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妈妈写给儿子的历史书 » 商王朝的管理是怎样的呢?

商王朝的管理是怎样的呢?

    无论什么时期,想治理必须有国家机器—公务员。商王朝的官员统称为服,服务的意思,一下说明了官员的作用。服分为外服,内服。顾名思义,外服就是管理控制区域以外的。内服就是直接统治区域的官员。但二者可以互相流动。

    具体看一下,外服分为“侯、甸、男、卫”。侯就是边境地区的武装警卫组织。就如同今天的边境警察。甸,最初是商王派到商都以外从事垦田的官员。这些官员被派到了外地,就会把族人带到这里。随着种族的繁衍,强大后便成了诸侯。有点桃花源记的感觉,想想生活也挺惬意。男是为王朝服役的官员,今天有点志愿兵的感觉。卫,很好理解,就是在商都以外某地实施保卫职责的官员。随着势力发展和民众多了,卫逐渐被商王设立为诸侯。有点今天驻扎在香港和澳门的部队意思。

    仔细想想这些外官主要目的就是协助王做好管理。自己的方国别出问题,其他边境别侵犯自己,土地别闲置,利用好。

    随着外服体系的发展,牧和戍也渐渐融入了外服系统。牧主要是管理当地畜牧业发展,实则还得控制所在地的安全。戍就是守边,守卫商王朝在边境地区设置军事据点。跟边境哨所更加相像。

    这些外服多是方国部落的首领,商王与他们的关系是臣属关系。他们既然任职,那就得有对王的义务。具体包括,带领族人和商王一同去征战。戍守边疆。向商王朝进贡。还好了,没有过多约束。

    内服,工作就比较细了。包括管理政务和生活的官员。

    政务管理包括政务官,负责处理政务的各类官员。与今天的政府公务员很相似。伊尹,凡事带尹的,都是政务官,只是地位不同。管理生产的事务类官员,比如牧,管理畜牧,后来汇入外服。犬管理狩猎。负责占卜、祭祀和从事文化工作的宗教文化类职官。作为各级将领的武官。

    管理生活的内庭官主要为商王生活提供服务。宰负责烹饪,寝负责就寝。

    说完了官员,不得不说到军队,毕竟商王朝的外服管理跟安全有很大关系。商王朝的军事力量包括商王自己的军队,和诸侯国的军队。

    商王的军队有两支,一支以“师旅”为单位,以“众”为兵源;另一支以“族”为单位,以王室或其他世家大族的族众为兵源。诸侯国的军队以诸侯姓氏加师,如“吴师”。这就是前面说到外服是方国的首领,义务就是与王征战。但当诸侯国反叛了,他的军队就是商王朝的敌人。只有臣服时,军队才能被王调遣。可见方国的军队,一旦王不强大,便立刻不归王所有了。

    提起战争,必会说到兵器。种类很多,常见的是戈和矛分别是勾兵和刺兵用的。镞用于远射攻击。胄用来防护。钺象征军事指挥权,也作刑具使用。

    军队兵种有步兵、车兵、骑兵和舟兵。这些兵种相信一看字就能知道什么样兵种。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我想这一刻是不是你会觉得海陆空就差空了。

    军队建制师,旅,行,马,射。建制与组成人员有关,师、旅以族为基础。旅起初以军旗为标志,到康丁后,旅正规化,分为左右。行以步兵为主。师旅是步兵和车兵混合编制。马以马队为主,一类归部族,一类归王控制。射由射箭士兵组成。这个跟今天很相似,步兵、坦克兵等等。商王朝军队战斗力很强,定期军事训练,集合训练都有安排,这会明白了商王朝疆土扩大的原因了。

    商王朝在成汤时期就有了法律,商王也要遵守,否则会受到惩戒。后来几位王修改完善了部分法律。但可想而知,一旦王朝后期,法律就会更加严酷,因为社会动荡已经加剧。商王朝法律分得很细,惩戒官员的,军事的,老百姓的。但当你看到这些法律惩戒的常见罪责时,你会发现对官者要求很高。一是巫风、淫风、乱风。具体你看字面一定跟我一样猜错了。巫风居然是在宫殿中跳舞、唱歌。淫风自然是沉迷金钱和女色,经常游览和田猎。乱风是不听圣言,忤逆忠直,远离道德,比肩孩童。二是官员见到有罪行为,不管。三是对民众没有功劳,不能尽职尽责。四是违背王的命令。还记得封神榜里商纣王把比干的心挖出来,比干犯了什么罪,用强谏,违背王的意愿。

    军事法律自然就是针对作战时不服从命令受惩罚,奋勇杀敌受奖励。看战争情况。

    民众法律,主要是不孝,妖言惑众,违背王的命令。危害公共秩序。囤积货物。这样一看法律多是有习惯和习俗升级上来的。不孝就是针对生活习惯。更有趣的是,商王朝法律不对外公布,这样被处罚前,是不知道自己会受到怎样处罚,这样就可以增加威慑力。你会以为这样不就容易出现随意判决的情况嘛?还真不是,有司法程序的,第一步向司法部门提出诉讼,案件受理,司法审判。第二步核准断狱,定罪和量刑。挺有效率吧!

