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 第二十四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二十四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潼关外。

    月黑风高夜。

    几队三千骑兵的人马先后从潼关悄然而出,所有战马都上了勒口,包扎了四蹄,解去了马铃。将士们人人缄口,个个噤声。

    他们出了潼关后分别向南、向北、向东、向西狂奔而去。等燕军回过神来,留给他们的只剩铁骑扬起的滚滚尘埃。

    潼关外燕军的哨兵,被这最后一阵呼啸而过荡起的狂风惊醒。

    揉了揉眼,模糊间似有一群人马奔袭而过,转过去山角,又没了踪影。

    心里犹疑,大半夜哪儿来的残兵剩将!

    再一睁眼,人影也彻底没了!

    陕郡内。

    安庆绪新封的骑兵统帅亲王安守忠正在太守府内大肆饮乐。

    听到部下送上来的消息,还不等上首的安庆绪发话,他便不屑大笑,

    “唐军粮草断绝,此刻定是去四处奔波求援!”

    “不用管他!”

    说完便挺身那肥滚滚的身躯,揽过凑近的美人,将送至嘴边的美酒一饮而尽,还不忘在那曼妙的身姿上揩两把油。

    安守忠享乐,显然不将上面的安庆绪放在眼里。

    安庆绪也不动怒,瞥了他一眼,看向哨兵,

    “共有几队,多少人马?”

    “天色太黑,前方的哨子没察仔细。约有三四队人马,人数不过千。”

    安庆绪此刻正在设局诱高仙芝的大军出关。对方会不会上当,此还很难言。这关键时分,任何关于潼关的动静都不能忽略,他眉峰一凛,

    “再探!”

    “是!”

    安守忠知他思虑,手上将皓腕凝肤的美人在他怀里翻了个身,安守忠不甚在意地冷笑,

    “潼关缺粮,李隆基那老儿既给他弄不到粮,高仙芝的十万大军若再坚守不出,只能等着饿死在潼关。届时在攻关克险,长安亦是唾手可得!”

    “陛下又何必日思夜虑?多增烦恼?”

    安庆绪淡淡一笑,话却没听进心里。

    “大将军此言有理。”

    自那夜之后,潼关再无兵马而出,且那几支人马均已在茫茫旷野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安庆绪想要再查,也毫无头绪。

    天宝十五年七月。

    高仙芝带大军出关。

    众人昼伏夜出,夜晚行军,白日里就扎营休整。

    前方哨兵又不敢凑得太近,令安庆绪只得到了高仙芝带十万大军出关的消息。

    但具体行军情况只有黑夜中那杆模糊的军旗以及绰绰的人影。

    “陛下,下令出击吧!”

    安守忠捧着一颗肥滚滚的肚子,眼中是肉眼可见的兴奋与弑杀!

    安庆绪犹豫不决。

    他看着高仙芝正一步一步走进他预想的路线,但本应出现的运筹帷幄、惊喜若狂,此刻却被心头莫名的不安所替代。

    安守忠本就不满安庆绪称帝,此刻见他一副小心谨慎,不免把刀一横,脸上明显嗤笑道,

    “前线危险,陛下不如回大燕行宫躺着去,等着臣把攻陷潼关的战报送入京中!”

    安庆绪并不理会安庆忠的嘲笑,想到那夜四方漫天的流火,他站起身子,将一封擢升的圣旨递至安守忠手中,不计较地笑,

    “义兄还是小心为上!”

    安守忠是安禄山的义子,此刻见安庆绪不仅称呼他义兄,还将潼关若是攻陷,升官加爵的承诺赫然递到他手里。

    安守忠哈哈大笑,拍着安庆绪的肩膀,更是得意得忘乎所以,

    “陛下放心,此去我定将高仙芝那十万大军,包了饺子!”

    随后,安守忠一举将手上的玉樽摔得稀碎,笑意退去,露出几分胡人的凶猛来!

    “将长安夺过来,插上我大燕的王旗!”

    “好!”

    “有此猛将,何愁我大燕国运不昌?!”

    随后安庆绪携众人举杯为他提前庆祝,安守忠的大军即刻出发。

    安守忠率领八万大军,从陕郡疾驰出发。他们需要赶在唐军抵达包围圈之前,提前设好埋伏。

    时值盛夏,空气燠热凝滞,一丝风也没有。

    燕军一路行军,饥渴难耐。

    但因安守忠有令,昼夜急行,怨声载道的声音不免在步伐沉重,挥汗如雨的燕军中此起彼伏。

    “将军,天气严热。再这样急行下去,连战马都要撑不住了!”

    副将劝言,安庆忠挥刀,下一刻那颗头颅就滚落在地,扬起一地灰尘。

    此战之重,可见一斑。

    军中的怨言立刻少了下来。

    安守忠命人继续急行,但殊不知朱元璋早已开启历史视角。

    唐军已早早地分兵成段,各自领命,开始在灵宝西原上穿插设防,以逸待劳。

    等到安守忠的大军抵达其设想的包围圈,他们万万没想到,螳螂捕蝉,安有黄雀在后!

    灵宝,西原。

    此处名为西原,实际上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而是北有黄河之险,南有崤山之阻,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隘道,而且长达七十里。

    这样的地理位置对于行军而言,显然不利。

    十多万的大军在这狭长的隘道里,必会形成淤塞之势。

    安庆绪正是看重此地的地势,才命安守忠将口袋拉在了这里!

    但既然他能看出的东西,朱元璋又岂会无法察觉。

    于是哪怕当安庆忠的人马,急行而至时,高仙芝的唐军早已先其一步穿插至崤山密林之中。

    “怎么还没来?热死老子了!”

    当日下午,前方哨兵回报,高仙芝的大军已前行至西原三里地以内。

    安守忠靠在一块大石上,整个人快要被晒得发昏过去,他烦躁地骂骂咧咧。

    “将军,来了!”

    亲兵跑过来传信。

    安守忠将面前的人形阴影推开,站上高地叉着腰眺望。

    果然,潼关“大军”开始渐渐显露在安守忠眼皮底下。

    “他们肩上那挑的是啥?”

    唐军的步兵身上,人人挑了个担子。担子前后皆挂着一串东西。

    远远看来,像个人影。

    亲兵伸了脖子,也仔细眯着眼睛。

    “或是个草人?”

    “草人?”安守忠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但见他们毫无防备,一排排卸下身上的东西,依次进入隘道时,安守忠放声大笑,

    “管他什么人!进了咱的包围圈,反正也会变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