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美娱之花瓶影帝 » 204 幕后大佬

204 幕后大佬

    杰夫-罗宾诺夫,对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名字,即使亲眼看见,稍稍不注意也可能错过。

    就好像此时。

    带着一个憨厚含蓄的笑容,就好像文文弱弱的书生一般,明明身材魁梧肌肉满满,身体力量带来视觉冲击的压迫,却没有存在感,完全就是助理或者打手,视线一瞥,可能也就轻易错了过去。

    但事实上,他却是华纳兄弟的实权人物,电影部门的最高主管,在他的上面就是首席执行官巴里-梅耶(Barry-eyer),好莱坞金字塔顶尖的角色。

    而且,和那身肌肉不符,杰夫是彻头彻尾电影出身的学院派,他不是制片出身、也不是导演出身,他是经济学金融学出身的,却是一名狂热的电影爱好者,这让他具备了专业的管理知识、理性的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电影底蕴,恰到好处地做出正确选择。

    当然,现在是2000年,杰夫才刚刚接管电影部门不久,华纳兄弟野心勃勃地想要称雄好莱坞,现在就将重任放在杰夫身上,但暂时无从得知他的能力——

    一切,才刚刚开始。

    然而从2023年的角度回首,杰夫确实华纳兄弟整整二十年兴衰的关键,他的数次重要决策让华纳兄弟称雄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他的辞职离开则成为华纳兄弟陷入困境的转折。

    在2000年前后,各大电影制片公司尝试学习欧洲的电影制作制度:

    锁定导演。

    也就是说,他们相信导演是电影的灵魂,锁定具有潜力的导演,围绕导演打造项目,并且给予导演足够的自由。

    这是从八十年代制片人制度转向导演核心的一次演变;后来,漫画超级电影全面崛起让电影公司掌控主动权之后,又再次从导演核心转回制片人制度。

    杰夫,就是导演核心制度的推崇者。

    本-阿弗莱克,作为演员,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作为导演,却风生水起,站在背后的就是这个光头。

    2010年,演员事业低谷的本-阿弗莱克尝试转向导演,杰夫力排众议,支持他拍摄“城中大盗”转向导演;后来预算超支,华纳兄弟拒绝继续增加成本,还是杰夫,给了本救命的一百万美元,这才有了本-阿弗莱克的导演之路。

    后来的“逃离德黑兰”,华纳兄弟的高层几乎集体反对将项目交给本,还是杰夫一个人力挽狂澜,一意孤行地将项目交到本的手中,于是,这成就了“逃离德黑兰”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

    如果说,在本-阿弗莱克赢得杰夫支持之前,他已经在业内打滚十几年,底蕴不俗,也是一个腕儿;那么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崛起就百分之百是杰夫的功劳。

    2000年拍摄完“记忆碎片”之后,克里斯托弗在业内收获不少好评,但他终究只是一个拍摄了两部小成本电影的独立导演,没有资历、没有人脉、没有更多自我证明。

    可是,杰夫顶住巨大压力,不仅将“蝙蝠侠前传”三部曲打包签约会给了当时初出茅庐崭露头角的克里斯托弗;而且还当家作主地给了克里斯托弗五部作品的协议——

    这份协议保证,克里斯托弗能够在“蝙蝠侠前传”三部曲之外,拥有两部作品的创作自由,由他来创作自己想要拍摄的剧本和项目,即使项目再荒谬、再不可思议,杰夫还是将作品的决定权和控制权放手给克里斯托弗——

    杰夫遵守了自己的约定。

    于是,“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诞生了。

    自那时候开始,克里斯托弗就和华纳兄弟整整合作了二十二年,一直到2022年,华纳兄弟转向制片人核心制度,杰夫也已经离职,他们的所有心力全部放在开发DC宇宙之上,克里斯托弗这才首次离开华纳兄弟。

    “奥本海默”,克里斯托弗和环球影业合作。

    正是在杰夫的坚持下,华纳兄弟和一批优秀而稳定的导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除了上述两位之外,还有——

    巴兹-鲁赫曼(Buz-Luhrann),托德-菲利普斯(Todd-Philips),扎克-施耐德(Zayder)。

    顺带一提,在李安还是籍籍无名的小导演时期,杰夫就看好他的前景,数次项目都希望交给李安执导。

    可惜,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华纳兄弟对亚裔导演的排斥依旧非常严重,以至于他们错过了“断背山”,又错过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一直到后来,杰夫从华纳兄弟离职,一方面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第八工作室;另一方面在索尼哥伦比亚担任要职,这才成功促进李安的合作,诞生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可以这样说,杰夫是一个商人,却是懂得拿捏分寸、尊重才华的商人,他对导演的放纵,带来一系列糟糕的后果,比如扎克-施耐德执掌DC宇宙,引发争议;但更重要的是,他为华纳兄弟带来了辉煌十年。

    千禧年之后的第一个十年,华纳兄弟几乎是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不止北美,在全球电影市场也同样强势。

    现在,这位光头,就站在安森面前,甚至不等达伦介绍,就已经主动伸出右手——

    “老友记”,制作公司就是华纳兄弟。

    而达伦?

    在达伦决定由自己的制片公司制作“欲望都市”之前,曾经和华纳兄弟碰面,探讨过联手合作的可能性,尽管没有成功,达伦却和杰夫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

    显然,当安森出现的时候,对安森来说,杰夫是一个陌生人;但对杰夫来说,安森却不是。

    安森也并不慌张,没有向达伦求助,而是落落大方地看向杰夫,握住杰夫的右手,展露一个笑容。

    “伍德。安森-伍德。”

    一个自我介绍,就成功让杰夫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闻名不如见面,我现在知道大卫为什么愿意冒险了。”

    潜台词是……?

    这是在调侃安森走后门吗?

    安森轻轻颌首,坦然接受调侃,“毕竟,他也不能砸了自己的饭碗。”

    降落伞确实是降落伞,但安森依旧用实力证明自己,这才说服大卫-克莱恩选择冒险,最终赢得了丰厚回报。

    “哈哈。”杰夫轻笑出声,连连点头,“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