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抽卡秦时,让大秦再次伟大 » 第59章 暗阁里的智慧

第59章 暗阁里的智慧

    “算了,你去吧!”扶苏有些失望地说。

    自己真是犯傻了才问阴嫚。

    她从小就是高高在上的公主,怎么会对普通人家的事感兴趣?

    “不过,阴嫚觉得女子读书识字也不是坏事。”阴嫚突然说。

    扶苏眼睛一亮:“说说看?”

    阴嫚想了想,又摇头:“说不出来。反正阴嫚觉得不是坏事。”

    “父王在的时候,不也逼着阴嫚学了很多东西吗?连兵法都让阴嫚学。”

    “以前也厌恶过。”阴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生气道:

    “但后来想想,如果不是学过东西,阴嫚恐怕早就被赵高那个阉人诓骗了。”

    “哈哈哈!”扶苏被阴嫚的模样逗乐了,“我懂你的意思了,读书识字是为了不被诓骗。”

    被扶苏取笑,阴嫚一跺脚,一溜烟就跑了。

    反正来找兄长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自己终于可以出去看看了!

    -----------------

    而扶苏心中挂念国学堂的事,支走姜毕之后,他便去了暗阁。

    走进暗阁,李斯正坐在桌案前写些什么,见扶苏来了,他连忙起身行李:

    “罪臣拜见公子。”

    看着似乎又老了几分的李斯,扶苏摆摆手:“罪臣已经死了。”

    “你在写什么?”

    李斯叹了口气:“秦朝虽一统,但亦是满目疮痍。”

    “先王在世时,迫不得已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直道、筑长城,留下了许多隐患。”

    “若是不能及时解决,唯恐生变。”

    李斯神色悲怆,语气担忧。

    原本这些事,他是打算等胡亥登基后教给他的。

    但那段日子,胡亥的行为让李斯绝望。

    加之扶苏突然杀回来,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索性也断了这份心思。

    不过,扶苏留他性命,让他苟活,他便想将这些东西交给扶苏。

    似乎这样,良心上能好受一些。

    扶苏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心中虽然酸楚,但脸上却未表露半分。

    “有心了。给我看看吧。”

    李斯低下头,恭敬地把竹简递给扶苏。

    展开竹简,李斯苍劲有力的小篆惊羡了扶苏。

    他知道李斯在书法上造诣极高,但没想到会这般令人叹为观止。

    他情不自禁地赞赏道:“这一手好字,可流传千古。”

    李斯苦笑,没有答话。他的字迹和劣迹想必都会流传下去。

    竹简上,李斯写下了平复民怨、充盈国库的法子。

    比如减少百姓赋税和征兵,暂时让大秦进入修生养息的状态。

    同时也提到了从士族手中增收赋税,扩充商贾买卖的事。

    虽然没写完,但都是目前最适合大秦的制度。

    扶苏把竹简还给他:“等你写完了,我再来取。”

    李斯含着泪点头:“多谢公子赏识!”

    随即立刻问道:“公子今日前来,可是有事?”

    “确有一桩头疼的事来请教。”

    扶苏毫不避讳地将自己想建立国学堂的事告诉了李斯。

    他并非不信任蒙毅。

    而是蒙毅如今身处朝局中心,需要顾忌的东西太多,考量起来会有太多掣肘。

    李斯不一样。

    如今他关在这里,只能跟扶苏谈起他的志向。

    并且李斯本身就是能为了大秦强盛,而不择手段之人。

    否则当年他就不会力排众议,提出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策略。

    这等决断力,越是淡漠情义的人,越能体现出来。

    听完扶苏的想法,李斯沉默了许久。但那双久经朝局的眼里,不时会闪烁着精光。

    约莫过了一盏茶,李斯才开口。

    “公子想法甚好。”

    “建立国学堂,是造福百姓之举。那些士族的意见,听一听便可。”

    “若是有人反对,公子可以用利益与之交换。逼迫士族低头。”

    “修建国学堂的钱,也可以用同样的法子,让士族拿出来。”

    李斯的提议,扶苏很感兴趣。

    他饶有兴致地说:“愿闻其详。”

    “公子想要减少百姓赋税,增加士族和商贾的赋税,那愿意出钱修建国学堂的人,便免他半年或者一年的赋税。”

    “这样一来,百姓的问题解决了。赋税和国学堂修建的事也解决了。”

    李斯想了想:“至于反对的士族,公子到时只需查一查,这些人身后的脉络。”

    “用利益刺激他们,总会低头的。”

    “甚至公子现在就可以开始着手查探之事。到时如果真人站出来,公子也能及时应对。”

    扶苏不得不佩服,当过先王左膀右臂的人就是不一样!

    “至于国学堂的书籍,既然都是小孩子,公子可以从最浅显的识字开始。”

    “宫里的公子和公主,都是从《仓颉篇》开始的。”

    “那普通百姓和士族同堂呢?”扶苏迫不及待地问道。

    “公子登基之后,下的便是皇命。每一所国学堂派人驻守,凡事违令者,按律处理即可。”

    “罚过一次两次,谁还敢质疑?”李斯倨傲地说。

    秦律便是最好的戒尺,触犯者平等对待。

    紧接着,李斯又认真地提醒:“不过,不论男女这一点不妥。”

    “女子可以学问,但最好与男子分开。以免发生祸事。”

    “年纪小或许不会有大事,但日子久了,男女大防一旦出点纰漏,受苦的大多还是平民百姓家的孩子。”

    “公子既然决定修建国学堂,那就把男女分开。”

    “先生说的极是。”扶苏沉吟道。

    刚开始他还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李斯,如今想来,还是先生二字最适合他。

    扶苏又问:“那谁能来担此大任?”

    李斯一时间没能从“先生”二字中走出来,怔怔地看着扶苏,神色动容。

    “谁能来担此大任?”扶苏温和地笑着,又问了一遍。

    李斯颤抖着说道:“如果公子不介意,可以去三川郡把吴公叫来。”

    “他为人和善,学问过人,主张志平为天下第一,与公子算是同道中人。”

    其实李斯心里很难过,甚至后悔。

    如果他没有犯下这等罪孽,他很乐意担任这个职位。

    “好,那扶苏便依先生所荐,明日便派人去将吴公接到咸阳来。”扶苏满眼赞赏地说道。

    李斯笑着笑着又流泪了:“公子,李斯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