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 第八章 东都称帝

第八章 东都称帝

    杨国忠自然知道前往洛阳是死路一条。

    但皇帝下诏,又不得不从。于是,杨国忠想出的唯一计策就是——

    “逃!”

    反正现今叛军南下,各处人心惶惶!

    安禄山的叛军已经攻占洛阳,说不定不日就会挥师跃过潼关,踏平长安。

    与其失宠跟着多疑的朱元璋,不如早日逃往蜀地!

    那里是自己的老家,杨国忠早就敛够万贯钱财为自己找好了退路。

    只要假死来出金蝉脱壳,大不了舍了这一身权力,去过快活日子!

    杨国忠很快滴溜着眼珠子筹谋,暗暗点头。

    于是次日,杨国忠便揣着几万两银票,带着随从,轻装简行离开了长安。

    朱元璋看着陈玄礼送来的消息,一阵冷笑。

    狼已出窝,该动手了!

    从长安到洛阳,需要出潼关和函谷关,进到陕州,再从陕州进入洛阳。

    但杨国忠何等精明,一旦出了潼关,就有遇到叛军的可能。即便他们不认识自己,但怀里的这些银票也必然会被抢劫一空。

    而且听说,安禄山的叛军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残暴至极!

    杨国忠打算过了灞桥邑,就南下直奔蜀地而去。

    只要他撒丫跑得够快,在消息传回长安之前,进入蜀地。

    那就如同石沉大海,任唐玄宗有万般能耐也再找不到他的踪迹!

    但这只是杨国忠的一番设想,事实上,他刚出长安,就被突然冲出的一群“贼寇”,横刀跨马,人首分离!

    萧萧的风从四面八方而来,那张惊愕的头颅被鲜血冲飞几尺,飞速滚落在黄土里!

    曾经的权势滔天,昔日的拉拢谄媚,都随着人头落地的那一瞬归于尘埃。

    杨国忠估计至死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而且猝不及防。

    随后,一匹黑马飞奔而来,马身昂首嘶鸣,马上之人俯身扬手,地上那颗惊目圆睁的脑袋便飞速如探囊取物般提在他的手上,

    随之一声大呵,

    “回宫!”

    一队人马迅速消失在茫茫官道上,除了风中残留的血腥味,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报——”

    “陛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回宫求见!”

    “宣!”

    众人纷纷疑惑,杨国忠前脚出城,朱元璋后脚就封了陈玄礼去保护他。

    怎么还未出一日,人已经回来了?

    “陛下,杨国忠忤逆违旨!前出长安,后便转欲南下,逃往蜀地,置陛下诏令于不顾。”

    “臣已将其斩于刀下,现提头来见!”

    陈玄礼提着一只血迹斑斑的包袱进殿,将东西往殿前一扔,他下跪告罪。

    朱元璋命陈玄礼为扈从大将军,表面上是护杨国忠前往洛阳,实际上就是令其出城找机会斩杀杨国忠!

    杨贼老奸巨猾,他若自己不露出狐狸尾巴。朱元璋一时还真找不到借口,结果了他。

    “朕付国相以大愿,怎知他竟是如此贪生怕死之辈?”

    朱元璋假意震惊,垂首心痛。

    随后,他脸色一沉,帝王的威严如刀丛箭雨般爆发而来,

    “安禄山谋反之心,昭然若揭!现既和谈不得,那便让他看看我大唐儿郎的厉害!”

    “传旨,杨国忠叛军当前,忤旨私逃,下令夺卫国公封号,抄没家产,九族之内悉数获罪,女下掖幽亭,男子尽数诛杀!”

    “另传,将杨国忠的首级挂于长安城楼,以警我大唐将士,战不可退!”

    “退必当诛!”

    “陛下英明!”

    杨国忠的结局来得如此之快,天宝年间以来,席卷在大唐朝纲上的乌云似乎也在一夜之间飘荡无存!

    而就在此番振奋人心的时刻,洛阳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安禄山称帝了!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东京洛阳举行了登基大典,自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以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同时任命了文武百官,正式与李唐王朝分庭抗礼。

    朱元璋对这一天的到来毫不意外。他盯着眼前的战况地图,脸色镇定。

    河北战场的抵抗运动愈演愈烈,但区区地方兵,对于燕军的几万铁骑,如以卵击石。

    若无朝廷正规军的增援,这刚烧起来的火用不了两天就会被燕军扑灭。

    朱元璋的朱笔落在河东,随后用力一划,一道红色的印迹落在了另一个位置。

    常山!

    常山郡位于范阳的西南方,属安禄山的管辖范围。

    常山太守颜杲卿在安禄山铁蹄南下之际,好汉不吃眼前亏,暂以诈降之计麻痹了安禄山。

    此番颜真卿在平原郡斩杀段子光,拉起反抗安禄山的大旗。

    颜杲卿也遥相呼应,诱杀安禄山的部下李钦凑,拔掉了身边的这颗钉子。

    李钦凑部率数千人马进驻井陉口,一方面是为了防备河东与朔方的官军,一方面是为了监视颜杲卿。

    现如今颜杲卿诱杀李钦凑,便火速命人驱散仍然驻留在井陉的小部分叛军,控制了井陉口。

    数日后,安禄山派部将高邈、何千年回幽州征兵,二人经过常山时,颜杲卿又假意请两人喝酒,将他们双双擒获。

    虽各方反抗四起,但终究军心飘荡。

    此时,叛军张献城正巧在围攻饶阳。颜杲卿正欲杀高、何二人,以震动摇之敌。何千年为了保命,慌忙向颜杲卿进言,

    “太守饶命,我有一策,既可保常州不失,又能解饶阳之危。”

    颜杲卿虎视眈眈盯着他,怕人玩花招,

    “将军可派人四处散布消息,声称李光弼已率领一万精锐自河东出井陉口,准备先解饶阳之围,再北上直捣范阳,听到这个消息,不仅南下的叛军会军心动摇,攻打饶阳的叛军也必然会解围而遁。”

    颜杲卿同袁履谦一合计,觉得此计可行,随后派出众人惶惶散布谣言。

    张献诚果然连夜遁逃。

    颜杲卿随即派人进入饶阳慰劳将士,同时命人分赴周边各郡,扬言,

    “朝廷大军已自井陉口东进,随时会到,届时必将扫平河北诸郡的叛乱。在此之前,若主动回归朝廷的,必定重重有赏;倘若执迷不悟,顽抗到底,必定会被诛杀!”

    河北诸郡本来就不是真心投降安禄山,如今听说官军马上要打回来了,于是一个个相继反正,前后总共有十七个郡宣布脱离安禄山,仍旧遵奉朝廷号令。

    河北众人的旗帜换得飞快,颜杲卿一面叹气心忧,又一面惊惧,是否真的会有李光弼的大军东进支援,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