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无道非仙 » 第64章最大的危机

第64章最大的危机

    一日后,皇帝苏醒,面对前来问候的重臣,手指颤抖着痛哭不已。在此感染下,胡介山的老友们彻底放下了想责难皇上的想法,

    “呜呜~胡大人是朕...从小到大的老师,更是朕...治理这江山的左膀右臂,如今却突然撒手人寰...这叫朕...如何...”

    英明神武的皇上此刻居然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一旁站着的大臣们低声叹一口气“哎...事已至此,也只好先想后事了...”

    “皇上,胡大人突然离去,我们也很伤心,但事发突然,实在是...”

    “怎么,你的意思是这其中有隐情?”皇帝收起哭声,表情突然凌厉起来。

    “倒也不是,事情已经发生,还是查清楚点,以平这天下人民怨的好...”这些大臣们没有提王寻的事情,因为昨日就知道了胡介山的门客们去找王寻对峙的结局...

    半点便宜没占到,还让人家羞辱一顿吓回来...这些初出茅庐的孩子们那...

    若是他们这些在官场浸淫多年的老油子们肯定不会弄得这么难看,但终归说到底,自己这边的一切都只是猜测,别人在彩云楼常客的名声几乎全京城都知道,可没想到这家伙面对官员问话竟然敢直接叫出披甲卫士,兵戈相见。

    完全不讲为官之道嘛...但谁让人家背后是皇上本人呢...

    这时候再把祸水往王寻身上引,那这官就不用当了,每天起床开始内斗就得了。

    皇帝沉吟片刻:我会试着请求仙师来查此事,另外,朝廷中也会任命有关官员彻查此事,诸位不必担心,会给胡大人一个公道的...

    各位大人放心,朕,绝无门户之见,只要是忠心为国的,朕绝不计前嫌。

    诸位老大人面面相觑,此番得到这样的结果,也勉强可以接受...那么胡介山一事就如此处置吧...

    又两日后,整个朝廷都参加了胡介山一家的风光大葬,一座衣冠冢,埋下了这位传奇丞相一生的故事,碑文上,留下了千古文人做梦都想得到的谥号:文正。

    众位大臣,包括王寻,都来此处吊唁他,讽刺的是,此刻的灵堂之内,王寻是为数不多真正怀念这位对手的人。

    大部分人在痛哭流涕时都在想丞相这一脉余下的官位该做何分配,毕竟嘛...毕竟嘛....

    至于皇帝承诺的请仙师来查此案最终也是不了了之,云川门几乎不参与岚川国的内政,除了继承皇位时,他们需要选一个活得久,并且没有什么歪心眼的人来维持这个国家的稳定,此外修行者几乎不出现在凡人世界中。

    修行者们关心的也只有那凤毛麟角的有资质者...

    最终只是把当日几位老大人私底下传入宫中,详细解释了请仙人查处的过程,结果就是,确实是那马车过桥时掉了一个轮子,整车掉入河中。

    为此事,朝廷内部任命了一个钦差大臣,从京城到永安府的官员几乎都被查了个遍,最终结果是将永安府的官员打散到全国各地为官,盛极一时的永安府就此落下帷幕。

    那个钦差大臣在京城做官,被称作神探,掌管天牢,叫...于连成

    ...

    王寻替皇帝扫除了在京城的最大阻碍,没有得到任何嘉奖,王寻也不在意,因为现在的他几乎是京城黑暗世界的头,只要不弄得天憎人怨,没有人会管他,奖无可奖了。

    若是真把王寻拉到前台去做官,王寻心中也有一百个不愿意,当日里在朝堂上结结巴巴的细数丞相罪过就让王寻紧张到现在,若是让他每日都去那人精窝里听人讲道理,那真是还不如让他去死。

    直到现在,王寻也只会用不讲道理的方法办事,他这活了第二遍的脑子依然只够勉强听懂那些人精话中之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要他随机应变那可太难为了。

    在王寻的认识里,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是

    “拿来!”

    “不给”

    “打!”

    “拿来”

    “我去取...”

    这样的方法办事效率极高,但也很危险,现在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可以欺负欺负人,但若是打不过对方呢?这事就办不了了...

