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带存折的妖孽人生 » 第55章 奎嫂很温柔

第55章 奎嫂很温柔

    矿务局教育处。

    煤矿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

    王副处长办公室,门开着人却没在。

    校长带着李肖走进去,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等候。

    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一个女人的声音远远传过来:

    “哎呀,你们来啦。慢待慢待,我刚刚开了个会。”

    听到声音,李肖一愣。

    猛然转头,看到一个中年女人微笑着款款而来。

    “没错,就是她!”李肖在心里惊叹。

    来人正是黄大奎媳妇。

    只是,这步态、这神情,与那晚迥然不同。

    校长赶紧站起来,李肖也跟着起来。

    王副处长伸出手,跟校长握了握,又把手伸到李肖面前:“你就是李肖吧?挺帅的小伙儿吗。”

    李肖笑笑:“您过奖了。”

    “不过奖,秀外慧中,一表人才。”王副处长示意二人落座,开始沏茶。

    “这事有点好玩了。”李肖在心里想。

    自己在黄大奎身上投入了很多,无论金钱还是精力。

    所以,他还是想跟黄大奎相处下去的。

    至于给他挖坑,虽然看起来不太理智也不太光彩,但放在时代背景下,更多目的其实是无奈的心理战。

    当然,这一切王副处长是不可能知道的。

    黄大奎不会说,李肖更不会说。

    “放假了,忙点什么呀?”王副处长将手中的水杯端到李肖面前。

    李肖赶快起身,接过水杯:“王处长,没什么,打点零工。”

    “小心,烫手。”

    王副处长并没有将水杯交到李肖手里,而是放在了他面前的茶几上。

    她保持着微笑,接着说道:“小孩子,叫什么处长,叫老师,我以前也是老师哦。”

    “嗯呐。”

    李肖笑着点头,仿佛受宠若惊地爽快答应。

    “真是天才,学习这么好,还有时间打零工。”王副处长啧啧赞叹。

    “王处长,您的意思我大概跟李肖说了,他同意。”校长接过话茬。

    刚坐下的李肖赶快又站起来,谦逊地说道:

    “是的,王~老师,但是我没教过别人,怕……”

    “不用紧张,你们一起学习就行,就像,嗯~~一帮一一对红那样。”王副处长一副母性的慈爱。

    然后,脸上又突然挂起一丝忧愁:

    “唉,我家这个呀,脑瓜是足够聪明的。”

    她回头看看校长,接着说:“校长知道,小学的时候总是全校第一。”

    她捋了一下齐耳短发,脸上的表情又变成了懊恼:

    “上了初中,他爸爸和我都忙,忙得不着家,也就忽略了孩子……

    上高中了,还不定性,玩心太重,需要有人带动啊。”

    李肖看着王副处长这变色龙一样的表情,竟有点恍惚。

    那个三拳两脚打倒两个女人,又左右开弓扇男人耳光的泼妇,是这个女人吗?

    这行为举止,分明知识女性,慈爱母亲。

    那举止,分明剽悍泼妇,河东狮吼。

    这气质,分明柔美大方,雅致沉稳。

    那气质,分明刚猛英武,张飞李逵。

    李肖使劲儿眨了眨眼睛,没错啊,五官绝对相同,体型也没差,年龄不错。

    最后,只好在心里感叹:这又是一个性格分裂的人儿!

    “唉,唉,王处长跟你说话呢。”校长拍了拍李肖的肩膀,把他从感叹中拽了出来。

    王副处长看着李肖愣眉愣眼的样子,温婉地笑道:“走神啦?想啥呢?”

    “没,没想啥,就是有点儿紧张。”李肖装出局促的样子。

    “紧张啥呀,王老师我脾气好着呢。”王副处长眼中露出慈爱。

    校长又拍了一下李肖肩膀,说道:

    “这个假期别打零工了,王处长也是有心帮你,去一次给你两块钱。”

    “这,这……不用的。”李肖假装不好意思。

    “三块!”王副处长一副大气的样子,“孩子们也不容易,不能亏了他。”

    那个时代,这个小城里,还没有课外辅导班、家庭教师什么的,甚至连教辅资料都买不到。

    老师给学生做课后辅导,不是为了钱,全都是免费付出。

    至于一节课两元的费用,已经很高。

    一节3元,假如一个假期去20次,那就是60元,一个工人的月工资呢。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一个假期赚60元,相当于一个全民工,不少了。

    “你就别客气啦。”校长用一锤定音的语调对李肖说,又看向王副处长:“就这么定,我替李肖做主了。”

    “那,谢谢王老师。”李肖脸上挂出感激的表情。

    王副处长走过来,搂了搂李肖的肩膀:“阿姨得谢谢你呀,你这是在帮阿姨。”

    王副处长并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像多少节课?每节课多长时间?或者成绩提升多少?

    她说主要在于影响,自己也是搞教学出身,知道老师苦口婆心一百句,比不上学生之间一句闲聊。

    他希望李肖就像朋友同学一样,一起玩、一起闲聊、一起学习,总结起来就是陪伴和影响吧。

    “我会尽全力的,王老师。”李肖像是接到了什么重要指示一般,庄重地表态。

    看着李肖的表态,王副处长笑得很开心:

    “以后去家里,老师也别叫了,我名字叫王娟,就叫我王姨吧,现在就叫。”

    “王姨。”李肖很乖地叫了一声。

    “哎~~”王娟拉长声答应着,那样子就像久别重逢的亲姨娘。

    ……

    回到小卖部装修工地,李肖心里还在感叹:

    这个女人不简单,有点儿“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的劲儿。

    “肖哥来啦!”

    几个正在干活的瓦匠和木匠,看到李肖过来都挺高兴。

    无论年龄大小,大家都喜欢叫他“肖哥”。

    这里有对金主的重视、也有对李肖见识和智慧的尊重,还有几分算是带着些调侃。

    肖哥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发烟。

    一人两根,顷刻间,满屋飞烟。

    工人们有的点燃,有的夹在耳朵上,全都开心地笑出了大门牙。

    阳光照着工人们的脸,光影分明,就像一幅幅面部特写的油画。

    李肖特喜欢看大家这个样子,这些笑脸能扫去他一天的不开心。

    正说笑着,一个高高的身影,挡住了门外射进来的阳光。

    海柱!

    对面修自行车的海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