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文武状元 » 第五十八章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求追读】

第五十八章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求追读】

    田光义一回去,当即宣布沈长安复职,而且还偷偷将徐祯卿也给放了。

    他是已经吓破胆了。

    这件事对刘瑾的触动也很大,他终于开始意识到,想对付沈长安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短短时间,这小子居然便与定兴伯府、淳安大长公主、太后、太皇太后、张永都攀上了关系?

    重要的是,还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再这样下去,怕是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朝中第一宠臣。

    这给刘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令得他坐立不安。

    当然,刘瑾怎么想,沈长安却懒得去想太多,因为他现在很忙。

    除了千户所的公务之外,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安府那边,淳安公主已经出面替他保了媒,接下来他得准备聘礼,择个好日子正式与安月订婚。

    订了婚,那便是未婚夫妻了。

    张皇后那里,还得抽个时间去画像,还有看得更远的望远镜……

    再有就是肥皂、玻璃。

    俗话说得好,穿越有三宝:水泥、玻璃和肥皂。

    实际上,做这三样东西并不难,古代并不是说没有这些东西,有类似的,只是在功能、便利性、实用性、效果等方面有所差距或区别。

    比如琉璃,在这时候乃是工艺品,甚至是贡品。

    皇宫里便有不少琉璃盏、花瓶、杯子等物。

    只不过玻璃的用途不一样,可以做到无气泡、无色、高透,当然也可以吹制各类工艺品。

    再比如肥皂。

    这玩意儿更简单,主要材料就是动物油脂与纯碱。

    天然纯碱不太好找,但却可以通过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获得,那就是草木灰。

    具体方法是将草木灰充分浸泡之后,再用滤布反复过滤,最后像煮盐一样令水分蒸发,最后留下来的结晶体便是纯碱。

    将动物油脂与纯碱、少许盐、酒混合在一起加热,搅拌,便可以得到皂化的稠液。

    倒进模具待其固化之后,便成了肥皂。

    当然,还可以加入一些药物,比如硫磺之类,肥皂变药皂。

    加入一些颜料、香粉、花瓣之类,就成了香皂。

    玻璃的烧制一样也会用到纯碱。

    古人之所以烧不出高纯度的玻璃,那是因为窑的温度达不到,只能烧出混有气泡、杂色的琉璃。

    但,在烧制玻璃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纯碱,便可以降低熔点,从而烧出晶莹剔透的玻璃。

    说起来倒是很简单,但是这些窍门与经验却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摸索、总结、积累下来的经验。

    而且,在实际炼制中还会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原料的配比,火候等等因素。

    沈长安毕竟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他所掌握的都是理论。

    如今要将理论变成现实,那就需要与工匠多番交流,反复尝试,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次日,沈长安来到了工部。

    出面接待他的乃是一个名叫裴其友的郎中,单从官阶上讲,二人都是五品,只不过一文一武。

    见面后,裴其友倒是很热情,乐呵呵道:“沈大人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只要能办的,裴某一定全力去办。”

    当然,这不过就是说几句漂亮话,他敢不尽心?

    这事乃是皇帝下了旨的,要求工部全力配合,不尽心就是违抗旨意。

    沈长安回以一笑:“裴大人客气,大家都是替朝廷做事……”

    客套了几句,沈长安方才开始说正事:“裴大人,在下需要一处烧制琉璃的工坊。

    还有,劳烦大人从皮作局、颜料局、军器局、织染所、杂造局各调一批熟练的工匠,人数越多越好……”

    这些都是工部下属的机构或工坊,工匠数量不少,而且有很多是匠户世家,代代传承。

    “行,还请沈大人给裴某一天的时间召集人手。”

    “没问题,那在下明日上午再过来。”

    回去时,沈长安顺路找到了一家老字号店铺,让其加工几副水晶镜片。

    当然,对他来说这并非成品,拿回去之后还要精心打磨。

    这些镜片也是用来做望远镜的,只不过却是落地式,到时候还可以用来看星空。

    当然,比之专业的天文望远镜肯定是比不上的,但倍数远比之前做的高,可以看得更远。

    次日,沈长安先去了一趟千户所,随后来到街对面的工部。

    “沈大人,工匠已经召集好了,有一百多个,工坊也找好了,就在城东……”

    一见到沈长安,裴其友便迎上前来解说了一通。

    “嗯,行,还请裴大人找间屋子,在下要与这些工匠谈一谈。”

    他这是要筛选人,一是凭感觉,二是通过交谈以确定人员的去留。

    下午时分,人员终于确定下来,一共留下了七十个左右。

    其中,有一個名叫纪良柱的工匠给他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纪良柱出身匠户世家,目前在军器局任工头,他对金属的治炼、铸造,以及火药配比,乃至于火铳的制作皆有着丰富的经验。

    通过交谈,沈长安发现纪良柱的知识面挺广,包括数术、制图等方面都颇为了解。

    这正是他需要的人才。

    故而,任命纪良柱为工头,管理此次召集的所有工匠。

    接下来,沈长安动用了锦衣卫对留下的所有工匠展开审查,一看家世是否清白,二看本人是否有不良记录。

    最终,又淘汰了几个不合格者。

    留下来的全部签了一份特殊的文书,一旦有人泄密……

    罚款?

    不,直接问斩!

    沈长安并未逼着这些工匠签文书,愿意签的当场发放十两银子,不愿签的,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结果所有工匠都签了。

    其实签不签他们都不敢轻易泄密,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皇上吩咐的事,而且沈长安又是锦衣卫千户。

    一旦他们敢耍小心思,遭殃的恐怕不单单是个人,家人也有可能连累。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沈长安便召集了一众工匠,告知了他们加工纯碱的方法,肥皂的制法、玻璃的烧制方法。

    然后……

    我只负责理论,剩下的就靠你们去自行领悟、摸索、尝试。

    俗话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么?

    更不要说这些工匠皆来自于皮作局、颜料局、军器局、织染所、杂造局……还有专业烧制琉璃的老师傅。

    总之,是一群有着丰富制造经验的工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