    整天泡在彩云楼的王寻终于得偿所愿,把这整座楼变成了他的私有资产。这座酒楼原来的老板似乎有些背景,不简单,但王寻是谁,当今的御前查办京城哪个不知谁人不晓?

    当初查办胡介山时抓了不知多少官员,到最后又从那深沟大狱内出来几个,这样的办事效率足矣震慑到任何人,任他有多深厚的背景,都得掂量着点这个不讲道理的“鬼面狗。”

    京城内的百姓几乎搬离了曾经最繁华的街区,好在这魔王只在那一片区域内胡作非为,全城人好歹还有可以生存的位置。

    当然了,对王寻的奏折就没有停过,尤其是当日被王寻吓走的那些年轻官员,在反应过来自己被戏耍之后更是认定了这个仇家,只是这些奏文说来说去还是些捕风捉影的东西,王寻不会在意,皇帝更不会在意。

    他现在更关心的是与月积国这一战后的战后问题。

    岚川国上一次与敌国开战已经是多久之前的事了,更别说是北方的月积国了,有连月山脉阻隔,在以前就算是两国互通都是相当困难的事,可月积国就偏偏在物资最匮乏的冬天一举拿下东阳关,剑指建宁府。

    同样就在举国上下都做好了关门大破敌人进入中原时敌兵就此打住,

    一场劳民伤财的战争结果只是将国土退后了一些,似乎全国百姓心里都好了些,这里面不包括王寻,因为他再也回不去那个只剩他一个人的老家了。

    虽然只是守军,但一个冬天在战争机器上的提前开支却需要整个岚川国来偿还。国库亏损的厉害,就算王寻惩治贪官,但依旧缺钱。

    继先皇时强征赋税后,这位新皇帝也开始了广征天下之财。

    像王寻这样的有钱人士自然不愁,在如何征税也到不了他们头上,但这天下连口饱饭都吃不上的百姓可就有苦了,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再加上今年尤其较短的雨季,

    时值夏日,许多州府已经断粮许久了,忍饥挨饿的百姓们还要被征税的官员们再扒下一层皮来,人被逼急了是会杀人的,所以皇帝现在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各地频发的匪患

    自己这个贤明君主还没当几天,铺天盖地的谩骂声已经快要淹没他了。

    真是该死,这败仗又不是朕想打,这该死的天气又不受朕的控制,去找仙师,人家却说顺应天意...皇帝批阅着堆积越来越高的奏折,心中烦闷异常。

    朕要想个办法,需要杀人才能解决这件事,杀谁呢...

    沉思良久,皇帝眼神一发狠,现如今只能壮士断腕了...

    第二天晚上,王寻被召到宫内,如今的他轻松了很多,毕竟赈灾不是他工作范围内的事,最多查一查去赈灾的官员私自吃了多少。手提一个精美的礼盒自在的走在皇宫内。

    正是炎炎夏日,皇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王寻恭敬的叩首:皇上...

    皇帝一脸严肃“爱卿,这是何物?”

    “这是臣从南戍国购来的宝石,有清凉解暑之功效,放于身边,更能静神明目,献给皇上。”

    皇帝笑笑“你倒是有心了,看看这个吧,王大人.”

    一本奏折被扔到王寻面前,王寻打开后细细阅读,一个不知道是谁的小官参了自己一本,竟然是有关隋靖文的事。奏文言辞凄切,很是具体

    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现在谁还会知道这些,谁还会揪着这些不放呢

    王寻皱眉,但嘴上仍然装无辜,“臣冤枉啊...”

    皇帝摆摆手:朕不管你们之间的内斗,但现在国患不断,朕没工夫给你们算这些闲账。这件事,你摆平,我不想再见到。

    王寻不敢惹怒心情不好的皇帝,应了声后就离开了皇宫。但他没有看到身后皇帝意味深长的眼神

    若是在以往,像这样的奏折皇帝看都不会看一眼,现在竟然专门把自己叫到皇宫让自己解决它,

    当晚,天牢内,王寻就把这人翻了个底朝天,确实是个无名小官,也不知道是哪里得来的消息,据情报这人连丞相门人都不是,到现在还是个小小的县令。

    确定了这人完全没有威胁后,王寻向于连成比个手势,示意做掉他。

    既然皇上让自己解决,那自己解决问题就是咯。

    此刻的王寻没有意识到,他随手之间决定了命运的小官会如何改变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