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狼烟录 » 六

    “可汗大人。”她乖乖的跑到老者身边。

    “你倒真是没什么烦恼,呵呵呵。”老者摸了摸她的头,笑容和蔼。

    “怎么会呢,我也忧愁的,只不过应该和你们,不大一样。”她眨了眨眼睛,似乎是想了些什么,语气很认真。

    “冷不冷?”老人看着她通红的脸颊问道。

    小姑娘摇了摇头,回应了一个标致的微笑,只可惜红红的脸蛋出卖了她。

    老者乐呵呵的继续问道。“喜欢这里吗?”

    “雪原大抵都是一样的。”

    “你可知我们为何迁徙到了这更北方?”

    “我们输了。”她回答的十分流畅没有一丝负担。

    “那,你还想回家吗?”老者跟着问。

    “自然是想的。”

    “你害怕我们会回不去吗?”老者很自然的保持着笑容,但是空气却凝重了些许。

    女孩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反问了老者一个问题。“可汗大人是在担心姐姐吗?”

    “我知道,她不会有事的。”老者神色复杂的回复,临了还是没忍住补充了一句。“但我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那你会担心我们回不去吗?”不知何时,年轻人反而掌握了主动权。

    听到这个问题,老者沉默了。他认真思考了片刻,刚想要开口说什么,却被小姑娘打断了。”可汗大人可不能哄骗我。”

    老者一时语塞,干笑了两声。“我啊……”他叹了口气。”我担心的,和你应该不大一样。”

    “那不如就由我来猜猜,你们在担心什么。”她没有给可汗回应的时间。”我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我可频氏选择了继承先祖辈的生活方式,叱利歧卢选择了效仿归原人的模式,最后他们南下打下了土地,现在叱利氏的孙子又来到的草原,不到四月就将我部逼至如此一隅,我们已然全无胜利的希望。可汗大人在担心生死存亡。”

    老人对年轻女子的长篇大论早已习惯,她的思想就像天上的大雁。他认真的听完,心中好像有一块石头落了地,有几分失重的感觉,他知道那是失落,但更多地,是随后而来的解放感。

    “那你又是怎么想的?”

    “大伯你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罢了。少时,我最期待的就是舅舅的商队能给我带回来什么新玩具;我会说归原话,见过归原的城市,我与你们对归原的态度最是不同,而如今大伯却偏偏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我,你心中自然是带着答案的。”

    “真不愧是草原上最聪明的孩子。”老者哑然失笑。

    “我还知道另外一件事。”少女没有因为夸赞而愉悦,反而神情和语气开始落寞。

    老者慈祥的看着她,再一次摸了摸她的头。“那就不要说出来了。”不等小姑娘再有什么言语动作,大可汗转身走进了营帐。

    “大哥。那孩子,想必又胡言乱语了吧。”中年人看着走进来的兄长,放了手里的杯子,神色不悦的站了起来。

    老者摇了摇头。“那孩子有大智慧。她…”

    “我想姐姐了。”账外,一个年轻的女声大喊道,声音中透出几分慌张。

    “你看,她猜到了。”老者苦笑;中年人有点儿不知所措,对他来说,这比打仗难多了。

    “很快就可以见到了。”沉默了俄顷,大可汗回复到。

    “大哥,她们会恨我们吗?”等外面没了动静,中年人突然问道,他压低了几分声音。

    “那也是,咎由自取了。”老者无奈。

    【不日里鲞军】

    北境各部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反抗,隙追在两侧照应,大军缓缓地推进。每每扎营修整,老鲜就会拉着少年近侍在演武场操演,行军之日,便让他跑马当探子,一日都没闲下。原本少年对老鲜甚是不服气,但是几天对练下来,毫无胜算也是磨下了他不少脾气。

    里二郎则是大部分时间都和木三郎在一起,对着北境的地图指手画脚,听闻是想要在北境建城;余下的时间会抽空去看一眼公主,如今她正在和她的小侍女学习归原话,每每说到此时,小侍女总是眉飞色舞的,夸赞她家姑娘如果天资聪慧,精进不休。

    整个行伍之中最闲的人,似乎就是王时安。除了偶尔会被木三郎拦住做些问答,或是被老穆邀去下棋,他无事可做。他踱步在驻地内,想着无所事事总比担惊受怕强来安慰自己,不知不觉中听到了老鲜的喝声,才发现自己走到了校场。他循声望去,正好和老鲜四目相对,老鲜咧嘴一笑,边揽着少年走到近前来。

    “王监军来这校场作甚?”老鲜满脸堆着笑。

    “闲来无事罢了。”王时安作揖。

    “那不若也来和我们操练起来?你看你这…四肢虚浮,你看看他,又黑又瘦,哎哟,跟个小鸡仔似的,正好凑在一起锻炼。”老鲜边说边拍着应律的背,少年苦不堪言。

    “校尉说笑了。”王时安打了个哈哈。“王某少时家境贫寒,无缘习武,为了出人头地,悬梁刺股早就熬坏了身体,如今哪还有气力操练,我不碍你们的事,你们继续吧。”言罢就想要离开,倏地,他又回过头,看向少年。“你如今,是何年纪?”

