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抽卡秦时,让大秦再次伟大 » 第96章 三川郡吴公

第96章 三川郡吴公

    扶苏以为,自己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

    可在小虞澄静眼神的注视下,他发现自己错了。

    如果为了笼络项羽,而轻易交出小虞的幸福,就算他俩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是让人意难平的爱侣,今后两人之间一定会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扶苏后背一身冷汗:差点就错了!

    平复好心绪,想通之后,扶苏郑重地开口道:

    “小虞,收服项羽是我和他之间的事。”

    “并不是要你嫁给他作为筹码,我才能做到。”

    “如果他真心要娶你,你也有心嫁给他,这是好事。”

    “不过必须是八抬大轿,十里红妆,我才会答应把你嫁给他。”

    见小虞羞红了脸,扶苏又微笑着说:“但是,如果你对他无意,我也不会为此逼迫你嫁给他。”

    “如果我真这么做了,我已经输给他了,明白么?”扶苏温和地望着小虞。

    小虞有些感动,随即她问道:“可是,这样一来,主人你岂不是会很难?”

    扶苏笑着摇摇头:“不会。倒是你,别因为这事有压力。该怎样就怎样。”

    “至于项羽,等这段日子过了,我亲自去见他。”

    “主人,你打不过他!”小虞急忙阻止道。

    “哈哈哈!”扶苏失笑,“谁说一定要打?难道我就不能和他做朋友?”

    小虞这才放心:“那就好,那就好!”

    “回去休息吧。”扶苏温和地对小虞说。

    项羽的事不着急,所以扶苏很快收起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坐在桌案前,又开始认真批着折子。

    吃过午膳,扶苏打算休息一会儿。

    不过,躺在榻上没多久,姜毕又进来了。

    “陛下,三川郡的吴公请来了。此时正在殿外等候,陛下是现在见他,还是让他等一等?”

    扶苏一骨碌从榻上翻身起来:“更衣,现在去见他。”

    吴公便是李斯推荐的、主持国学堂之事的人。

    扶苏忍不住有些激动:能被李斯推荐的人,想必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他很期待,吴公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很快,扶苏便又回到殿内了。

    吴公规规矩矩,一丝不苟地等在大殿中,见到扶苏,立刻行礼:

    “草民吴公,拜见陛下。”

    扶苏咋舌,此人一举一动,与宫中最好的礼官并无二至。

    “吴公请起。”

    吴公这才重新站定。

    扶苏认真打量着他。

    一身看起来显旧的布衣,却洗得干干净净。

    每一处都折痕都是恰到好处的规矩。头发束得一丝不苟,不见任何凌乱。

    从面相上看,吴公应该快五十来岁。脸上岁月的印记,让他看起来有些沧桑和平易近人。

    但书生的严谨和儒雅,又让他显得超然和博学。

    扶苏微笑着开口道:“前些日子,朕想找一位博学多才之人,等国学堂创立之后,让他去主持。”

    “有人和朕推荐先生,所以,朕这才迫切派人去三川郡将先生接到咸阳。”

    吴公愣了一下,谨慎地说道:“草民才疏学浅,担不起先生二字。敢问陛下,国学堂是何说法?”

    扶苏不以为意,郑重道:

    “凡郡县,皆需修建国学堂,开设法学、儒学,礼教。”

    “凡秦人,满五岁以上者,不论男女,不论贵贱,必须入国学六载。”

    “入国学者家庭,免学费。家中商贾者,可免部分赋税。”

    “入国学有成者,从军加军功,入仕可官升一级。”

    “违背此令,私藏子女者,一劝,二罚。”

    吴公听后,大为震撼!

    “陛下此举,乃天下百姓之福!千秋万代之功啊!”

    对这类赞美,扶苏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继续说道:

    “听闻先生为人和善,学问过人,主张志平为天下第一,所以朕也想听听先生的意见。”

    吴公努力克制着心中喜悦:“若陛下真要这么做,草民一定竭尽所能!”

    “让天下孩子都能读书、识字,这不仅是陛下的天恩,更是大秦今后进步的必经之路。”

    “依草民拙见,此举必将流传后世!后人也一定会铭记陛下恩典。”

    书生就是书生,说话虽然好听,但就是有些酸。扶苏心中暗笑。

    不过他还是严肃地开口道:“后世能不能记得朕,暂且不谈。”

    “朕想知道,若是让先生来主持国学堂一事,先生有何难处?”

    吴公听后,皱着眉头,认真思索了许久。

    “陛下,容草民问几个问题。”

    “你问。”扶苏耐心地说。

    “修建国学堂的钱从哪里来?”

    “若是有士族阻挠此时,陛下当如何?”

    “普通百姓的孩子和士族的孩子,真的能融洽相处吗?”

    “男女皆可上国学堂,若是女子被欺负,又当如何?”

    “入国学者家庭,免学费。家中商贾者,可免部分赋税。”

    “入国学有成者,从军加军功,入仕可官升一级。”

    “违背此令,私藏子女者,一劝,二罚。”

    吴公听后,大为震撼!

    “陛下此举,乃天下百姓之福!千秋万代之功啊!”

    对这类赞美,扶苏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继续说道:

    “听闻先生为人和善,学问过人,主张志平为天下第一,所以朕也想听听先生的意见。”

    吴公努力克制着心中喜悦:“若陛下真要这么做,草民一定竭尽所能!”

    “让天下孩子都能读书、识字,这不仅是陛下的天恩,更是大秦今后进步的必经之路。”

    “依草民拙见,此举必将流传后世!后人也一定会铭记陛下恩典。”

    书生就是书生,说话虽然好听,但就是有些酸。扶苏心中暗笑。

    不过他还是严肃地开口道:“后世能不能记得朕,暂且不谈。”

    “朕想知道,若是让先生来主持国学堂一事,先生有何难处?”

    吴公听后,皱着眉头,认真思索了许久。

    “陛下,容草民问几个问题。”

    “你问。”扶苏耐心地说。

    “修建国学堂的钱从哪里来?”

    “若是有士族阻挠此时,陛下当如何?”

    “普通百姓的孩子和士族的孩子,真的能融洽相处吗?”

    “男女皆可上国学堂,若是女子被欺负,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