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心道:圣人必可学而至 » 第三十四章 大庾岭

第三十四章 大庾岭

    最后,王阳明在墓志铭的内容中找到了打开结界的方法。结界消失的同时,无为道人也施法离开。在结界外面焦急等待的王元兴和赵挺他们便看到这样一番场景,王阳明正蹲在地上给黄霸三人解绑绳,旁边是一个坟包。几人赶忙上前,帮王阳明将三人的绑绳松开。众人一番呼喊,三人悠悠醒转过来,一看到自己披头散发,一身血迹,吓得“哇哇”大叫起来。见到三人醒来,村长王元兴呵斥道:“黄霸,你们三个鬼叫什么,还不快来见过王大人。要不是王大人只身犯险救你们出来,你们现在早就是尸体了。”三人回过神来,得知王阳明救了自己,慌忙跪倒给王阳明磕头,感谢救命之恩。随后,王阳明与村民告别,回到上杭县。为了能够彻底消除此地的隐患,王阳明便向朝廷上书,请求朝廷恩准在此处设立清平县。为了能够尽早获得朝廷的批准,王阳明一边筹备县府的建设,一边多次向朝廷上书,还给兵部尚书王琼写信,讲明设县对于抑制匪患的重要作用。王琼对王阳明是相当信赖和倚重的,多次向皇帝上奏,批准了王阳明的请求,并奏请王阳明改任军务提督。

    改任军务提督也是王阳明的请求,除此之外,他还让朝廷赐下了旗牌,得到了酌量裁夺的权利。王阳明依照《大明律》制定了赏罚规定,招安贼匪的相关要求。除了要补充兵员,还要准备大量的军资。如何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前提下调配军资呢?王阳明盯上了盐运这块肥肉。原来官盐运输的路线因为战乱频发,道路难行,造成成本增加,商人挣不到多少钱。而私盐的运输路线地势较为平坦,而且能够借助水路,成本较低。所以,很多盐贩铤而走险贩卖私盐。王阳明发现这个现象后,便上奏朝廷将私盐路线改为官盐,提高了商人的利润,降低了盐的价格,还让很多盐贩放弃了铤而走险,而且,盐税的收入大大增加,从而解决了军费的问题。

    正德十二年六月,王阳明再次出征大庾岭。大庾岭有匪巢十九处,匪首三人,土匪两千余人。王阳明此次出征只带了新近训练的士兵两千人,这次出征,王阳明命令士兵白天休息,夜间行军,封锁消息。六月十九日夜间,部队来到了大庾岭的第一处匪巢。派人探查得知土匪并没有准备,众将官纷纷请令出战,想立头功。主将李师钦说道:“大人,贼人没有任何准备,今夜我们一鼓作气冲杀进去,正可以将其一网打尽。”王阳明呵呵笑道:“各位将士,你们敢战之心,本帅已经获悉,但今夜不可夜袭,众位只需养精蓄锐。”众人很不理解王阳明的安排,但出于对他的信任,纷纷听令行事。

    六月二十日,经过一天休息,精力充沛的士兵在夜间突袭了大庾岭。土匪并没有任何准备,被官军一举攻破,十九处匪巢都被平定,三个匪首死于乱军之中。战后,众将询问王阳明十九日夜间为什么不进攻时,王阳明答:我军当日刚刚到达,军士疲困不利于速战,此其一也;当夜到达之时已经是后半夜,我军若不能趁夜间一举将贼匪彻底击败,白天之时必被对方反扑,到时必定迁延日久,损耗巨大,此其二也;我军行军途中虽极为谨慎,仍难免被贼匪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经过一白天巡查,贼匪仍未有任何发现,才会真正放松警惕,此其三也;我军精练,却未真正对敌,晚进攻一日,我军便需要在白天隐藏一日,正可以考察训练成果,此其四也。因此,我愿冒险停留一日。听完王阳明的解释,诸将官方才心悦诚服。

    平定大庾岭匪患,斩杀匪首三人,擒获匪众六百余人。这六百余人如何处理呢?有人建议杀掉以震慑各处的土匪;有人建议将这些人释放,让他们回归乡里,让土匪们明白官军的宽厚;还有人建议将他们收降,为剿匪储备兵员。这一问题着实难为住了王阳明,这些人都是当地的百姓,有的是被土匪逼迫的,有的是实在无法生存的,有的则是为了保护自己家人不被土匪伤害。经过深思熟虑,王阳明决定将这些土匪进行收编,但并不准备用他们应战。大庾岭的贼匪虽然抵抗的十分激烈,但并没有魔族或其他几族出现,这一战却死伤了大量人口。如果这样继续扫平各大匪巢,到时不知会损失多少人口?这六百余人投降说明百姓们并不是真的愿意做土匪,不过是被欺骗和强迫了而已。想到这些,王阳明亲自起草了一份告谕,劝降诸处土匪。在这篇告谕中,王阳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辞恳切的陈述了土匪的诸多害处,又从官军和土匪之间的实力对比劝告土匪,告谕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仁人君子对天下苍生的包容和哀悯。为了能够让告谕起到更大的作用,王阳明还用知行心感化了诸多宣传告谕的官员和士兵,他们也将知行心的能量传达到了贼匪中间。一时间,众多实力弱小的土匪前来归降,王阳明的实力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