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无道非仙 » 第19章朝堂上的斗争

第19章朝堂上的斗争

    王寻前往见到皇帝的那个别院,想先骗一点行动经费,这次的行动应该是经费管够的。

    皇帝怎么会缺钱呢?

    等王寻风尘仆仆的赶到别院,才发现这座院子平日里压根就没有一个人,这仅仅是皇帝为自己豢养的家丁准备的一个会面的地方,也是他自己的临时办公室,平日里就这么静静坐落在京城一角。

    王寻趁街道上没有人,翻墙爬进院中,整座庭院被设计的十分低调,只有进到内里才可以感受到他的奢华,就算是几乎不认识好东西的王寻看到那随处可见的家具上一圈一圈的年轮,整个房间都被木香味充斥着。

    王寻走到大厅,当天的那张桌子静静立着,桌后摆着那个太监死活不让他坐的凳子。此刻四下无人,王寻专门到那太监走出的侧室去检查一番都没有任何发现,给外人看来,这可能就是有钱人装修精美尚未入住的房子,可王寻知道这地方只属于那个小气的皇帝,景桓。

    在侧室里王寻只发现了一副挂在墙面中间的圣人像,居然连皇室都在跪拜他吗?

    可惜现在时间太紧急,否则真应该先了解了解这位传说中的人族先贤。

    想着进来偷偷看看有什么资料的王寻没有任何发现,这间房子连一个墨水点都没有,于是王寻索性就躺在那张椅子上,椅子是实木的,上面盖着一层十分柔软的皮毛,王寻第一次再同一张椅子上感受到坚实和柔软两个特质。

    想学着皇帝在桌前批批奏文找一找君临天下的感觉,可惜身前没有一个“狗剩”可供自己吓唬着玩。王寻还是没能理解这个像葛朗台一样的人物。

    在别院一无所获王寻只得寻找他在隋府的手下,他们专门做潜伏工作的,应该有联系上司的途径,现在的王寻全身上下就只剩那准备买通守军的二十两银子,再也没有一个铜子

    ...

    回到隋府中,王寻看到那混在隋府家中的特务依然在厨房擦拭地板,管事没空管王寻,就让他随便找个缺人的地方补上,借着了解仆从的名义,王寻也跪倒在了厨房中,满屋的油烟气熏得王寻头发昏,那人看到他来到这里,抬起头,看着王寻。

    王寻打招呼似的问道:怎么样,如何?

    那人在这厨房连着爬了两天,似乎身上都被熏成了油腥味,愤愤的回到:如果你真的关心我如何的话就该给我换个活计。

    王寻道:我现在还不是管事,在这隋府中我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有给你换地方的本事。

    双手往鼻子前扇一扇,驱赶一下萦绕在面前的难闻气味,王寻问道:说正事,朝中之事如何了,我建议皇上找个官员直接弹劾隋大人,有没有什么进展。

    那人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在这受苦受难两天了,知道的不比你多多少,而且你在这里说这种事情,说的这么大声,是嫌命长吗?上头只让我耐心等待,你要是有情况汇报,我可以为你联系。

    王寻说道:这味道除了你我有谁会过来这里,放心说罢,

    “还有,既然现在是我管你们,那最起码让我知道你们是怎么传达消息的吧。计划要进行,我总不能把我这一身破衣服塞到隋大人柜子里,只说让我全权推进,总得给点有用的东西才行吧。

    我去了那间别院,一个人都没有。

    “谁让你自己去那间院子的?那是东家亲自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去的地方,”这趴在地上一天的人急了,想直起腰来却因为干了太久的活腰部酸软使不上劲,咒骂一声,勉强翻过身,一只手痛苦的扶着自己腰上吃痛的位置。

    那天去别院见你的太监记得吧,他就是掌管我们这些人的,我们都叫他高公公,有事情都得向他汇报才能做。我们都是府外那个卖水果的每天去皇城侧门等待,如果有命令那高公公会给我们留条子的,一切照做就好。

    如果上面决定要用你的计策那自然到时候会给你东西,不要自作聪明,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啊?那公公就是直接沟通大领导的人?这算什么?东厂吗?

    王寻盯着那人的眼睛,死死看着,道:你们在隋家到底安排了多少人,以你们的行事风格,我不信只有你们四个。

    那人也抬起头看着王寻:这个你不用担心,东家用人不疑,说四个那一定就是四个,况且...

