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圣皇崇祯帝 » 第三章:鸩杀魏忠贤

第三章:鸩杀魏忠贤

    北城兵马司一间书房内坐着十一个人,居中者赫然正是曹化淳,两边都是各兵马司的指挥和副指挥。

    “诸位,成败在此一举,望诸位今夜跟随皇爷奋勇杀贼!”

    “曹公公请放心,陛下既然瞧得上我等,我等定诛灭阉党以报陛下!”

    “诛灭阉党!以报陛下!”

    “诛灭阉党!以报陛下!”

    “好!今夜全仰仗诸位了!”

    看着众指挥们坚定而兴奋的面容,曹化淳内心激动,这是皇爷早就交代的计划,他一直在外面替皇爷办事,现在总算是万事俱备了。

    在紫禁城内,五城兵马司这支力量不容忽视,虽然他们最大只有正五品,看起来职位很低,实际上是皇帝的直属衙门。

    五城兵马司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司,合计共两万多巡城兵卒,这些兵卒都是精锐的弓弩兵出身,能开硬弓,善使大刀,战斗力绝对强过五军营步卒。

    和内城禁军二十六卫不同,五城兵马司没有被阉党掌控,朝廷好几年都没有人提督此衙门,所以曹化淳很容易就办成了此事。

    众指挥们也很兴奋,他们一直活的很卑微,如今新皇看得起他们,他们必须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本事。

    这也是告诉所有人,别再拿六扇门的捕快跟他们相提并论,这本质上就不一样。

    皇宫正门外

    张维贤出了宫门就嚎啕大哭,大鼻涕泡都出来了,只是哭嚎却不说话,就这表演天赋年轻人还真学不来。

    在宫门外等着的十几位大臣们那可都是人精,比张维贤要聪明多了,一看张维贤的状态就知道是在演戏。

    这是演给附近的阉党们看的!

    这些大臣们心里头都明白了,敢情新皇这是要血洗朝堂啊。

    大伙快速交流了一下眼神。

    还能怎么办?

    现在可是真正到了站队伍的时候,跟着张维贤一起演戏准没错。

    “啊啊啊…啊啊啊…”

    在兵部尚书袁可立和户部尚书郭允厚的带动下,大臣们集体嚎啕大哭,至于到底是不是替东林党的士大夫们鸣不平,谁也看不出来真假。

    都是老狐狸,论演戏,谁怕谁啊!

    宫门外发生的事情早有东厂番子汇报给了魏忠贤。

    此时的魏忠贤很高兴,他认为皇帝这是打算完全的依仗他,他现在甚至冒出了想做皇帝义父的想法。

    就像汉朝的张让与刘宏那样。

    要是能做皇帝的义父,那一定会是一段千古佳话呀,想到此处的魏忠贤突然放声狂笑,把身后的东厂档头们吓了一跳。

    监斩了这么久魏忠贤也有些乏了,他留下人继续在这盯着,自己则是回东厂查看此次抄家的收获。

    待魏忠贤回到东厂,有司房马上向他汇报情况。

    “参见魏公,此次共查抄了一百零九位大臣,具体钱粮还在统计之中,卑职粗略估算至少有金银铜钱一亿八千万两以上,粮食超过四百万石,珍宝字画不计。”

    嘶……

    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钱粮等物,绕是见过大世面的魏忠贤也不禁眉头紧皱,这也太壮观了,数量实在是太过耸人听闻了。

    “好哇,看来咱家没有闸错,这帮大明的蛀虫,当真是可恶至极!”

    “魏公,待钱粮统计后该如何处置?”

