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那些事儿之英雄无双 » 第49章 王允之死

第49章 王允之死

    李傕等人望见天子黄盖,约住攻打军兵,于马上口呼“万岁”。

    献帝亦是胆颤心惊,无奈之下走上宫门楼,小心倚楼问道:“卿不侯奏请,带军攻入长安,意欲何为?”

    李傕、郭汜在马上仰面而奏:“董太师乃是陛下社稷之臣,却无端被王允谋杀,臣等特来报仇,非敢造反。但见王允,臣便退兵。”

    王允此时正在皇帝身侧,听了此话,大笑一声,上奏道:“臣本为江山社稷行事。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误国家,臣拜请下见二贼。”

    献帝听后眼含泪水,徘徊不忍下命。

    王允见事态紧急,不等天子降旨,便从宣平门楼上一跃而下,跌在地上忍住断骨之痛,大呼道:“王允在此!”

    李傕、郭汜见了王允,皆拔剑在手,怒叱道:“董太师何罪之有,汝却设计谋害?”

    王允听后哈哈大笑,高声喊道:“董贼之罪,弥天盖地,不可胜言!老贼受诛之日,黎民百姓皆相欢庆,尔等不曾听闻乎?”

    李傕又大怒道:“即便太师有错,我等却何罪之有,竟是不肯相赦?”

    王允大骂:“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

    二贼不再多言,手起剑落,把王允杀于楼下。

    李傕、郭汜杀了王允,又下令将王允宗族老幼尽行杀害。

    士民见之,无不捶胸落泪。

    当下李傕、郭汜商讨道:“既杀到了这里,不如杀了天子共谋大事。此时不做,更待何时?”于是就要下令弑君造反。

    张济、樊稠在一旁听了急道:“万万不可!”

    李傕仗剑问道:“有何不可?”

    张济回道:“吾等乃相府一将,今日行事全凭为太师报仇而来。若杀了天子,天下人心又怎会归于我等,只会引来诸侯讨伐,恐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而已。”

    李傕听后,于马上沉思片刻,收剑入鞘问道:“汝等可有妙计?”

    樊稠在一旁谏言道:“不如效仿太师昔日所为,仍奉献帝为尊,吾等皆领封为公卿大臣,名正言顺掌管天下。再以帝诏引各路诸侯入关,去其羽翼。待时机成熟,然后将献帝诛而代之,天下可图也!”

    “善!”李、郭二人从其言,依策行事。

    献帝见王允身亡,自在那里伤心了一会;又见李傕等贼还不退兵,便在楼上宣谕道:“王允既诛,军马何故不退?”

    李傕在马上回道:“臣等有功皇室,未蒙赐爵,故不敢退军!”

    献帝听后,心中大骂这几个贼臣不要脸皮,无奈之下,又在楼上高呼道:“卿等欲封何爵?”

    李、郭、张、樊四人私下商讨一番,将所要官衔爵位写于纸上交于献帝。

    形势比人强,献帝只得从之。

    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弘农;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

    其余李蒙、王方等,各领实权校尉。

    如此,京师兵权又复回董卓旧日部将之手。

    既领了官衔爵位,李傕等人下马,高呼“万岁”谢恩,这才退兵出城。

    来日,李傕、郭汜等人下令追寻董卓尸首,却只获得些零碎皮肉。

    李傕命人以香木雕成形体,安凑停当,大设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椁,选择吉日,迁葬郿坞。

    临葬之期,百姓皆来沿街观望,唾骂声不绝于耳,投掷臭鸡蛋、烂菜叶者不计其数,场面一度混乱不堪,随行甲士抽刀在手方才稳住秩序。

    众人推攮之中,有一小女孩不小心被推翻在地。

    危急之时,有一白袍老者突现,随手挡开周围人群,便将小女孩拎在怀中。随后将其送还父母,再三叮嘱后,消失人群不见。

    却说给董卓送葬的队伍尚未出城,忽然天起大风,暴雨倾盆而下,平地水深数尺。只听一声巨响,有霹雳雷霆震开董卓棺椁,尸首被提出棺外。

    李傕下令侯晴再葬,不料每次出葬皆是如此。

    一连三次,皆不能下葬,董卓所余零皮碎骨,全被雷火消灭。

    百姓皆往来欢庆,言说天怒董卓,可谓甚矣!

    且说李傕、郭汜既掌握了朝中大权,复效董卓恶行,残虐百姓有过之而无不及。又派遣心腹侍立献帝左右,监其动静。

    献帝举步维艰如坐针毡,朝廷官员任命升降,皆听命李、郭二贼。

    当时大将朱儁屯兵在中牟。

    徐州刺史陶谦认为朱儁是名臣宿将,屡立战功,可以委以大任。于是和诸豪杰共同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给各州牧伯,相邀一同讨伐李傕、郭汜等人,奉迎天子。

    有细作探得此事,上报李傕。李傕大惊!急忙找来众人商议对策。

    贾诩献计道:“朱儁为人忠义,恪守君臣礼仪。可使献帝发诏书与朱儁,宣其入朝为太仆,共领朝政大事。陶谦计谋不攻自破。”

    李傕大喜,依计而行。

    诏书下到中牟,朱儁拜领。

    陶谦得知消息,劝阻朱儁不可前往长安,恐被奸人所害。

    朱儁却说:“天子下诏,不敢不从!而且李傕、郭汜乃奸乱小人,张济、樊稠平庸无用之人;几人皆无宏谋远虑,又势力相等,假以时日,变乱必定发生。届时,我乘他们不备,突然行动,大事可定矣,何须再动干戈,使无辜百姓受害!”当下辞谢陶谦等人,奉诏入京任太仆。陶谦等人也只好作罢。

    一日,斥候来报,有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刺史韩遂二将,领军十余万,声言讨贼,杀奔长安而来。

    原来二将先曾使细作悄入长安,暗通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为内应,共谋贼党。

    三人密奏献帝,献帝暗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韩遂为镇西将军,各受密诏,合力讨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