桓澈的感觉,就像惠尹在外的感觉一样,流里流气,颇像个无赖游侠。

    在这些人中,季耳和众人是最快熟悉,勾肩搭背的。

    同时季耳还有个特点,就是耳朵特别大。

    听季耳所说,因为他出生时耳朵就大,然后在家中兄弟中排行最小,老父就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还说什么,耳大有福。

    不过福气倒是没来,他年年入伍,但到现在还只是个上造。

    官爵没提升多少,现在耳朵大,年龄也大了。

    “季耳兄,丁什中年龄最大,当为长者。”桓澈笑着道。

    有一个多次入伍的老士卒在什中,能解决很多麻烦事情,丁什内有季耳,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除了黑石,淮,季耳外。

    葵和骇,都是老秦人,祖祖辈辈耕农,从军。

    葵的母亲喜欢吃葵菜,因此给葵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骇的名字倒是没有什么来头。

    然后是杜梁。

    这个杜梁可以说,别有一番来头。

    也不知是众人的热情,和丁什友好气氛的原因,杜梁这才将自己的家世说了出来。

    在丁什中,只有四人有姓氏。

    苏原,桓澈,王肆,杜梁。

    王肆是韩国徕民,但他也仅仅是拥有一个氏而已,并非贵族出身。

    杜梁就不同了。

    据杜梁所说,杜梁祖上,便是秦国大名鼎鼎的杜挚。

    秦孝公时期,商子入秦变法,当时反对变法的老世族,便是以甘龙、杜挚为首。

    后来,秦惠文王车裂商鞅,在秦惠文王那个时期,甘龙所在的甘氏,杜挚为首的杜氏,在秦国百姓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那个时代,所有秦民咒怨商鞅。

    若是好人,忠臣,能颁布如此严苛的律法,能被秦王处死?

    而推倒商鞅,将商鞅送上刑台的士族们,地位越发崇高,甚至受到秦国百姓爱戴。

    而随着时间推移。

    越来越多的百姓士卒,知晓了秦国变法的好处,开始感念商鞅,甘氏,杜氏在百姓心中地位越发下降,到了现在,提起甘龙、杜挚,秦国百姓都会忍不住啐上一口。

    在加上秦国军功爵制的缘故,士族慢慢退出秦国权利中心,种种原因下,杜氏越发衰落。

    杜梁祖上是杜挚,但并非主脉,到了现在更加衰落了,只能勉强留下了一个‘杜’姓。

    正常有这种祖上,杜氏族人都不会告诉其他人的。

    或许是因为丁什袍泽的气氛,让杜梁实言说出了自己的杜姓来源。

    “杜梁甚至有时候,都不想要这个姓了。”

    “其实,杜梁觉得没有姓氏,活的更舒服,自在。”

    杜梁的话,让桓澈心中忍不住感叹,有时祖上出名,也并非好事。

    “那个时代早已过去,杜梁就是杜梁,是我们的袍泽,兄弟。”桓澈见苏原迟迟未曾开口,于是安慰杜梁道。

    本来苏原是什长,这种话不该他说,怕惹人之嫌。

    但桓澈见苏原不知该说什么,便立刻开口了。

    苏原不会对杜梁的身世有意见,他也不会,莽也不会。

    但不代表其他人不会。

    这个时候不先开口引头的话,可能会导致其他人孤立冷落杜梁,影响什伍团结。

    在什伍中,团结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有着桓澈领头,其他人也纷纷笑着安慰杜梁,苏原这边也才反应了过来,表示祖上的事情,和后人有什么关系,不需要想那么多。

    其他什伍的气氛,桓澈不知道,但丁什的气氛格外的好。

    众人都很热情,也未曾出现孤立冷落的情况出现。

    欢笑中,时间过得很快。

    一个时辰过去,荥阳大营新卒训练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