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美娱之花瓶影帝 » 318 点睛之笔

318 点睛之笔

    鲍勃-伊格尔前往电影院,自然不是为了观看电影也不是为了贡献票房,而是近距离感受电影的放映氛围,并且深入了解普罗大众对电影的观感。

    平时,这项工作交给市场部负责,那才是专业工作;但现在情况特殊,迪士尼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如果他们希望抓住机会赢得优势,就必须亲力亲为。

    “三张‘公主日记"。”

    鲍勃自然有他的考量,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前来看电影,即使被记者看见又或者是公司内部有传闻,他也能够堂堂正正地还击回去,不需要心虚。

    “公主,公主真的太漂亮了!”

    “我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演员,就好像芭比娃娃一样。”

    “啊啊啊,真的是完美实现梦想呢。”

    叽叽喳喳地,前一场放映结束之后,女孩们眉飞色舞地热议讨论起来,一个个手舞足蹈地表达内心的激动和雀跃,这样的画面才是最真实的反馈信息。

    和那些冷冰冰的数字或者图标相比,真实感扑面而来。

    对此,鲍勃并不意外——

    “公主日记”的成败焦点就是安妮-海瑟薇。

    选角成功也就意味着电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朱莉-安德鲁斯的号召力,这奠定了电影票房表现出色的基础。

    然而,这不够。

    如果是这一点,在电影上映之前,迪士尼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准确来说,从制作阶段就已经瞄准市场制定相关策略,前期宣传也围绕着安妮展开,这不足以成为电影首映票房迎来一个小高潮的意外因素。

    如果迪士尼想要对症下药地展开后续推广和宣传,尽可能释放出电影票房的能量,他们就需要抓住这个意外关键。

    “噢,上帝上帝上帝,那才是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白马王子?你确定?”

    “当然,他不是传统的白马王子,他更像是骑士,对,百花骑士,但你不觉得,他真的太完美了吗?”

    骑士?

    鲍勃一愣,脑海里不由想起首映式上的那个身影。

    他的名字是……安森-伍德?

    从规划来看,“公主日记”的爱情线几乎没有存在感,迈克尔的戏份甚至不如乔什,他只能看做是迪士尼典型“完美结局”的一块拼图,一切都是套路。

    然而,继首映式后,鲍勃又再次听到安森的名字。

    难道……安森就是这个未知因素?

    收拾思绪,鲍勃带着两个女儿进入放映厅观看电影,但他的注意力不在电影上,而是细细观察观众们的反应。

    和首映式不同,这些观众纯粹就是买票进场的普通人,他们不会顾虑媒体顾虑主创团队的脸色,喜欢就是喜欢、无聊就是无聊,完全没有必要掩饰自己。

    鲍勃需要的,就是这份真实。

    非常非常意外的是,全场惊呼声和感叹声最多的,居然是迈克尔带着面具拒绝米娅舞会邀请的那一幕,可以听到心碎的声音、也可以听到感动的轻叹,那些没有修饰的本能反应让整个放映厅显得格外热闹。

    电影,结束了。

    九十分钟,比想象得快速,愉快的时间飞快地从指尖溜走。

    脚步离开放映厅,返回电影院前厅,正好可以看见一群年轻人准备买票进场,一下就敏锐地捕捉到重点。

    “……不不不,不要‘尖峰时刻",我听说这次续集不好看,我们看‘公主日记"吧!”

    “诶?我不要,那是给十六岁孩子看的,我都已经十七岁了,我不想看迪士尼那些幼稚的公主电影,看在上帝的份上,我们已经过了相信公主的年龄,好吗?”

    “我怎么听说‘公主日记"也一般般,好像不怎么样。”

    “真的吗?我听说的不一样,这次王子特别帅气。”

    “王子?我怎么没有听说?”

    “莱昂纳多级别的王子。还记得我们上次看他主演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吗?鱼缸那一幕?这次‘公主日记"里也有这一幕,帅气程度一点都不逊色。”

    “真的假的?那就‘公主日记"吧。”

    前一秒还在嚷嚷着自己已经十七岁不再相信公主的孩子们,下一秒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走进放映厅。

    万万没有想到,旁边有一个声音切进去。

    “你们会喜欢的,他是骑士。”

    鲍勃有些意外,看向自己的女儿——

    他和前妻离婚了,两个女儿都跟着前妻在一起生活;在1995年,他又和一位记者组成第二个家庭,前年才生了一个孩子,今年妻子又怀了第二胎。

    某种程度上,鲍勃和两个女儿的关系并不算亲近,他正在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询问女儿的意见又避免她们认为今天的约会纯粹是工作,然后机会就这样出现了。

    鲍勃控制住自己,没有着急开口。

    那些孩子们望过来,“你说什么?”

    鲍勃的两个女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口补充说道。

    “我说他是骑士,不是王子。”

    “他带着面具的那一幕,就是莱昂纳多在鱼缸的那一幕,噢……我就不剧透了,总之你们会喜欢的。”

    叽叽喳喳地,这些年轻人凑在一起热烈讨论起来。

    不需要鲍勃特别询问,答案已经出现。

    其实首映式的时候,鲍勃就已经察觉到了氛围的微妙,不过,他依旧带有怀疑不能百分之百确定罢了;现在看来,安森就是让电影不同的关键。

    看来,他们死马当活马医地增加安森的后续宣传投入,却意外地成为神来一笔,演变为推动“公主日记”首映周末票房爆发的动力。

    谁能够想到,“公主日记”的点睛之笔居然是安森?

    那么接下来,在“公主日记”和“尖峰时刻2”的正面对决里,安森还能够为电影注入多少推动力呢?

    不管如何,需要试试看再说。

    “爸爸。”

    女儿的呼唤将鲍勃的注意力拉回来,连忙展露一个笑容看过去,努力做出自己没有在考虑工作的表情。

    “安森,我是说‘公主日记"的男主角,他现实生活里是什么样的?”

    鲍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