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今天开始逐鹿天下 » 第37章 公孙佑

第37章 公孙佑

    立下论点之后,青衫士子开始引经据典,抛出论据。

    其他两道司法题同样如此,先是立下他的论点,然后开始论证。

    剩下两道民生题,秦牧直接略过了。

    他面无表情的将青衫士子的答卷放下。

    下方一些偷偷观察秦牧的考生,不由得松了口气。

    看来第一个交卷的那位,作答的内容并不怎样。

    这时,坐在角落的中年男人起身,递交了考卷。

    秦牧也拿起考卷看了眼,眼神中闪过一抹震惊。

    这名考生作答了全部的考题,其中三道军事考题作答的内容并不多,却让秦牧感到惊讶。

    他看了眼考生的名字。

    公孙文若。

    秦牧决定应试结束之后,与这个公孙文若好好交谈一番。

    又过了半个时辰,考生们开始陆续交卷。

    离开考试的偏堂,考生们并没有立即离开。

    不多时,一名小吏快步走出来。

    “州牧大人令,录取结果将在后天公布,诸位可以安心等待。”

    此次选拔官员,主考官只有秦牧一人。

    所有考生的考卷评阅工作,也将由秦牧一人完成。

    所以糊名誊录啥的,也没必要。

    两天的时间,也足够秦牧完成批阅工作。

    文人士子们,结伴走出州牧府。

    众人神态各异,有的自信满满,有的唉声叹气,还有的懊恼不已。

    李修、刘元义和章青三人走在一起,也在讨论刚才的考题。

    “刘兄,章兄,感觉如何?”

    刘元义说道:“我只作答了军事和民生考题。”

    章青叹道:“我作答了民生、司法和商业的考题,可信心不足五成。”

    李修笑道:“小弟我作答了民生、宣政和军事的考题。”

    刘元义和章青好奇道:“宣政?最后那道题吗?”

    李修颔首道:“州牧大人提问‘如何宣传官府的政策’,我的建议是,派遣官吏向百姓宣读邸报。”

    章青疑惑道:“邸报属朝廷与官府间联络的文书,涉及朝廷政治机密,这能告诉百姓吗?”

    李修呵呵笑道:“这个自然不然,但我们是考生只负责提出解决办法。

    至于办法能否落实,怎么落实,这是州牧大人与牧府诸公需要考虑的事情。”

    刘元义和章青齐齐愣了下。

    两天的时间,过得非常之快。

    驿馆之中的氛围从昨天开始便有些躁动。

    今天放榜之日,一大早天还未亮,考生们便起床来到州牧府外等候。

    巳时一刻,在考生焦急的等待中,两名小吏出现。

    他们拿出一张红榜。

    见状,所有人考生立即聚了过去。

    红榜上写着一个个名字,大家都在往前挤。

    “兄台,快让一下,我好像看到自己名字了。”

    “这位兄台,快借过一下。”

    大家都想快一点确认自己是不是上榜了。

    “我中了,我上榜了。”

    “怎么会没有我的名字呢?我再看看。”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此次报名应试考官的文人士子,一共有112人,最终录取人数是34人。

    录取比例高达百分之三十。

    这还是秦牧反复批阅,反复斟酌,最后确定的录取人数。

    如果不是如今秦州百废待兴,官员缺口太大,很多人其实不符合录取标准。

    录取的34人中。

    公孙文若、舒翞、李修、刘元义、章青等人排在前列。

    落榜的文人士子,低垂着头,转身准备离开。

    小吏在这时开口道:“诸位落榜的考生,可进入州牧府报名,成为候补书吏,待遇从优。”

    闻言,有些文人士子很是意动。

    但大多数人毅然决然的离开了。

    读书人就要有读书人的傲骨。

    他们宁愿下次再考,也绝不可能成为候补书吏。

    最终,一共有25名落榜考生报名成为了候补书吏。

    这些人自知自己能力不够,能成为书吏就心满意足了。

    上榜的三十四名考生,被引进州牧府,等待州牧府大人的传见。

    州牧府前堂。

    秦牧坐在上首,狄轻舟、魏廷云和张邰三人坐在下面。

    很快,一名中年男人在小吏的带领下,走进前堂。

    “文若兄?!你怎么在这里?”狄轻舟惊讶的看着走进来的男人。

    中年男人轻笑道:“敬熹兄,几年未见,别来无恙啊。”

    魏廷云和张邰好奇的看着两人。

    秦牧愣了下,立即反应过来。

    “狄大人,这位公孙文若就是你上次提到的老友?”

    狄轻舟拱手道:“是的。”

    中年男人拱手施礼道:“在下公孙佑字文若,见过州牧大人。”

    秦牧闻言,不由得笑道:“看来这就是缘分啊。”

    狄轻舟感慨道:“下官也没想到文若兄竟出现在秦州,还参加了应试考官。”

    秦牧呵呵笑道:“狄大人,叙旧之事过后再说,我们先谈正事。”

    “好的,大人。”狄轻舟拱手一礼后坐下。

    秦牧看向公孙佑,说道:“公孙先生,你的考卷我阅读了不下十次,我对你的作答内容进行了简单总结。

    奖励农耕以富民,设立军功以强军,完善吏法以理政。

    本官希望你能将农耕的内容,展开说一说。”

    公孙佑拱手道:“莫敢不从。”

    “我朝的赋税制度是两税制,分夏秋两次征收。官绅、吏胥、寺观地主所拥有全国十分之八的耕地。

    官绅地主虽也纳税,可到景平年间,全国纳税土地仅占全国耕地的十分之二……”

    公孙佑先从宏观层面阐述目前的土地税制,然后由大到小,剖析大炎王朝税制崩塌的原因。

    最后,公孙佑抛出自己的观点。

    “要想富民,就必须让百姓手中有土地,要扼制官绅地主兼并土地。”

    狄轻舟,魏廷云和张邰三人相视一眼后,点了点头。

    秦牧手指轻点着面前的桌案。

    过了会儿,秦牧笑道:“公孙先生,你说的很好,你的建议本官会仔细考虑。

    其实,本官对你的军事论最感兴趣,你的某些观点和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我们找个时间单独交流。”

    公孙佑眼睛一亮,拱手道:“在下也想与大人促膝长谈。”

    秦牧笑了笑,说道:“你的官职,本官已有想法,明日来参加集议,再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