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文武状元 » 第三十九章 刘瑾的顺水人情

第三十九章 刘瑾的顺水人情

    面对雷三的抢攻,沈长安不慌不忙,侧身一躲,同时反手一拳。

    不过,这雷三狂归狂,身手倒也不错,手肘一沉挡住沈长安的拳头,同时抬起膝盖顶了过来。

    “砰!”

    随着一声沉闷的声响,二人一触即分。

    “好!”

    雷三大喝一声,身形一动,借着奔跑的力量一记飞腿踢了过来。

    没料,这一次沈长安竟然没躲,甚至还主动前冲了一步。

    他要给这家伙一个惨痛的教训。

    用碾压的方式。

    “呼!”

    眼见着这一脚就要正面踢中沈长安的肋骨,没料,沈长安身体微微一侧,令得雷三一脚踢空,脚底擦衫而过。

    同时,前冲的力量又令得他的身体重重撞了过来。

    “砰!”

    这时,沈长安一拳击出,雷三根本没有机会躲闪,被这一拳击中了腹部。

    还没等他感觉到痛,沈长安脚下一勾……

    “扑通!”

    雷三当即摔了个面朝天。

    直到这时候,他才感觉到腹内一股翻江倒海般的疼痛,痛得一头大汗,身体也禁不住佝偻成一团。

    没等他缓过劲,沈长安再次出手,一把将他拎了起来,像扔沙袋一般扔出圈外。

    这是莫大的耻辱。

    仅仅两三招,这家伙便告第一个出局。

    “好身手!”

    朱厚照忍不住大喝了一声。

    雷三实在是没脸见人,干脆闭眼装死。

    接下来,沈长安双后抱拳,冲着另外五个目瞪口呆的考生露齿一笑:“各位,对不住了!”

    “砰砰砰……”

    没过一会,另外五个考生一个接一个被打出圈外。

    说起来,他们可都是凭着真本事入围的,但是运气不好,这一届遇上了沈长安这个奇葩。

    好在沈长安手下留情,那五个考生只是受了点轻伤,没什么大碍。

    被人抬着下场的,只有雷三一个人。

    沈长安心里很清楚,这样做必然会将张延龄给彻底得罪。

    但,他可能让着雷三么?

    绝不可能!

    如今这局势,他只需要与一个人搞好关系便无人敢轻易动他。

    包括刘瑾在内。

    沈长安下意识抬眼看向台上,正好迎上了朱厚照一副欣赏的眼神。

    回宫之后,朱厚照着人唤来了刘瑾,吩咐道:“你去将这批考生的试卷调来,朕要亲自过目。”

    “奴婢遵旨!”

    刘瑾应声而去。

    这家伙鬼精的很,已经猜到了朱厚照的心思,怕是要钦点沈长安为武状元。

    其实之前张延龄曾找过刘瑾,想托刘瑾的关系替小舅子雷三铺路。

    说起来,刘瑾与张延龄兄弟二人的关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终始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

    个中原因,自然也是因为皇帝的态度。

    朱厚照连张皇后都不怎么理会,更不用说两个国舅。

    但张延龄兄弟二人终究是皇亲国戚,刘瑾自然也不会轻易得罪,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见面点个头,你好我好大家好。

    正常情况下,张延龄既然开了口,也送了礼,刘瑾一般还是会做个顺水人情。

    但谁也没想到,平日里只顾着吃喝玩乐,率性而为的皇帝竟然转了性子,难得地理起了正事,对武殿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如此一来,刘瑾可就不敢胡来了。

    无论他有多么风光,多么大的权势,只要朱厚照一句话,便能让他粉身碎骨。

    朱厚照之所以疏远闪阁,疏远一众文臣,是因为那些人总喜欢教他做事,教他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而刘瑾等人则一味迎合他,懂得如何让他开心。

    比如重建豹房便是一例。

    豹房最初是孝宗皇帝修建的,位于皇城西北,紧挨着皇宫。

    里面喂养了不少猛兽,比如老虎、熊、豹子之类。

    后来不少大臣纷纷上疏劝谏,认为皇上不应该玩物丧志,而且豹房的花销很大,劳民伤财。

    眼见反对的大臣太多,孝宗最终还是听从了一众大臣的劝谏,废弃了豹房。

    朱厚照登基之后,刘瑾一行人等知道他贪玩,便怂恿其下旨重启豹房,并予以扩建。

    此举正中朱厚照下怀,听从了刘瑾等人的建议,不惜花费重金翻修、扩建豹房,建好之后便从后宫搬了进去。

    从此以后,豹房便成了他的安乐窝,日日寻欢作乐。

    刘瑾心里很清楚,凡事不管对错,唯有摸透皇帝的心思,顺着皇帝的心思做事方才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

    否则,指不定哪天就会倒大霉。

    所以,等到试卷调来之后,他便一直暗中观察,果不其然,皇帝挑出了沈长安的试卷。

    刘瑾虽然识字不多,试卷内容他看不懂,但名字勉强还是能认出来。

    眼瞅着皇帝看得津津有味,一脸欣赏的表情,心中已有定数。

    于是,等到皇帝看完试卷,便凑上前问了一句:“皇爷心中可是有了武状元人选?”

    朱厚照反问了一句:“你认为选谁比较适合?”

    刘瑾等的就是这句话。

    现在的情况可不是他认为,而是他认为皇上认为谁适合。

    这家伙假意沉吟片刻,回道:“奴婢听闻,有个叫沈长安的浙江考生文武双全,弓箭、身手皆很出众……”

    不出所料,此话一出,朱厚照笑了笑:“嗯,这个考生的确不错,有勇有谋,身手更是了得。”

    “皇爷英明!”

    朱厚照又道:“他的文章也很出彩……”

    “皇爷,奴婢听闻此考生还是个文举人。”

    “哦?有这样的事?”

    显然,朱厚照对沈长安的底细还不是很了解。

    刘瑾的功课准备得很充分,继续道:“此子出身军户,父母早亡,后被一个叫刘成的百户收养……”

    当晚,沈长安便提前知道了武殿试的结果。

    这是因为刘瑾派了个小太监专程上门传递消息。

    刘瑾这么做可不是惜才,那小太监传话时,将功劳一古脑推到了刘瑾身上,说是刘公公在皇上面前替沈长安美言云云。

    言下之意,让沈长安记住刘公公的好,领刘公公的情。

    这样的小伎俩怎么瞒得过沈长安?

    刘瑾和他非亲非故,双方压根儿就不认识,凭什么替他美言?

    无非就是揣摸到了皇帝的心思,然后顺水推舟,想白捡个人情。

    想法归想法,面子上沈长安还得虚以委蛇,表达了一番感谢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