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修真闲庭 » 第二十章 离开

第二十章 离开

    “还是先看看里面吧!”

    没有过多的去细究有没有彻底炼化衍灵鼎的问题,方闲当即放出灵识,探入鼎中。

    随着灵识的探入,顿时间鼎身上铭刻的诸多图刻皆清晰的映入方闲脑海中。

    草木鱼虫,飞禽走兽,山海碧空。

    衍灵鼎的鼎身主要铭刻的就是这天地自然万象的图刻,可谓活灵活现。

    鼎内有着表面空间以及隐藏的内蕴空间。

    表面空间没有什么好说的,至于隐藏的内蕴空间,若非修炼《衍灵道诀》,是无法寻到并打开的。

    方闲的灵识停在鼎壁上的一副山海图刻上,最终又锁定在了图刻上的一座山峰。

    确定之后,方闲渡入一道灵力,带着灵识撞入山峰。

    仿佛穿过水幕一般的感觉后,方闲终于是进入了隐藏的内蕴空间。

    方闲目测了一番,这个空间有三丈见方左右。空间边缘则是灰蒙蒙一片。

    好奇之下,方闲灵识往空间边缘探去,想要看看灰蒙蒙中是否还有着什么。

    可惜的是,方闲灵识一接触到空间边缘处,便被一种神秘的力量给弹了回来。

    见此,方闲也不再去探究,而是将目光放在了空间中存放的物品上。

    空间中存放的东西不多,十多个大小不一的木盒玉盒,还有一个巴掌大小的青铜罗盘。

    “元丰道人说的能引导我前往青玄宗的物品应该就是这个罗盘了吧!”

    盒子里是什么东西,方闲没有打开自然看不出有什么。

    但那个青铜罗盘就这么放在外面,且罗盘上面依稀能看到刻画着的绵延山脉,还有方位标记,倒是好认的很。

    一个念动,方闲灵识退出鼎内储物空间,连带着青铜罗盘也出现在他的手上。

    “原来这个叫舆盘!”

    简单把青铜罗盘炼化后,方闲旋即就明了这青铜罗盘的奥秘。

    所谓舆盘,其实就是修士的地图,是一种辅助类型的法宝,可助外出历练或游历的修士辩明地理方位。

    这个舆盘乃是元丰道人所留,其特意在里面标注了一个方位。

    一道灵力打入,舆盘上面灵光流转,浮现出诸多地理山脉的虚影来。

    不多时诸多虚影隐去,只留一座城池的虚影,并与东南方位呼应着。

    盯着舆盘上的城池虚影许久,又望向舆盘所指的东南方位,方闲面容纠结。

    一方面,方闲对这灵真大陆一无所知,同时也不知道接下来的自己该何去何从,去青玄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一方面,方闲又担心到了青玄宗后,青玄宗会怎么对待他。

    方闲深知自己不擅与人交流,更是有些社恐,若是到了青玄宗说错了什么,恐怕不会有好果子吃。

    一时间,即便事情还未发生,方闲就患得患失起来。

    “说到底,我还是和在地球上的我没有什么区别。”

    好半天,方闲才收起了舆盘,口中喃喃自语了一句。

    对于自己的缺点,方闲又如何不清楚,胆魄一般,气场又没有气场,更是没有多少自信心。

    而他之所以会这般,方闲也清楚,一切源于他是一个孤儿。

    源于原生环境的影响,也源于那个生活的时代越是勤恳老实,越比不过能说会道,机灵有眼力劲的。

    “既然来到了这异世灵真大陆,我当活出自我,他人看法眼光又与我何干。”

    越是回想在地球时的自己,方闲心中越是意难平。

    本性难移,但胆魄气场自信却是可以慢慢改变强大起来。

    随着心中念头的逐渐坚定,方闲当即也作出了决定——前往青玄宗。

    “许久不曾尝过人间烟火味了。”

    既然决定要改变自己,方闲总要作出行动来,目前想做的事,便是到村里吃一顿,顺便看看村里怎么会少了那么多人。

    ……

    傍晚的村口,几名老人蹲坐在树下闲聊着,不远处还有小孩嬉闹着。

    “好像有外乡人过来了!”

    老人正闲聊着,忽听一小孩咋呼了一声,不由停止了聊天,目光皆望向村口之外。

    只见夕阳下,一名背着竹篓的年轻人正缓步而来。

    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方闲。

    才一走到村口处,便受到众多目光的关注,方闲多少有些不适应,但还是走了上前去:

    “晚辈外面镇子进山采药的,不料迷路来到这里,夜里山里不安全,希望能在村里留住一宿。”

    “原来是迷路到这里来的。”

    “我说呢,还没到年关,怎么会有年轻人回来。”

    闻听方闲之言,几名老人的话匣子又开了,暂时性把方闲给忽略过去了。

    好在,有一老人很快反应了过来,看着神色诚恳的方闲问道:

    “小伙子,你叫什么?”

    “方闲!”

    “不愧是镇里人,取名都这么好听,不嫌弃的话,晚上就来我老头子家留宿好了,诺大院子,反正就我一个。”

    老人点了点头,同时邀请方闲今晚去他家留宿。

    “那多谢老丈了!”

    眼见老人愿意收留自己一晚,方闲心中一暖。

    “小伙子,不用那么拘束,看你也应该饿了吧,先跟我老头子回去吃顿热乎的。”

    老人看方闲有些拘束的模样,出言让方闲随意点,更是要带方闲回家吃饭。

    “时间不早了,我就先回了。”

    随后,老人又与闲聊的老伙伴们打了个招呼,便带着方闲进村去了。

    不多时,村内就有一处院落升起了炊烟。

    “小伙子,没想到你这些活干的挺利索的。”

    灶房内,望着方闲主动生火做饭,且很是娴熟的样子,老人颇有些意外,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自己生火做饭了。

    “做习惯了也就没什么。”

    方闲一边拿着锅铲翻炒着锅里的肉菜,一边回了一句。

    很快的,一桌简单的饭菜就热腾腾地摆放在两人面前。

    “小伙子,喝酒不?”

    饭桌上,老人心情看上去很是不错,还拿出了一小坛子酒来。

    “来一小杯就好。”

    方闲是不会喝酒的,但看老人兴致颇高,便也要了一小杯酒喝。

    “老头我今儿高兴啊,都不知多久没人与我一起吃饭了,那俩儿子一年都没能回来几回……”

    几杯酒下肚,老人面容逐渐红润起来,双目也变得迷离起来,一股脑将心事全诉说了出来。

    从老人的话中,方闲也知道了村里为什么没多少个人了。

    原因也简单,深山小村难有发展,与外面沟通也不便,特别是遇到大雪封山的时候。

    所以,后面就有村民逐渐搬出去,特别是年轻人。

    到了今天,也就这几个老人念旧,不愿意到城镇去,同时也有一些小孩留在村中,需要照看。

    老人喝着说着,便趴在饭桌上酣睡过去了,方闲随即把老人抱上床去,随后收拾桌上的狼藉。

    忙完之后,方闲从竹篓里取出一根在山上顺便挖的野山参,放在桌上,又用灵力帮老人梳理了一番身体经络。

    “我们该走了!”

    做完这一切,方闲并没有等到天亮,便叫在院落中好奇溜达的蛤蟆与龟回到竹篓里。

    趁着月色,方闲离开了村子……

    大概也就在方闲离开后半个月左右,有两道流光在村子上空转了一圈,最后又来到那被野藤遮蔽着的山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