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妈妈写给儿子的历史书 » 汉朝的几任皇帝都做了哪些贡献1

汉朝的几任皇帝都做了哪些贡献1

    先说说汉高祖刘邦,项羽覆灭后,天下自然是刘邦的了,可他还装着不想做皇帝,于是当大家纷纷上书让他做皇帝时,他还假惺惺地不做,后来是推辞不掉了,只能委屈做个皇帝吧!定都在洛阳,这便是从秦始皇以来的第三位皇帝,没出前三名,不错的成绩了。

    刘邦与秦始皇的打法完全不同,一个暴政,于是六国全在秦始皇一人控制之下,但刘邦不是,他是各诸侯国推荐的,所以只能控制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人家相信你,推荐你来干这个协调各方的活,如同春秋时期的盟主一般。

    人家推荐你,你是不是也得表示一下啊,怎么表示,分封,彭越分封为梁王,韩信由齐王变成楚王,张耳之子张敖为赵王,吴芮为长沙王,英布为淮南王,臧荼为燕王,但臧荼是当年跟随项羽,后转跟刘邦的,刘邦还是不太信服,便灭了燕,把燕给卢绾了。这些人名是不是很熟悉,前面打仗的时候很多都听过了,都是刘邦信得过的人物。

    刘邦的性格,统一天下后,自然会想到百姓,毕竟苦秦久矣,又赶上了战争,真是生灵涂炭,所以休养生息,缓缓百姓也缓缓国力。刘邦要求各路诸侯罢兵归国,赦免天下的奴婢为庶民,天下的刑徒和盗贼的罪行也得到赦免,让他们回去生产。汉军的士兵,除了允许回去生产,还给了好处,赐爵、免除徭役赋税,奖励他们的付出,但对于自身的家乡在诸侯国里,鼓励留在汉。

    接下来就剩下乐呵,接连摆酒,大宴众人。但好在有个清醒的人娄敬提出定都洛阳不合适,毕竟处于关中,四周都临着,如果有事,都能夹击你啊,所以去关中,凭借天险,扼制关东。刘邦没反对,但手下人不干了,人家都是关东人,非让人家离开家乡去关中。但张良作为有话语权的人物,也同意迁都,刘邦自然听从。

    接下来就是设计礼制,刘邦是平民,跟他一起起兵的人物可想而知,酒宴上,那叫一个“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一点点。嘿,哥们,你养鱼呢!”儒生孙叔通便提出要建立礼法,毕竟国家建立了,跟以前不一样了,不能草台班子。等到刘邦在关中的长乐宫建成,刘邦举行朝会时,你看啊,眼前如做梦一般,殿堂依仗威严,群臣入堂,登殿、就座都有了规矩,诸臣有序庆贺,皇帝赐酒,按尊卑敬酒,没人干喧哗,表情严肃,刘邦一下子找到当天子的感觉了,那就一个万人之上的皇帝啊!

    当年打仗时,刘邦跟部下许诺,平定天下以后,一定分土地让他们当诸侯。现在没有理由不兑现诺言了。可秦朝已经取消了分封制,没有可以借鉴的现成制度,于是刘邦利用了秦时军功爵制度,秦当年为了鼓励百姓获取军功,这个我当时将秦朝为什么爱征战时说了,商鞅变法涉及的贫民登顶的唯一渠道,军功爵最高为列侯,刘邦就赐功勋卓著的将领为列侯爵,封了一百多个。还一个人一块封地,封地叫侯国,这是汉代首创的。

    一切妥当了,刘邦自己开始没事胡思乱想了,总感觉自己的位置坐的不踏实,诸侯一个个拥兵自重,实力强大,西周的教训那是很深刻的。于是刘邦开始琢磨要除掉这些诸侯,最不让他放心的就是韩信,一是韩信厉害,当年要不是韩信不背叛自己,现在天下还不知道什么样,同时韩信当年自己要求封为齐侯,刘邦可是一直耿耿于怀呢!最后一个方面就是韩信在楚地,那是项羽故地,万一韩信成了第二个项羽怎么办!

