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8年从直播CSGO开始 » 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箭回收

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箭回收

    【叮!】

    【恭喜宿主旗下战队获得职业大型联赛冠军,奖励积分三十万!】

    金色的雨落下。

    RSS不负众望以三比零拿下了2021年春季赛的冠军。

    距离他们大满贯的目标,成功踏出了第一步,当晚陆一鸣是包下本地的一家私房菜馆宴请RSS联盟部的众人。

    从去年RSS拿下S赛冠军后,RSS电竞俱乐部经济价值水涨船高,夺冠之前很多公司看在陆一鸣的面子上投来了不少广告,夺冠之后更是大把电竞相关产业的公司蜂拥而来。

    CSGO部门还没盈利,联盟部却已经开始回本了。

    原本陆一鸣是打算在江城陪着队伍玩几天的,毕竟这几天他们还要配合官方参加一些活动,有他站台想必能给队伍带来更好的影响。

    但是当晚吃饭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电话,随后表情严肃的说道:“好的!我明白了!一小时后见!”

    原本快乐的氛围是在他这严肃的表情下定格,陆一鸣很少会露出这种表情,这让在场众人纷纷在心中开始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此时陆一鸣起身说道:“实在抱歉!公司有点事我得回去一趟!你们继续吃喝玩乐吧!今天晚的所有花费全部算我个人账上!”

    繁星航空科研基地。

    原基地的人已经全部搬迁走了,空掉的基地是由繁星航空公司接手,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并没有在建筑外观做任何改变,仅仅是将内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翻新。

    陈时平。

    陆一鸣从系统抽到了可回收发动机技术,陈时平是该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繁星航空公司当前的总工程师。

    学历是航空航天工程与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双料硕士,曾经在NASA工作过三年,因为一次车祸导致左手轻微残疾。

    仅仅是这种程度的残疾,其实并不影响他工作的,但是也是忍耐不了工作环境所带来的歧视,还有就是公司特殊规定开始渐渐对他这种华人有所排斥。

    索性拿到赔偿的他直接辞职,之后回国创业创办了一家小型火箭航模公司,并带领团队先后成功在国内和国外航模赛事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被投资人看中,带领团队攻克大型火箭可回收技术。

    陆一鸣接到的电话就是与他有关。

    告别RSS等人陆一鸣来到了江城机场,而他的直升机刚好已经到位,螺旋桨都没停,等到陆一鸣上飞机后,直接起飞赶去繁星航空科研基地。

    “陆总!”

    刘震云在飞机上,陆一鸣目光看去笑道:“麻烦你跟一趟了!婚礼时间定好了吗?记得提前通知我一下!”

    闻声刘震云脸上出现了不好意思的表情。

    当即表示确定好了一定会告知。

    从江城到繁星航空科研基地需要两个小时,开直升机的机长是陆一鸣找何海坚借过来的人,此时突然在紧急状况用上了这驾直升机,陆一鸣在想着要不要还是留着算了?

    当然。

    医院那边该送还是要送的,左右繁星集团是要和地方相关医院进行合作的,反正送个一、两台也不是什么大钱。

    即将抵达的时候。

    飞行员表示他们被火控雷达锁定,相比起浑身汗毛竖起的机长来说,身后的两人对于被火控雷达锁定没有什么反应,不是因为不怕也不是因为不懂,只是相信地面的人。

    飞机最终平稳落地。

    繁星航空科研基地别说是停直升飞机,哪怕是大型运输机也是有跑道给它停的,这本身就是是一个设施完善的航天航空科研基地,并不仅仅是研发火箭的场地。

    走下飞机。

    在停机坪边上已经有一行人等待多时。

    陆一鸣上前后看向陈时平,打量着他左手笑道:“不错!不抖了!看来是真的有效果!”

    得知陈时平的手伤并不是先天性的,陆一鸣就动了帮他治好的念头,系统送他的药浴配方,中配就可以对身体的一些顽固旧疾进行缓慢治愈。

    中配不涉及到违禁药材,因此就直接给他安排上了,闻声陈时平笑着点头道:“真的太感谢陆总了!我这手伤都七八年,真没想到还有痊愈的这一天,那个药浴一定很珍贵吧!太感谢陆总了!”