    一个隋府而已,四个人足够了,我们也没有那么充裕的人员。

    你应该把你知道的情报整理成书信,交个皇城,自然会传到高公公手中,看他与东家如何决断。

    王寻站起身,“我是老大还是你是老大,咱俩谁听谁的?”

    说罢王寻转身就走“你和我素不相识,我专门来这里陪你个把小时才不正常,所以”,王寻把一块抹布扔在地上,“加油好好干!”

    那人怨毒的目送着王寻离开了厨房,继续趴在地上开始擦拭。

    ...

    相比身处隋府的狗剩焦急但无可奈何的等待,就在这第二天的朝堂之上,皇帝景桓就已经开始他的行动了。

    早朝之上仍旧是文臣讨论一些岚川国的事务,每天都为相似的事情争辩不休,无非是哪里缺钱了,哪里遭灾了,又有哪里政通人和,之类的套话。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官员之间的口诛笔伐,这种事情每天都会发生。

    在整个朝堂上,位置一共就那么多,每个人都想着往上爬。底层官员只要在这朝堂上搬下去一个站在自己前面的人,那自己就能站得更前,掌握更大的权利。

    皇帝景桓自然是没有兴趣听这些如同泼妇当街扯皮一样的争论,索性就在自己眼前搭起一座幕帐,臣子们只知道皇上确实在幕帐里,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大多数时候景桓都在补觉。

    站在最前方的几位大臣同样如此,这里面就包括礼部尚书隋靖文,以及当朝宰相胡介山。

    他们已经是这个国家除了血统原因能做到的权利顶峰,几十年纵横这间朝堂直到如今,很少有身后的人能威胁到他们。

    今天的皇帝没有睡觉,他耐心的听着大臣们的发言,就在时间差不多到退朝的时候,景桓拿出一本奏折。

    “这是一份奏折,来自永安府下一县县令的奏折,

    皇帝坐下第一人抬起了头,正是丞相胡介山,他青年时就是从永安府一步一步做到现在的,可以说永安府就是他的官兴之地,直到现在,担任当地州令的都是他培养出的亲信。

    按道理来说永安府有什么问题胡介山最起码都知道个大概,可是两年来没有听到任何风声啊,胡介山皱了皱眉。

    皇帝翻阅着这本奏折,缓缓道:上面说林寿县接连两年大旱,民不聊生,百姓易子相食。灾情严重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可有爱卿知道?

    刚刚巡视过永安府的隋靖文起身:臣去永安府巡视时,并没有大旱发生,州府官员报告说永安府土肥民强,怎么会有如此严重的灾情?

    “你是在问朕吗?

    皇帝大怒,把奏折扔在地上,这是自上任以来都没有过的皇帝在朝堂上的愤怒,

    这奏折上白纸黑字的写清楚,上级官员搜刮民脂民膏,以至于民不聊生,朕到想问问你,土肥民强就是这么个土肥民强?

    听到皇帝这般愤怒,后方的年轻官员也站了出来,:臣以为该当彻查此事,还百姓以太平。

    又有一人站出来:臣以为该当重新巡视各地,彻查民间情况。

    这次皇帝的矛头精准对向了隋靖文,小老儿跪在地上,仔细的想想当时巡查时错过了什么。可这种巡查不就是皇帝刚上任时的程序性工作吗?

    没有州府敢在皇帝刚刚即位时成为那个反面典型,因此这次巡查的结果几乎每个州府的情况都类似。

    站在最前方的胡介山说道:还是先查明情况再做定夺为好。

    皇帝听到后:相父所言极是,自今日起,彻查全国民生,朕要知道朕的百姓到底过得怎么样。

    退朝后,所有官员都急匆匆的离开了朝堂。

    皇帝并不关心哪一个小县里是不是民不聊生,尚书大人刚刚巡视完,皇上就要再次彻查全国,这话听在重臣耳中就是皇上再也没有了对尚书大人的信任。

    这是大事,尚书大人是先帝为皇上留下来的辅佐重臣,在先帝在位时就是心腹大臣,甚至受宠程度都超过了宰相胡介山,更是当时亲自宣读遗照让皇帝即位的人。几十年的朝臣,隋靖文每天都做得兢兢业业。

    这样的一个人在整个朝中都没人想过扳倒他,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在这个位置上寿终正寝。

    但如今皇帝的态度表明他对隋靖文有意见,意见很大。

    走在最后的隋靖文擦擦额头上的汗珠,看向一旁的百官之首,自己的老友。

    胡介山摆摆手:稍安勿躁,等事情查明,自然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