    “三分之二送国库,告诉我们的人盯住郭允厚,这些钱粮首要留作各地军饷、治理黄河水患、赈济灾区之用。余下三分之一送进宫给皇爷,至于这些珍宝字画…给皇爷一半,剩余的咱家就自己留下了。”

    “魏公为国为民,大明幸甚,天下幸甚。”

    一记马屁拍的魏忠贤更加高兴了。

    待天色渐黑,刑场终于杀完了所有东林党人,东厂这边也全部统计好了抄家所得钱粮,由此可见魏忠贤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

    分出来的部分钱粮珍宝一车一车的连夜往皇宫运送,这是皇帝要的,魏忠贤耽误不得。

    陈元赟立刻指挥大内侍卫把钱粮送进内帑。

    看着内帑堆积如山的钱粮和字画珍宝,朱由检眼角都抽搐,他明白这肯定不是全部,即便是冰山一角,也能看得出这帮江南士大夫集团富的流油。

    难怪历史上钱谦益那个老货给柳如是建造绛云楼,这帮酸儒简直是富可敌国啊。

    “大伴,传魏忠贤极其爪牙乾清宫赴宴。”

    “奴婢遵旨。”

    接到皇帝宴请的魏忠贤,带着今天参与围剿东林党的东厂和内城二十六卫骨干人员一同前往乾清宫赴宴。

    二十六卫的这帮统领们内心是兴奋的,皇帝宴请,这种事可以吹嘘一辈子了,殊不知危险已经悄悄降临了。

    乾清宫

    当魏忠贤等人来到殿外广场的时候,陈元赟带领两百重甲侍卫从四面八方涌出,把他们团团围住。

    “奉陛下口谕,魏忠贤把持朝政多年,结党营私、贪污纳垢、残害忠臣良将,而今假传圣旨无故残杀朝中大臣、意图造反,简直罪无可恕!陛下有旨!诛灭阉党!杀!”

    “杀!”

    两百侍卫乱刀向前,魏忠贤带领的这些人虽然有武术在身,可手里没有兵器,再加上这些侍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并且人数众多,瞬间就被砍翻在地。

    魏忠贤连动都没动,站在原地一语不发,侍卫们也没有砍他,只是砍杀他身边的爪牙。

    最后就剩魏忠贤自己的时候,朱由检出现了。

    侍卫们分开一条道路,朱由检漫步走了过来,看着魏忠贤苍白的脸,露出了一个笑容。

    “进忠啊,别来无恙乎…”

    “皇爷下的一手好棋啊,颇有太祖之风,老奴心服口服。

    皇爷,老奴就是皇家的一条狗,再凶狠也都玩不过主子,老奴早知会有这么一天,却没想到来的如此之快…

    皇爷要老奴死,老奴无话可说,还望皇爷善待天下黎民百姓,重视边军将士,小心提防北边的建奴。”

    “朕不用你来教,进忠啊,你这奴才也风光了大半辈子,客氏还在下面等着你,黄泉路上你快点走,或许能赶上她,到了那边也不至于太过寂寞,朕给你个体面,大伴,赐鸩酒。”

    王承恩端着一个木托,上面是毒酒一壶,走到了魏忠贤的面前。

    “魏公公,请吧,别让咱家难做。”

    魏忠贤看了王承恩一眼,毫不犹豫的拿起酒壶。

    手指节都有些发白。

    再次深深地看了朱由检一眼,颤抖的举起酒壶喝了起来…

    看着魏忠贤七窍流血的尸体,朱由检长出了一口浊气。

    人性都是复杂的。

    这句话在魏忠贤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元赟,传令各门加强戒备,大伴,通知五城兵马司皇宫正门集合,来人,取朕兵刃甲胄来。”

    “末将(奴婢)遵旨。”

    侍卫们处理好了这些尸体,朱由检也换上了黄金甲胄,腰挎五爪金龙剑,气势汹汹的带领着众人纵马出了宫门。

    首先要掌控的就是近卫皇家的内城二十六卫,这些兵卒总数约有八万余,都是军中青壮精锐,期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锦衣卫。