    对此陆一鸣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相比起人才来说,一点点药钱不算什么的,怎么说!实验打算几点开始?”

    有一说一。

    陆一鸣真没想到速度会这么快,毕竟陈时平加入团队的时候,这里才刚刚开始进行交接没多久。

    不过细算时间也说得过去,系统虽然表示需要半年出成果,但其中还有一条是两个月能有突破性进展。

    再加上他的氪金会使得时间减半,算下来也确实是一个月就能有突破性进展。

    不过就是不知道系统是不是也将繁星集团能调用的资源算到了里面,毕竟途中刘震云向陆一鸣进行了简单的汇报,表示进展速度之所以这么快,主要是得益于人工智能白泽。

    关于这里的进行的项目陆一鸣从不过问进度,毕竟本身就是保密项目,他有时候真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因此最好还是不知道为好。

    因此才会在实验开展前前才联系到陆一鸣。

    闻声陈时平表示一切就绪,只等陆一鸣去按下按钮了,对此陆一鸣耸肩道“那还等什么!走吧!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实验结果了!”

    陈时平带领的团队,历史最好成绩是让火箭最高飞到了300米的高度,回收精度为7厘米。

    在陆一鸣来之前已经进行了多次实验,已经将高度推送到了三千米,回收精度为1厘米,这次是计划直接升到平流层进行回收,如果精度差距不超过三厘米的话,就意味着项目已经有突破性进展了。

    之所以是晚上进行,是为了避免消息泄密。

    火箭回收复用不是目的,而是节约成本的手段,必然会付出损失运力的代价,因此需要认真权衡设计方案的效费比,满足一定的效益标准,并且尽量缩短火箭复用发射周期。

    如果火箭总体性能较差或构型选取不佳,导致回收复用收益降低,那么这种“纯粹的技术成就”是缺乏现实意义的。

    然而陈时平的计划正是以节约成本为主的,当前国际上对于可回收火箭主要停留在回收一级火箭这个阶段。

    火箭第一级的关机速度约为2000米秒~3000米秒,承受气动加热相对没那么严重,而且自身结构尺寸较大,高价值元器件较多,实现回收复用的代价较小,有望带来更大的收益。

    而火箭第二级高速入轨的过程中,气动加热剧烈,受到较严苛的质量限制,实现回收复用的难度和代价要远远大于第一级。

    陈时平的计划有些疯狂!

    他是计划将一二级火箭全部回收利用,这样的结果就是当一次火箭发射的成本为一百块,回收第二次发射的成本降低到了百分之三十,受材料影响,当前理论火箭可回收次数不超过二十次。

    拿二十次举例。

    正常发射二十次成本是二千,但陈时平的研发项目如果成功,发射二十次成本只需要六百七十。

    单看这个数据好像觉得没什么。

    但当放大两百亿成本对上六十七亿,又或是二千亿成本对上六百七十亿,这技术的重要性立马体现出来了。

    发射中心。

    站在巨大的落地窗,能隐约看到远处有一些红灯在闪烁,那里正是距离发射中心两公里外的发射台。

    本次计划是将一二级火箭推送到三十公里外的平流层进行回收,一级火箭会在推送到二十公里的时候与二级火箭分离。

    已经获得了审批,发射中心也有相关工作人员在场,得到允许发射的指令后,随着三秒的倒数计时结束,陆一鸣按下了点火按钮。

    “2021年四月十二号晚十二点零七分零六秒点火!”

    这是上面派来的记录员在一旁边记录时间。

    远处已经能看到火球升起,一时间光亮是瞬间将发射中心照亮。

    火箭升空的画面还是颇为震撼的,在发射中心这个封闭的环境内可能感觉不到太大的动静,但能看到树木在摇曳。

    随着火箭起飞,整个发射中心是沉寂下来,前面的诸多设备反应着火箭的升空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则是面带严肃的表情在观察着上面显示的各种数据。

    时间来到了127秒。

    记录员大声喊道:“助推器分离!”

