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今天开始逐鹿天下 » 第62章 工坊区的形成更重要

第62章 工坊区的形成更重要

    秦州城内。

    到处都是议论声。

    “我的个乖乖,十万石粮食啊,就这么没了。”

    “上里县怎么会出现山匪?”

    “肯定是当地一些泼皮活不下去了,就选择当山匪了。”

    “真是不知死活,州牧大人治下还敢跑去做山匪。”

    “……”

    除了头版头条之外,百姓和商人最感兴趣的就是广告区的广告。

    七月第一版《秦州时报》广告区头条广告对所有商人来说,便是王炸。

    【秦州营造司:鉴于香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经由州牧大人批准,特开放普通香皂制造技术,秦州本地商人及外地商人,皆可前往营造司咨询相关事宜。】

    看到这则广告的商贾,第一时间涌向了营造司。

    这个官署,终于享受到了宣传司这几个月的待遇。

    一大群商贾来到营造司,咨询香皂技术开放的事情。

    这个事其实很简单。

    工坊区不可能浪费人力和物力去制造普通香皂。

    加之香皂是日常消耗品,且市场太庞大了。

    为了营造司的健康发展,必须对外授权普通香皂的技术。

    此次对外技术授权,一共有30个名额。

    秦州商会现有的十五个成员可以无需审批,可以直接在工坊区建造工坊生产普通香皂。

    其余的本地商人和外地商人,则需要先报名,然后再通过抽签的形式,决定剩下十五个授权名额。

    营造司的官吏将技术授权的规则说完后。

    一些本地商人感到不忿。

    一名本地商贾直接开口问道:“官爷,牧府不应该倾力扶持本地商人吗?”

    周围的外地商贾刚想开口反驳,就被官吏拦住了。

    “牧府一直都在大力扶持本地商人,秦州商会成员直接获得技术授权开办工坊,这便是证据之一。”

    这名官吏继续说道:“州牧大人曾说过,牧府会扶持本地商人,却也不会打压外地商人。

    只要本分在秦州行商,皆一视同仁。”

    官吏的话让所有外地商贾都很高兴,也很感动。

    他们在外经商,最怕的就是当地官府打压他们。

    官吏见那些本地商人不说话,便说道:“都排好队,过来登记好个人信息,记住籍贯一项绝对不能写错。”

    一个时辰后,这名官吏将整理好的商贾信息表,送到了吕茂手中。

    吕茂并没有看,而是在写折子。

    “信息没问题就直接抽签,记住要公平分配,知道吗?”

    这名官吏连连应下。

    他肯定明白啊。

    虽说对外说是抽签,可怎么抽,抽出来的是什么,由营造司说了算。

    最终,十五个名额中,秦州本地商人分到了4个,灵州商人分到了3个。

    岐州商人分到了4个,陇州商人分到了4个。

    抽签结果出来之后,营造司外面所有等候消息的商人,都愣了下。

    这抽签怎么感觉有猫腻呢?

    但很快,随着抽中的名单张贴出来后,众人的心思全飞走了。

    “哈哈哈,我抽中了。”

    “唉,我没有抽中。”

    “名额太少了,太难抽中了。”

    “……”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愁。

    抽中授权的商人,欢天喜地去做准备了。

    他们需要先去城外的工坊区挑选工坊位置。

    挑选好工坊位置,获得营造司批准之后,就可以动工建造工坊。

    建造好工坊之后,便可以去营造司领取普通香皂的制造技术。

    技术授权的价钱非常便宜,每年五百贯。

    前阵子,秦州商会的成员曾询问过吕茂,技术授权给出去了。

    万一那些外地商贾跑去别的地方生产香皂,那岂不是要亏大发了。

    对此,吕茂也给出了解释。

    “我曾经也问过州牧大人,大人的解释是,普通香皂的制造技术最多不超过一年,就会被其他人摸索出来。

    另外,只要香精的制造技术掌握在营造司手中,外地商人在工坊区的工坊就一定不会停工。”

    吕茂若有所思道:“相较于技术,州牧大人貌似更在意工坊区的建设成形,本官感觉州牧大人在布一个大局。”

    不论吕茂和秦州商会成员是否理解,工坊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

    绕水村。

    今日所有的村民都兴奋地聚在村门口。

    因为昨天官员传来消息,绕水村因为开荒积极,加上村中有盐碱地和化肥试验地。

    官员特地奖励绕水村五头耕牛。

    天呐,这可是五头耕牛。

    自从村民们昨天听到这个消息,便一晚上都没有睡。

    有了这五头耕牛,绕水村以后再也不用去别的村借耕牛,也不需要排队等待官员抽调耕牛。

    忽然这时,几名汉子从村口处跑过来,嘴里还大喊着:“耕牛来了,我们村的耕牛来了。”

    在这几名汉子身后,两名官府的小吏正驱赶着五头耕牛过来。

    看到耕牛,村民们再也按耐不住,纷纷迎了上去。

    一名小吏擦了下额头上的汗水,从怀里拿出一本册子。

    “绕水村村正何在?”

    “老朽在这。”

    小吏一边书写,一边说道:“这五头耕牛是牧府特地嘱咐,分配给绕水村,你们一定要照顾好。

    每年官员都会来绕水村检查耕牛是否安在,耕牛有疫病问题需第一时间上报官府,官府会遣人来治理。”

    绕水村村正一脸正色道:“官爷放心,我们绕水村一定会照顾好五头耕牛,这五头耕牛以后就是我们绕水村的命根子。”

    周围村民也都认真的点着头。

    对他们来说,耕牛就是宝贝。

    谁要是胡乱使用耕牛,其他村民可不会放过他。

    书吏撕下一张文书递给村正。

    “这是五头耕牛的凭证文书,千万不能丢了。”

    “官爷放心,老朽就算是把家丢了,都不会丢了文书。”

    绕水村村长小心的将文书折好,然后放进怀里。

    并且,一只手还紧紧地按在胸前,生怕文书会不翼而飞。

    其实,并不止绕水村获得了耕牛。

    安阳郡、河西郡和定山郡将近两百多个村庄,都分配得到了耕牛。

    这两百个村庄,一直都没有耕牛,严重影响耕种。

    正好这次,上天送来五百多头牛,暂时缓解了秦地耕牛不足的窘境。

    后面等到收服关远郡,秦州缺牛的问题将被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