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带存折的妖孽人生 » 第22章 能花钱了

第22章 能花钱了

    听说要分钱,三个人的情绪好了一些。

    辛辛苦苦这么多天,终于见到回头钱啦。

    李肖拿出一个算术本,一边算一边叨咕:“这几天我们用了7吨煤泥,内部价格210元,总共脱成煤坯……”

    四人一周多的时间,总共赚了490元,去掉210元的成本,利润是280元,一人可分到70元。

    三个人听完后傻眼了,他们根本没想到,这活儿如此赚钱。

    1984年,工资制度没有改革,所有行业都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支付工资。

    工人工资分别为:45元、49.5元、56元、71元、84元。

    他们学校的老师的工资也就50多元,最高的也没超过100元。

    这活儿,累是真累,但一周就能赚70元,也就是说一个月能赚280元到350元。

    啥概念?那时,他们这个城市大米的价格一毛多钱一斤,猪肉每斤还不到一元钱。

    少年人的情绪变化快,刚刚被人欺负的阴霾一下子就散去了。

    刘军开始算计,今年过年能买多少鞭炮,能买多少猪肉。

    李红军说,想弄个港式大背头,再买件儿西装,弄个人造革手提包:“就是,看起来像大老板那种风格。”

    王军一撇嘴:“拉倒吧,大冬天穿个西装,还不冻死你呀。”

    “那你想干啥?”

    “我啥也不干。”王军梗着脖子,一脸倔强,“我攒着,等攒够了去少林寺学武功。”

    “你呢?”三个人同时问李肖。

    “我呀……”李肖故意拖着长声,“我……我请你们吃饭,有没有不同意的?”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三个少年从来没有在饭店正儿八经地吃过饭:“走,下馆子去。”

    李肖带他们去了最贵的饭店——长河宾馆。

    长河宾馆是政府宾馆,后面是宾馆前面是酒店,这里的环境最豪华,饭菜也最贵。

    能来这里吃饭的,都是够级别的官员和当时的所谓“暴发户”。

    红烧肉4.35元、溜肥肠3.5元、烧鸡2.85元、酱鸭2.55元、炖牛肉4.28元、红烧大虾8.50元……

    四个少年点了12个菜,全是肉,没有一个素菜。

    看着孩子们点菜的样子,吓得服务员不敢下单。

    直到李肖拿出100元押在柜台上,说了句:“多退少补。”服务员才高兴地跑去了后厨。

    四人甩开腮帮子,一顿猛吃,还喝了酒。

    他们吃着喝着,也做出了重新分工。

    李肖负责外围的所有事务,不用参加劳动,生产和送货由三人来做。

    他们憧憬着未来,觉得世界从来没有这么美好。

    李红军对做生意有着格外的兴趣:“哥几个,你们说上学有啥用,瞧咱们哥儿四个,将来攒够钱,自己当总经理,雇人干活儿,一天赚一百元。”

    刘军犹豫了起来:“你说,我还接班吗?上班没这个赚的多啊。”

    王军喝点酒却变得深沉了:“我,琢磨着,还是先攒着吧。”

    酒足饭饱,结账的时候,傻眼了。

    “我艹,太贵了吧。一共127.7元啊。这是店大欺客吗?”王军第一个跳了起来。

    李红军一把将王军按坐下,微笑看着服务员:“阿姨,能打折的吧?”

    服务员一脸鄙夷:“长河宾馆从不打折,一分都不能少。”

    “不是……”

    李红军的话音还没落地,李肖30元钱塞在服务员手里:“柜台押了100元,加上这个,剩下的算你小费。”

    “谢谢领导。”服务员客气地退了出去,带上门不屑地嘀咕了句:“也不知道是谁家的败家孩子。”

    看见李肖花的钱超过了70元,三个人建议70以外的钱由他们来出,被李肖拒绝。

    李肖建议:“要不然,咱们把所有的钱都分了吧,让我妈说说,煤泥接着赊账,等春节后一起补齐了。”

    这样每个人可得122.5元。

    三人兴奋地不得了,一分钟都不愿耽误,跑回去接着干活。

    李肖则去上街购物。

    他先去了军人服务社,给“三大军”每人买了一套军棉服,一个“军顶”,就是冬季军帽,还有军用棉手闷子,军用高帮翻毛皮鞋,外加一件军大衣。

    那时,这一身打扮是最时髦的,甚至还有小地痞专门“抢军顶”。

    再过两三年,这身时髦行头就会升级,换成“校毕”和“军勾”,价格也会翻上几倍。

    他把行头拿回来的时候,三个人彻底感动了。

    他们从小到大,春节最多也就是买一件新衣服。

    再到街上的时候,李肖开始购买年货。

    那时候,市场正在慢慢开始市场化,布票已经取消,其它许多票据也不再是购物的必要条件。

    只是,市场物资还远没有后世丰富。

    在整个购物的过程中,李肖精细地算着小账。

    他知道,会计出身的白书兰对他们赚的钱一定了解得清清楚楚,超出一元钱都会引起怀疑。

    最后,给白书兰和肖木子一人买了一条毛线围脖,算是春节礼物。

    中途,李肖还跑了五家银行,取了5千元钱。

    回到家中,日用品和两条围脖放在里屋炕上,五千元钱放在角柜上。

    录音留言:【这5千元,无论兑换多少,都算我给你的春节礼物。】

    做完这些,李肖再次来到煤泥加工场地。

    “三大军”已经忙得汗流浃背。

    看到李肖过来,李红军抓起一副手套就扔了过来:

    “呵呵,来啦?来得好,生产劳动大大滴。”

    李肖接过手套也不戴,用手指点:“你们杨白劳啊?我在外面跑也是劳动,脑力劳动懂不懂?”

    “懂!懂不懂都得干。”

    刘军直起腰,一边说一边把沾满煤泥的手向李肖脸上抹过来。

    “算老衲一个。”

    王军也张开两个“煤泥爪”扑过来。

    四人正大闹间,一辆“二八大杠”骑了过来。

    “嘿!小崽子们,不好好干活,闹啥闹?”

    二八大杠上跳下一个尖嘴猴腮的小子,年龄也就比四人大出两三岁的样子,如果在二十一世纪该是读高中的学生。

    这人正是刚才生子身后的一个小弟。

    看到这小子嚣张的嘴脸,李肖不由得发出一声冷笑。

    “笑个鸡毛?”那小子直奔李肖走过来。

    “四哥,你咋来啦?”

    李红军赶快迎过去,说着地上一颗烟。

    “生子哥让我来的,咋地?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