    这话一出,能看到陈时平表情凝重起来,倒不是出了什么岔子,而是现在已经到最关键的一步了。

    时间到来火箭自点火开始后的147秒。

    “一级火箭分离!”

    “相关数据显示一切正常!”

    “一级火箭分离成功!开始进行一级火箭回收!”

    “信号接收正常!备用动力启动!”

    “备用动力启动成功!回收工作正常展开!”

    此时陈时平小声的说道:“当前火箭回收指令方面工作全部是人工在进行,但实际进行操作的是人工智能。”

    原计划中回收火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毕竟要让火箭能回收到指定为止才算回收,不可控的火箭回收对于落点只能选择在大海,这打捞成本算下来,根本就不划算了。

    闻声陆一鸣点了点头。

    此时二级火箭还在继续升空,随着整流罩分离,二级火箭也熄灭了发动机开始自由落体。

    之所熄灭发动机,是进行尝试在空中能不能二次启动发动机,实际上真正的回收流程是直接在分离后反推点火将分离火箭送到着陆区附近,然后在熄火自由落体开始准备二次启动发动机减速降落。

    整个过程发动机要点火多次进行减速,以起到平稳降落的目的,但是陈时平的计划中,是给一二级火箭增加了电喷助推器,别小看电喷助推器的动力,得益于固态电池技术再结合从中科院拿到的电喷动力系统,这是让一二级火箭能够精准降落的关键。

    火箭除去尾部的助推器外,在四周是布置了八个小型电喷助推装置,在固态电池作为能量储备下,电喷发动机可以抛弃原本笨重的动力源了。

    随着第332秒二级火箭熄灭发动机,紧接着就是一级火箭即将抵达指定降落地点进行垂直起降回收。

    正常来说,传统回收火箭最好的方式是以降落伞方式,选择在指定水面降落。

    不过缺点就是降落地点不可控,会使得回收成本上升。

    垂直起降回收是近年来逐渐形成的发展趋势。

    简单地说,火箭第一级在分离后预留一些燃料,主发动机在下落过程中再次开机,确保火箭第一级降落到海上平台或陆上着陆场。

    该方案使火箭第一级实现了宽域定点回收,便于迅速入厂翻修,经济性较好。

    不过一般火箭垂直起降回收方案普遍不具备悬停能力,依赖承力较大的着陆腿抗衡着陆冲击,风险不小。

    目前,一些地面助降系统正在研发中,尝试应用绳网捕获技术等,取代着陆腿,有望改善回收的可靠性。

    但陈时平是有为垂直起降回收的火箭准备特制的回收平台,使用这个平台就可以让不具备悬停能力的火箭平稳降落。

    当然。

    要求也非常高,降落误差不能超过三厘米,能实现这个技术主要是依赖人工智能白泽提供的技术支持。

    在发射中心有两个大荧幕,上面分别有着八个画面,不过全身黑色看不到有什么画面。

    但很快。

    其中一个是显示有一个光点在靠近,当光点同时出现在八个镜头中并且消失后,负责操控这个画面的工作人员按下一个按钮。

    此时画面中的黑色消失,但全是烟雾看不到具体情况,直到三分钟后才渐渐看到二级火箭那笔纸竖立在回收台上的身影。

    这时一位工作员看着自己面前荧幕上显示的各种数据,随后扭过头对着身后陆一鸣等人欣喜道:“一级火箭回收成功!误差不超过一厘米!”

    这话一出众人表情一喜,不过并没有直接开始欢呼。

    五分钟后。

    另外一块荧幕上也出现了一个光点,同样是在光点消失后黑色褪去,随着烟雾消散露出了二级火箭的本体,同样也是笔直的竖立在回收台中间。

    “二级火箭回收成功!误差不超过一厘米!”

    随着这话一出。

    在场众人瞬间开始欢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