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奸宋 » 第三十章 赵佶的信

第三十章 赵佶的信

    光灿灿的黄金摆在赵宣和面前,一张老脸都被照亮。

    “好久没喝过京城的碧落春了,明日买坛来解解馋。”

    赵九龙虽得到一千几百两银,他渐渐家大业大,没敢乱用钱。

    赵宣和现在喝的,也只是些低端酒。

    “明日我们得逃命了,”赵九龙将他今日的故事说出。

    “要不是苏玉环那八婆,张邦昌都相信了。还是李夫人心善,愿帮助我们。”

    赵宣和微微点头:

    “李春燕总算将功补过,他们要如何才能证明,赵佶在我们手上?”

    “最好将赵佶带去,实在不行,让他们的人看到,或有赵佶的书信也行。”

    赵宣和拿来笔墨:

    “我以前学过赵佶的字,几乎可以假乱真。明日,你拿我的书信去试试?”

    “试试?我怕真要逝世。”

    赵九龙虽不懂书法,也知道字迹这东西就如指纹,很难模仿。

    “要去你去试吧!我在外面接应你。”

    “年轻人,要有上进心嘛。这事对我们太重要,说反张邦昌,说不定我们真能收复汴京,甚至周边州县。”

    赵宣和说得自己双眼发光,也不管赵九龙会不会同意,下笔开干。

    赵九龙很惊讶:

    “你这笔字体倒写得真好看,他们能认识吗?”

    赵宣和的字,就像鬼画符似的,赵九龙最多能认出一半。

    写得太有艺术性,赵九龙甚至怀疑,有没有人能认全?

    “你以为他们像你那样没文化?”

    有没有文化,赵九龙也不愿去冒险。

    “我可不去,人家张邦昌是宰相,他岂看不出赵佶的字?”

    连老大的字都看不出来,张邦昌这宰相还想当?

    赵宣和没停笔:

    “张邦昌算什么?我临摹赵佶的字,蔡京也辨不出真假。你只管去,我绝不会害你。”

    赵宣和一通忽悠,赵九龙心动了。

    收复汴京的意义,远比作用更大。

    一旦汴京被收复,对大宋军民的士气,有飞跃般的提升。

    北方义军,可将此地作为总部。他们这团雪球,一定会越滚越大。

    说不定不用去南边,就能收复失地,消灭金国。

    “罢了,明日我就去试试,让方万常挑几个人和我一道。”

    邵青和陈昌已去雷公山代表赵九龙,方万常等人在这里。

    赵宣和话到嘴边,没敢说出来。

    “到时你真遇险,带他们去有屁用。”

    ……

    张邦昌站在一幅字画前,呆呆看入神。

    苏玉环在旁边一脸不甘:

    “赵三那种人的话岂能信?现在被他逃掉,他哪会回来?”

    张邦昌叹了口气:

    “他不像撒谎,很熟悉大名府那帮义军,再说又有太上皇的玉佩?”

    苏玉环很不爽,被赵九龙按过的人都说好。

    她也信了赵九龙所说的“延年益寿、青春永驻”等忽悠之词。

    很想被赵九龙按,但又不想因此失去名节?

    才想到将赵九龙弄成太监。

    “他就算是那帮义军,又能说明什么?那些人真将太上皇救走,早就去了南边,还会待在这里冒险?”

    张邦昌呆住,苏玉环说得有理。他很了解赵佶,比他的胆子还小。

    “大人,赵三来了。”

    张邦昌大喜:“太好了,快快有请。”

    ……

    赵九龙再次来到皇宫,并且已脚踏两只船,仍是提心吊胆。

    他一直在想,一旦怀里那封信,被张邦昌识破有假?他该如何应对?

    想到一些方法,成不成,只能看天意。

    “拜见大人。”

    张邦昌顾不得那些礼节。

    “你可见到太上皇,他怎么说?”

    见张邦昌并未要求其它,赵九龙想得很美好。

    “太上皇说,他相信你。让你配合我,铲除奸贼,收复汴京。”

    苏玉环打住张邦昌的激动:

    “空口无凭,你说什么都行。休再骗我们,今日你要拿不出证据,就乖乖在宫里当太监。”

    赵九龙在苏玉环身上狠狠戳了几眼,拿出一封信,没敢说谁写的。

    “大人先看看信。”

    “真是太上皇,这是太上皇所写。”

    张邦昌激动得泪流满面,苏玉环仍不相信,瞪着赵九龙:

    “说不定有人模仿太上皇的笔迹。”

    赵九龙心脏砰砰直跳,没敢开口。

    “太上皇的笔迹,我岂能不知?”

    张邦昌双手高举信,跪在地上拜了又拜:

    “多谢太上皇,太上皇放心,就算拼得这条命不要,臣也要完成你交待的事。”

    赵宣和的字,居然真能瞒过张邦昌?赵九龙重重松了口气。

    “赵将军,我带你去见一人。”

    张邦昌带着赵九龙,来到一处幽静宫苑。

    大厅,坐着一位满头白发,身体颇为健硕的老妇。

    “太后,有太上皇的消息了。”

    赵九龙对张邦昌,又多了几分信任。

    这老妇孟氏,是宋哲宗赵煦第一任皇后。赵佶的嫂子。

    居然没被抓走,还被张邦昌供奉到宫里。

    张邦昌对孟氏的尊敬就算有假,孟氏并不恨张邦昌,足以说明许多事。

    孟氏看完信大哭出声:

    “真是十一弟的信,十一弟在哪里?”

    赵九龙感觉太不可思议了,赵宣和的笔迹,居然能瞒过这些人。

    要不是和赵宣和接触这么久,他都以为对方就是赵佶。

    赵九龙认为,赵宣和的字,可能真能瞒过蔡京那位大书法家。

    “太后,太上皇现在很安全。至于地方?恕我不便透露。”

    “安全就好,”孟氏拉着赵九龙,说了不少废话:

    “将军再等等,我写封信,请将军带给十一弟。”

    赵九龙暗自叹声:

    “太后放心,我一定带到。”

    ……

    张邦昌已相信,赵九龙反而成了张邦昌的上司。

    赵宣和在信上说,让张邦昌听赵九龙之令。

    赵九龙不懂事,坐在原本属于张邦昌的位置。

    “要想收复汴京,就得除掉唐恪,张大人可有办法?”

    唐恪的事,张邦昌比李春燕还清楚。

    现在伪楚仅有两万几千兵马,唐恪掌握一万多。

    张邦昌零头都不到,加上那些中立的人,还没三分之一。

    要不是畏惧金国,唐恪可能已将张邦昌拉下皇位。

    “要除唐恪,必须夺其兵权。明日早朝,我任命将军为禁军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将军以为如何?”

    赵九龙大喜,宋朝禁军有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并称三衙,老大是都指挥使。

    因为伪楚的兵力太少,将侍卫马军司、步军司合二为一,名曰禁军侍卫马步军司。

    现在殿前司都指挥使,是张邦昌之子张业。

    但大权,却掌握在副都指挥使吕成虎手中。

    侍卫马步军的人数更多,指挥使名唐卫平,唐恪的亲弟弟。

    赵九龙要是当上二把手,有信心能夺取大权。

    “就这样安排吧!先夺兵权,再夺他们的人头。”

    赵九龙虽被证实非虚,苏玉环仍对他不感冒。

    “这样的任命,唐恪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