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 第五十一章 大破紫荆关

第五十一章 大破紫荆关

    紫荆关内。

    那名大开关门,营救朱祁镇的校尉自从护送朱祁镇回到住处后再没出现。

    喜宁抹干净匕首上的血,将尸体藏至房中,走出门对外面护卫的将士说,

    “陛下已连日没有休息,如今秦校尉已在房中贴身护卫,你们都下去吧!陛下之事先不要惊动关内守将,明日晨,陛下自会召见于他!”

    “是!”其余将士不疑有他,纷纷离开。

    随后,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之下,有人已悄悄摸至紫荆关关门之下。

    一时之间,风中血意弥漫……

    此时,关内守将孙翔的屋中仍灯火未歇。

    蒙古军赫然南下,紫荆关防守薄弱,他向朝中上奏调兵,但于谦防守京师的兵都没有,哪里能给他余出来。

    于是,孙翔寝食难安,日夜在同幕僚商讨守关之策。

    窗外,天黑成墨色一片,入夜的冷风带着毫不客套的阴寒吹得人一哆嗦。

    孙翔心神不定地打了个喷嚏,他将地图合上,招呼幕僚出去走走。

    “先生,我这几日总是心神不定,尤其今夜,感觉有乱事发生!”

    孙翔此刻心如擂鼓,他甚至腿脚都不自觉地在微微打颤。他尽量压住心头那份没来由的慌张,想去城门的方向看看。

    “蒙古大军南下,陛下在土木堡大败,现今朝中无兵又无人,人人都惶恐不安,此也是人之常情。”

    “将军不必多想,蒙古人不善攻城。只要我们能守住此关,蒙古骑兵也无可奈何。”

    “先生所言有理。吾等身为镇关守将,自当身先士卒,永战不退。”

    孙翔将心头的惶恐全部压下,连日来,他们已想出不少计策。虽不能完全阻挡住也先的十五万大军,但拖一拖他们,为四方勤王保卫京师,多争取些时日,倒是不在话下。

    孙翔轻笑一声,他在心中自嘲,却没注意到前方的情形有些不对劲。

    两人越往城门的方向走去,吹过来的风愈发带了几分诡异。

    忽地,孙翔停住脚步,他竖起耳朵,隐隐的马嘶声越来越近,他脸色大变,正欲大喊巡关的将士,忽然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

    幕僚显然也发觉不对劲,他冲上前去,忽地一支箭矢破风而来倒映进他大惊失色的瞳孔。随后身子轰地一声倒地。

    不远处竟然关门大开!也先的十万铁骑正气势汹汹、争先恐后地往关内涌!

    孙翔如遭雷劈,他立刻转身欲往大营的方向跑去。但身子还未动,一把锋利的马刀已从身后咆哮而过,他那颗不可置信的头颅顿时被冲飞上天,然后又在一阵喧嚣高喊中,被众铁骑踩踏进乱马之中。

    再周密的守城之策又如何敌得过无耻宵小的背叛!

    “杀杀杀!”蒙古将士兴奋高喊的声音在紫荆关内外回荡。

    朱祁镇躺在房中,仿佛置若耳闻。他睡得平稳,甚至能看到胸前起伏的胸膛。

    直到也先推开他的房门,“哈哈哈,今日大捷,陛下辛苦了!”

    也先放朱祁镇入关,虽其中混有蒙古人,且有喜宁盯着,但他还是担心朱祁镇临时“叛逃”。此刻见人躺在床上,睡得正香,他笑得更加放声。

    “陛下真是好兴致,但这地方终归没有大都好。等陛下帮助我们顺利进入北京城,我向陛下保证,您的日子定能恢复从前。”

    也先环视着这黑漆漆的屋子,眼底尽是即将攻破北京城的兴奋。朱祁镇躺在这黑暗中一言不发,仿佛与这黑暗融为一体,不复存在。

    也先的耐心被渐渐耗尽,若不是还能听到远处那人细微的呼吸声,他甚至要怀疑朱祁镇死了。

    “来人!”

    也先大喊一声,他叫人将床榻上的朱祁镇拎到跟前,

    “陛下就要回家了,怎么这般闷闷不乐!难道你不想念您的妃嫔?百姓?朝臣?”

    也先盯着依旧一言不发的朱祁镇,冷笑着马刀在手上拍了拍。

    “劝陛下还是聪明些,现今已经走到这步,想什么做什么已经晚了。如果不想看到北京城的百姓大臣都死在这马刀之下,这北京城你最好乖乖跟着去,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冰凉的马刀一下一下转而拍在朱祁镇的脸上。也先一语就戳穿了朱祁镇沉默的小心思。

    他在关外,面对那些陌生的守将战士尚且可以不要脸面,忘记耻辱,大叫城门。

    但此至京城,面对朝中的那些大臣,那些熟人,他不仅投降敌人而且明目张胆引狼入室,再此般的不要脸,这心豁出去也终究有些犹豫。

    但此时此刻,说什么都晚了!

    “是,太师。”朱祁镇最终想通,他低眉顺眼回道。

    “哈哈哈……”也先大笑,朱祁镇的识时务向来都令他满意。这也是为什么也先虽屡屡动怒,但从不曾真正杀他的原因。

    也先大手一挥,

    “将他带走,屠城之后,立刻行军,南下京城!”

    文华殿内。

    紫荆关大破的消息传来,于谦再次在朝中提起另立新帝一事。

    “太后,紫荆关大破,另立新帝一事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望太后以大局为重!”

    据紫荆关逃回来的将士而言,是正统皇帝朱祁镇的人,在进关后,又在半夜悄悄打开了城门,乃至蒙古大军突袭而至!

    于谦紧紧盯着孙太后,他语气激昂,身后是群情激愤的众臣。

    事到如今,若再不赶紧另立皇帝,等朱祁镇站在北京城下,要求众人打开城门之时。

    这门是当开,还是不当开?!

    孙太后紧紧抱着怀里的太子朱见深,显然她也意识到朱祁镇这皇帝是真的该换了。

    她狠狠地盯了一眼身旁的郕王李世民,心底是无限愤恨与不甘。

    “另立新君可以,但太子的位置不可动摇!”孙太后看着一脸单纯的朱见深,最终收回那一丝渺然的希望,她咬牙切齿道。

    于谦下意识地朝李世民的方向看去,只见对方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

    于谦向孙太后回道,“臣遵旨。”

    随后与王直互通眼神,两人一同高声道,

    “臣等提议另立郕王殿下为新君!”

    “臣等附议。”

    “……”

    孙太后方才的退让,便意味着同意李世民登基。既然事已成定局,便不能再将那些其他的情绪摆在脸上。孙太后是个聪明人,她面色和蔼地看向郕王李世民,

    “殿下龙章凤姿,大敌当前从容自若,自是新君的不二人选。我大明朝的命运此后就交到你的手上了。”

    李世民跪在众臣之前,虽孙太后这番假惺惺的夸赞显然违心,但只是片刻忍受便能换来的皇位,总比玄武门那流血的政变容易些。

    “儿臣谨记母后教诲!”李世民跪拜,随后王直等人迅速请命前去准备登基事宜,李世民真正大权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