    说到比干,你会想到商王朝刑法一定很严酷吧!我感觉有些。先是徒刑,就是退役,成为国家的奴隶。囚禁,囚禁不是最痛苦的,关键得给国家做劳动。跟今天劳动改造差不多。关在监狱中,这里面人很复杂,有跟自己一样的囚犯,还有外族抓来的俘虏。流放这个最好理解,因为后期苏东坡等都流放过。

    肉刑包括墨刑,脸上刻字,再涂墨。劓刑就是割鼻子。刖刑就是断足。宫刑和断手就好理解了。死刑特别惨,3种,一是族诛,一个家族成员都受连累。二是砍头,这我还能接受。三种是剖,比干之死。剩下的吓人了。炮烙,设铜柱,下面木炭烧热,罪犯在上面走。脯醢刑,居然是把人剁成肉酱。火刑,就是烤死。烹刑把人做成饭。活埋简直了。这样一看,商王朝比夏王朝要残忍多了。这是为什么?社会文明进步吗,我感觉就是私有制社会发展,增加王的权威。

    接着我就开始让你们坐不住了,阶级社会,没有阶级优待怎么行。先说优待的教育,教育理念不错,在生活和劳动的实践中学习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有学校了,大学,那是贵族子弟受教育的场所。还有小学,校址在国里。

    学点什么呢?我要说你一定吃惊。先学养老,给你个实践的地方让你学习养老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射箭,而且军事训练还得进行品德教育。这是我最佩服的,你不爱国,军事能力再强也没用。

    瞽宗也是个学校,学礼乐,灌输顺从天命和先祖意旨的观念,学这个,自然得在宗庙里。

    再看看老师,我反正挺吃惊,先是老人,选有声望道德,礼教经验,社会地位的老人来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还有瞽,盲人,教乐技祀礼。商王有时还亲自给贵族子弟传授技艺。

    商代学校里,还会教食礼,使贵族子弟在具体食礼过程中观摩学习,以便日后这些子弟能事宗庙,继后世。还有“六艺、六仪”我细致说你也记不住,我就告诉你艺是技术。仪是就是各种仪式。综合起来就是贵族子弟实际生活所需的技艺,也是他们将来从事政治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贵族子弟还需要学习跳舞和唱歌,甚至骑马。所以你看很多古代影片,女生也是骑马。这些技能你们可以关注一下目前贵族家庭教育孩子,真的很多是商王朝贵族子弟学的。商王朝对自己的贵族子弟上学要求很高,有学籍,这样就可以要求,不能无故缺席,孩子患病才能请假。

    这会你是否产生疑问,教的是贵族,那么官员是不是也得从贵族中选。没错,来看。选官从商王室的血亲贵族和异姓功勋贵族,其中是以王室血亲贵族为主。商王朝给商王的诸多叔父、同宗室的同辈兄弟以高官厚禄,组成血亲集团。都是一个姓氏的。同时也任用一些异姓功勋世袭贵族。

    这些官员中祭祀、占卜和征伐是商王朝政治生活中的三件大事,那么从事这些职业的官员都是世袭的显赫贵族。你能感受到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所以选择人也有要求。这就看出任用亲信贵族,也有选择,首先是要亲疏远近。其次是忠于商王。再次就是以国家之事为重,不自私自利,不贪财好货。第四对部属民众爱护,不加戕害。第五做好本职工作,不乱起妄言,不扰乱政治。

    但你想过嘛,任用亲信贵族子弟,有没有弊端,会不会这些人能力有限,因为没有竞争,爹是无法选择的。所以武丁时期便开始改革,想把国家治理好,但没人啊!所以出身低微、但富有才华的人也被重用。语文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说的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就是说的这个时期,傅说是一名筑城的奴隶,武丁为了起用傅说打破了商王朝用人的常规,他谎称自己做了个梦,梦见遇到一位有经国济世之才的人,命令下属去找,就这样把傅说招到了身边。傅说还好没有让武丁失望。

    伊尹也是,农奴,给商汤做可口的饭菜,在商汤关注后,便用做饭做比喻,跟商汤讲治国的大道理。最后任用为相。

    但这样的人还是少。所以武丁后,国君也不务正业,平庸享乐,贵族自然也是不在话下,嗜酒成风,萎靡不振,国势自然也衰弱了。后期商纣王想改革解决贵族问题,但已经无法改变长期以来恶习集成的日渐日衰的局面,贵族利益被破坏,自然会从中阻挠,甚至有的大贵族携带重器,叛国投敌。

    除了世袭,也有临时任官现象,一旦新事物出现,需要临时加官。还有就是贵族权利过大,已经威胁到王的地位,便会有言听计从的官员去上任,便于王意志以贯彻。但你千万别多想,临时任命的也是有一定职务的贵族。

    听了商王朝的管理制度,你会怎么想,感觉到阶级社会的阶级意味越来越明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