    少年愣了愣神,眼前的这个微微发福的中年人说话委实难懂,他听的费劲,更是没有想过他会来找自己搭话。他看了看王时安,又看了看老鲜,回到“十…一十有五。”他尝试模仿他见过的文绉绉的归原人说话。

    果然,王时安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可曾读过书?”

    “一点点…二娘子,教过。”

    “我听闻,大王要教尔等学习归原文化,我在这军中着实也闲来无事,不如我来教你?”

    未等少年开口,老鲜就着急的抢话。“这哪里使得,监军不知啊,这娃子,朽木脑袋,教半天不好使,如此资质,哪里敢劳烦你。”

    少年气性上来了,脸色一下涨红。“两位,娘子,夸奖我,都,机灵。”

    “那我教你几天,怎么不见长进?”老鲜一脸的不屑。

    “很难,对练,打不过。”少年有点儿泄气。

    “诶,鲜校尉岂是一朝一夕可以追得上的?再者,有言曰有教无类,只要他愿意,我便教。”说着他看向少年。

    少年又看了看老鲜,见他不言语,点了点头。“愿意。”

    王时安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快他和老鲜就安排妥当,彻底的瓜分了少年的每一天。他终于给自己找了些事情做。

    老鲜带着少年目送他离开后,用狩曲话问少年。“真的想学?”

    少年点了点。“二娘子,说,多学,变聪明。”

    老鲜拍了一下他的脑瓜,嘿嘿笑着不言语。

    少年人觉得莫名奇妙。

    不远处,里鲞搓着手炉刚走进营帐,就收到了来自小侍女的迎接他的白眼,她对他似乎有着比谁都要浓厚的怨气,好似忘记了自己俘虏的身份。一旁的公主却是规矩的很,起身行礼,尽管还是板着一张脸,但总归是少了些许敌意。

    “文毓,你的归原话是从何学来?”小王爷寒暄过问出了他的第一个问题,却是直接对着小婢女问的。

    小侍女文毓瞪大了眼睛,显然是没想到会有问题是冲她而来,旋即回话。“我娘舅是走商,家里面原来就生活在边关,是做两头生意的,从小就会的。”

    里鲞点了点。“你家娘子的归原话,可有进步?”

    说起这个问题,小侍女突然换上了一副得意的神色。“我家姑娘聪慧,学起来那是一日千里。”

    “来之前,我刚听闻,王监军想亲自教寅牙读书,不知娘子可愿同去?”

    小侍女很快翻译了他的话,回到。“娘子的身份在此行走多有不便,还是我先来教便好。敢问王爷,应律…寅牙人可还好?”

    “人自然是无恙,只是跟着老鲜训练,定然是是艰苦的,现在又要读书习字,想来是辛苦的。”

    公主闻言表情释怀了几分。

    “既然公主无意,我也不多叨扰了。”说着便起身向往外走去。临出门前,他又驻足补充道。“想必此事公主也许得知,可频大可汗现在据守在莵关,此次休整之后,我等就会拔营,不日公主即可和令尊团聚。“说罢也不再停留,径直走了出去。

    公主也没有言语,只是作揖目送其离去才露出一个落寞的神情。小侍女很明锐的捕捉到了她的变化,轻轻抚着她的后背,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微笑。

    【两日后】

    马骑得歪七扭八的木谣左摇右晃的拐到了里鲞身边,摇头晃脑的开口。“郎君哟,路真险哟。”

    “那给先生来辆马车,你坐我驾可好啊?”

    木谣眯着眼,笑的更灿烂了。“郎君可是君子一言。”说完他靠近了些身子,压低了声音。“此地,天堑环伺,关外还有一条不冻河,如此环境,理当建城。”

    “不止。”

    “郎君是想要把这里当成大后方吗?但是东边还有新罗人…”

    “可以菟关为基础,筑瓮城,修敌台,角楼,前靠不冻河,修吊桥,后依主城,新罗孱弱甚不如北境各部,如此城堡必可高枕无忧。”

    “如此耗费甚大,恐一时难以成事。”

    “无须担心,倘若可频大可汗可以归降,南归之时,他们便是守住此处的最佳人选,我所发愁之事,乃是如何制衡此地。”里鲞哈出了一口白气,看着木谣。

    木谣正回身子,微微思索了一下,旋即一抹坏笑浮现在了他的脸上。“还请郎君好好思量,此间路难行,在下又苦于马术,无暇为郎君排忧解难。”

    里鲞似乎也没有期待能从他这里要带什么结果,也没有和他打趣。木谣讨了无趣,心有不甘的他正欲开口,却听见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二人回首望去,却是老鲜策马跑来。

    “郎君,探子回报,有小队人马从莵关出来了,朝着我们而来。”

    里鲞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他的目光穿过了老鲜,落在了他的身后的行伍中,一个微微发福的中年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