    魏忠贤在军中的高层爪牙全死了,皇帝朱由检亲自出面,在五城兵马司的配合下并没有发生械斗,非常顺利的接管了这二十六卫。

    毕竟禁军中绝大多数人还是忠于皇权的。

    京都三大营那一边也很顺利,张维贤以宴请五军都督府为名杀掉了五军各统领,接管了五军营,同朱由检联络之后,派兵控制了紫禁城所有城门。

    朱由检这边兵分三路,自己亲自带着大内侍卫清剿十二监四司八局,由曹化淳带五城兵马司围攻东厂,陈元赟则是带锦衣卫开始清除剩余的阉党朝臣、查抄所有阉党府邸。

    这一夜紫禁城里鸡飞狗跳,再次血流成河。

    东厂的番子都是魏忠贤的死忠,但是人数太少,只有七百多人,根本挡不住五城兵马司大军围杀,只是半盏茶的时间就全被诛灭,东林党的钱粮大部分都在这里,全落入朱由检的手中。

    二十四衙也发生了小规模火拼,在大内侍卫的围剿下很快荡平了十二监四司八局,随后交给陈元赟去抄家。

    这场行动一直持续到了翌日午时,所有阉党都已伏诛,查抄出来三千多万两钱财,粮食四十多万石,各种珍宝字画不计其数,再加上东林党的钱粮,朱由检一夜暴富,所得钱财粮食无数,全被收入皇家内帑。

    朱由检下令安抚京都百姓,贴出告示晓谕城中居民。

    ··················

    东暖阁

    朱由检一夜未眠却精神奕奕看着账目。

    “元赟,事情做的不错。”

    陈元赟憨笑道:“嘿嘿,都是陛下运筹帷幄。”

    朱由检现在越来越满意陈元赟这个人了,性格憨直、不骄不躁,办起事来效率极快。

    最主要的是这个人忠心耿耿,特别听话,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从来不问原由。

    “陈元赟听封。”

    “末将在。”

    “从即日起,你来做锦衣卫指挥使,替朕整顿锦衣卫,圣旨稍后下达。”

    “末将谢主隆恩,愿为吾皇赴汤蹈火!”

    陈元赟大喜,锦衣卫可是内城二十六卫中最出名的,也是权限最大的,锦衣卫指挥使是正三品官衔,比内卫副统领整整大了两级。

    “大伴,传英国公张维贤、兵部尚书袁可立、户部尚书郭允厚来东暖阁面圣。”

    “奴婢领旨。”

    王承恩躬身退出,前去传召。

    朱由检放下手中的账本,转头看向曹化淳。

    “化淳啊,你再辛苦一趟,去大名府传卢象升进京面圣。”

    “老奴领旨。”

    曹化淳退了出去,现在东暖阁就剩朱由检和陈元赟两个人,朱由检推开窗户看着外面的天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现在已经消除了党争,钱粮也有了,接下来就是重整朝堂,首先要填补朝中重要部门官员空缺,保持朝廷基本运转。

    还要整顿京营以及各地卫所,严厉惩处官员腐败现象,补齐各边军银钱粮饷。

    治理民生问题也是重中之重,包括减轻赋税、治理黄河水患、赈济灾区等等。

    北方的建奴威胁甚大,所谓久守必失,等秦良玉剿灭八大晋商,押送晋商钱粮进京之时,就是出兵北征建奴之日。

    做皇帝不容易,肩上的重担必须扛起来。

    大明风雨飘摇了这么久。

    也该重振了……

    “元赟,你可知何为英雄?”

    “额…回陛下,末将不知。”

    “昔日魏武有言,夫英雄者,必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朕愿承秦皇汉武之志,驱除鞑虏、收复疆土,重振我汉家河山,愿朕有生之年,北征建奴三千里,亡其族!灭其种!朕要让四海臣服,凡日月所照皆为汉邦!”

    这番话听的陈元赟热血沸腾,热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再看眼前的皇帝,他的背影越来越高大,越来越光辉,就像是一个巨人撑起了一片朗朗乾坤。

    又像是一轮太阳。

    给了人美好的希望和憧憬。

    陈元赟在心底默默地念道:若是真有那么一天,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