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学霸的科技星图 » 第111章 我们都是群星之子

第111章 我们都是群星之子

    “而且以现在火箭的飞行速度,从地球到火星要飞将近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哪怕你火箭没问题,人的生命保障也是相当困难的,毕竟人是生活在重力环境下的生物,无重力的空间会对人体的各种机能产生严重的影响。”

    “载人空间站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研究这种人体长时间生活在太空中的情况。”

    聊着聊着,话题很快就从伊卡洛斯计划聊到了负责这项计划的X公司和马里斯。

    “马里斯这个人也很有意思,当年为了发射火箭,火箭发射需要场地嘛,他就去找白鹰国的官方发射场地和空军基地。”

    “你想想,白影国官方的发射基地和空军基地,那里面都是爷啊,腐朽不堪,根本鸟都不鸟他。”

    “后来他就想做个总包商,反正白鹰国那么多航空公司给空军和NAAS供货,后来发现一个零件价格直接干到四倍。”

    “这样他干脆一咬牙,自己干,自己给研发了一套,独立于军方和NAAS的产业链。后来自己建了一套之后发现很便宜,也就是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价格。”

    “所以现在是怎么个情况呢,就是马里斯把他其他产业赚到的钱,投入到航天之中来,但是你搞航天就离不开NAAS,你用地方用设备用资料就得花钱,于用自己的钱补给了NAAS,相当于和NAAS合作一个公私合营的形式。”

    又聊了一段时间之后,主持人问道:“周教授,白鹰国的情况我们都大概了解了,那么我国的航天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周然想了一下,说道:“我国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如果要是往深了说时间就太久了。”

    “就简单说一点吧,除了大家一眼能够看到火箭和航天的发展,一些大家关注不到的配套设备和设施,我们也在快速发展。”

    “也许有人注意到过,从很久之前开始,我国的火箭直径就一直保持在3.35米,直到从前几年开始,我们才开始建造大型运载火箭。”

    “这是因为以前我们的火箭发射场都是在内陆,火箭不得不受到铁路运输尺寸的限制。直到我们在南海的发射场建立完成,才得以通过海运突破尺寸的限制,建造更大的火箭。”

    周然说着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

    “另外一个就是海洋测控船,我们幕后的无名英雄。火箭发射之后,后续的测量、通讯、控制,大部分都是由测控系统的人来完成的,这些人的工作真的是没日没夜,一秒钟都不能拉下的。”

    “大家都知道,火箭卫星等等航天器的跟踪,在高轨的时候还好,但是低轨的时候”,因为地球是有曲率的,我们的天线不可能一直能够盯着航天器。”

    “一般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发射之后就结束了,但是直播结束之后火箭还会有大段的时间在低轨绕圈,那时候可能我们本土的测控站是看不到的,在地球的另外一侧。”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更多的测控点部署在地球的另外一面。”

    “怎么部署过去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和人家别国领土协商好,你这地方借我用用,我建个测控站。”

    “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有风险的,曾经我们就吃过亏,某个国家和我们断交的,导致测控站就没办法继续工作了,这个地方就出现了一个空白。”

    “到时候航天器飞过去,这时候就是个空白期,这时候我们就要把远洋测控船派过去填补这个空白。”

    “这个低轨的控制率,也就是转一圈有多少航段是我们能够测控的,这个控制率越高,不管是民用还是军用,安全系数就会越高。”

    这时候主持人问道:“那么周教授,为什么感觉没怎么听说过白鹰国用远洋测控船呢?”

    周然解释道:“这其实是个误区,实际上白鹰国是全球造远洋测控船最多的,高峰的时候有一百多艘。”

    “只不过一是因为它现在在地面上部署的测控站比较多。除了NAAS之外,海军空军还有其他部门都有自己的航天测控站,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上百个。”

    “第二是因为航天技术的增强,它部署的卫星比较多,靠在轨卫星就可以无漏洞的进行测控。”

    “其实还有一点原因,当年白鹰国测控船多,因为当年它的任务不只是航天测控,当年叫做导弹控制船,是要承担一些军事任务的。”

    主持人:“既然远洋测控船这么重要,那肯定是克服了很多技术难点吧。”

    “是这样,一个困难就是小型化,大家在地面上看到的很多天线都非常大的,要把它小型化搬到船上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一个就是海面上的始终处于一个颠簸状态,当你要跟踪航天器的时候必须要稳定跟踪,但是你不知道当天的海况会是什么样子。”

    “这就对稳定机构,也就是伺服机构有非常高的要求,不管风浪再大,你都必须要保持一个稳定。”

    “其实除了航天器的跟踪之外,航天测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对轨道上那些残骸也好碎片也好太空垃圾也好,以万为单位进行跟踪进行跟踪。”

    “通过连续跟踪一旦发现哪个东西的轨道变了,都会进入预警,然后计算会不会和其他的东西产生轨道交汇,会不会两个垃圾碰撞产生更多的垃圾,这些都是非常麻烦的。”

    随着时间流逝,节目也临近尾声,主持人说道:“好的,那么我们的时间也差不多,就请周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航空航天领域对我们的意义,来作为一个结尾吧。”

    周然:“为国为家之类的道理大家都应该听过很多,我也就不老生常谈了,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像地球这样的行星是没有办法自身产出重元素的,那么地球上的那些重元素都是哪里来的呢?”

    “地球上的重元素都是通过超新星爆发之后靠引力扰动,以及地球形成过程中的伴随着各种陨石星尘汇聚而来的。之后一些重元素通过裂变衰变又变成了‘轻一些’的重元素。”

    “也就是说,形成我们人体的元素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宇宙之中的,人类和星辰的组成元素有97%是相同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之子。”

    “所以,也许探索宇宙探索星辰,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