    妥了,想什么来什么,刘邦继位第六年,有人开始举报韩信谋反,给了刘邦个理由,可当他想武力解决时,陈平出主意了,让刘邦假称去云梦泽去游猎,途经陈县,在韩信境内,是不是得来接驾啊,趁机抓住。果然一切如同计划一样,但刘邦还够意思,没杀他,但贬为列侯。

    抓住这个机会,刘邦把大的封地,拆成多个小的,分封自己家族的人去,这样就不存在军功封赏。

    接着匈奴来犯,代王不抵抗就跑回来了,正好刘邦平定后直接换了代王,正愁没理由呢!回来路过赵国,这地可是女儿所嫁之地,刘邦没想什么,姑爷张敖看到老丈人那是一个殷勤,刘邦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这贯高看不下去了,想刺杀刘邦,张敖哪敢啊,贯高于是自己开干,第二年刘邦再来,他埋伏到途中,你说巧不巧,刘邦到了宿地,但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吉利,居然躲过去了,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刘邦没死,死的就是贯高,把张敖也给连累了。行了赵国也成自己家的了。

    好巧不巧,没过几年,代国的相国居然反了,刘邦让梁王出兵,彭越也是,这会还看不清形势吗,非假装生病不去,结果让人拿住把柄直接告发了,被逮捕了,押送回洛阳,判为流放。正好路上碰到吕后,你说求谁不好,非求吕后帮忙,真帮了,吕后直接劝说刘邦杀掉彭越,彭越直接变成肉泥。

    韩信也是,都成列侯了,还不收敛点,居然敢谋反,让家奴走漏的风声,吕后听说后便找萧何出主意,萧何多聪明啊,假传刘邦平叛回来,列侯都得来祝贺,韩信来了,结果有来无返了。当年韩信得到刘邦重要,是萧何追回来推荐的,今天也是萧何送韩信见阎王的,所以有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还剩英布了,他当然心知肚明了,淮南国中大夫与英布关系不好,潜逃到长安,直接就把英布举报了,英布一看,那就反吧!一顿攻打,当刘邦在蓟县击败他时,他直接逃到自己小舅子长沙王吴臣那,吴臣躲都躲不及呢,直接设计了英布,那天跟刘邦表忠心了。

    还剩燕王卢绾和长沙王吴臣了,卢绾也被告发,由于害怕步他人后尘,直接逃到匈奴去了。但他不是真心想与汉为敌,本以为以后刘邦忘了,他再回来,行了刘邦死了,他只好在匈奴孤独终老了。

    终于都是自己家族的了,很多人怀疑,刘邦这么担心诸侯反叛,那就像秦始皇一样废除分封制呗,可那好大家都认为秦朝就是因为不搞分封,最后灭亡的,他就只好像西周那样,唯一能相信的就是自己家人了。现在就剩长沙王唯一一个异姓王了。刘邦为了延续这种局面,与朝臣在宗庙歃血为盟,立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约。

    到这样了,刘邦还是担心,生怕诸侯大了,威胁皇位。接下来又一番神操作。打压诸侯,先是你们诸侯国中遗族、有钱的、当大官的都给我迁到关中,我眼皮底下。防止有钱人凑一起支持诸侯反叛。接下来控制诸侯要口,重要物资不能随意流动到诸侯国。在诸侯国中分封了大量侯国,把土地分解开,这样诸侯土地少了,税收少了,物资又不够,怎么反叛啊!这时异性诸侯国,同姓的,实现汉制,定期来长安朝见天子,诸侯王的丞相必须由皇帝委派,丞相就是看着诸侯王的了。

    为了防止大家依靠天险,刘邦把诸侯国的土地调整了,让他们边界都是相互交错的。这样看似稳定的汉王朝终于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