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带存折的妖孽人生 » 第20章 倒骑驴

第20章 倒骑驴

    倒骑驴是什么?

    如果说现实中真的存在一个完美兼顾实用与浪漫的产品,那就是东北倒骑驴。

    它是山海关外的诺亚方舟,世界上没有它拉不走的东西。

    这神奇的玩意其实就是——脚踏三轮车。

    只不过常规的三轮车是蹬车人在前面,后面带着两个轮子的载货车体。

    而倒骑驴车厢在前,骑车人在后,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倒骑驴”。

    这种三轮车比普通三轮车更安全、更好操作,是八九十年代东北的大街小巷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它的大量出现,基本上是八十年代末期,在中期这东西还很少见。

    文妮在网上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李肖想要的设计图。

    【算了,我自己画吧。】

    倒骑驴的设计不复杂,就是自行车卸去前轮,加装上手推车。

    关键是,衔接处要用一个铁棍作为衔接也当做转轴。

    这样就可以使其转向角变小,又不容易侧翻。

    白书兰帮李肖找了一名焊工,半天时间就把第一辆倒骑驴制作了出来。

    为了增加承重,他们还将车体加长,将自行车后轮换成了手推车的粗轮。

    李红军看到这辆倒骑驴后,惊讶出了一串“卧槽”。

    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个好玩意,能装、省力。

    以前送煤泥一般都用130小货车或者毛驴车,成本高、养护难。

    一辆倒骑驴,成本跟汽车和驴车没法比,日常维护基本没啥费用,不用草料也不烧油,就是有点儿费人。

    少年人,最不缺的就是一把子力气和精力。

    王军坐在坐车沿,刘军坐在右车沿,李红军一按车铃“叮铃铃”,脚下用力就冲了出去。

    “慢点儿,慢点儿……”李肖站在后面赶紧大喊。

    车子调教的还挺好,蹬起来很轻,加速也快。

    不咋平坦的路,把王军和刘军顛得屁股不挨车,话也说不连贯,却笑笑成了鸭子。

    “啊——啊——”

    转弯的时候,三人惨了。

    李红军转动车把,外侧车轮瞬间翘了起来,整个车体倾斜四十五度。

    越是不稳,李红军越是奋力扭动车把,倒骑驴越是迅速转弯。

    结果,着地轮压上了一块小石头,三个人人仰马翻,被扣在车下。

    三个人嘿呦呼呦地站起来:“这玩意儿,太TMD难骑啦。”

    “知道这玩意儿为啥叫驴吗?”

    李肖看着“三大军”呲牙咧嘴的样子问。

    “为啥?”

    “因为它跟你们仨,属相相同。”

    又用了一个半天,李肖又做出一辆倒骑驴。

    这样四个人,两辆倒骑驴,分成两组,运输工具算是齐了。

    白书兰那面也进展顺利。

    洗煤厂的厂长表示:“孩子们暑假勤工俭学,应该支持。几吨煤泥,那都不是事儿。”

    第二天,四人就兴奋地跑到洗煤厂。

    把赊来的煤泥脱成煤坯,就在洗煤厂院子里找块闲地晾晒或等着冻成块。

    以前邻里互帮互助脱煤坯,玩玩闹闹一家一冬天的煤坯就脱好了。

    现在,一整天一整天的脱煤坯,四个少年人才知道啥叫“累”。

    过去东北老话儿有“四大累”——“和大泥”“脱大坯”“养活孩子”“……”

    谁说年轻不知道累,那是你干得少。来脱几天煤坯试试,腿疼、腰酸、膀子硬……一样都跑不了你的。

    每天晚上回到小屋,身体的疲惫也不会消散。

    他自嘲地给文妮留言:【放着几十倍的利润不赚,去脱煤坯。我是不是有点儿傻?】

    【大叔你的确有点儿傻,不过也没办法,不这样怎么能花钱呢。】

    他都庆幸,2023年的客房还有热水澡,大床很舒服。

    【对了,我想你帮我做一些名片,用最低廉的纸张、最低级的设计,只写业务和地址,没有电话。先来100张。】

    “兄弟们,这叫名片?”李肖把文妮给他的名片展示给“三大军”。

    “啥名片?明着骗?”刘军一脸狐疑。

    “我知道,香港来的大老板都有这玩意。”李红军眼睛又亮了。

    王军翻来覆去看了几篇:“我说肖哥,你咋知道这么多新鲜玩意?老衲着实佩服,佩服。”

    “等以后咱们赚钱了,这上面还得写上电话号码呢。”李肖淡定地卖弄。

    “对对对,香港老板都有电话号码。”

    李红军赶紧表示支持:“不过你这个比他们景致漂亮多了啊,太漂亮啦,得好多钱吧。”

    李肖接着画大饼:“以后,名片上还得写上——王军经理、刘军经理、李红军……”

    “我叫总经理!”李红军截断李肖话茬儿,大声宣布。

    “李总~~”李肖立正鞠躬。

    “李总,种儿……”王军也学着李肖立正鞠躬,偷偷向刘军眨了眨眼。

    俩人立刻同步鞠躬,嘴上齐喊:“李总,种儿~种儿~种儿……”

    “闭嘴!”李红军抬腿踹去。

    四个少年打打闹闹,蹬着倒骑驴去居民区散发名片。

    那个年代,普通百姓还不知道“扫街”“入户销售”之类营销概念。

    对上门来的小少年也没什么排斥心态,只当是学生寒假打零工。

    那时人们购买煤泥主要集中在入冬前的时段,所以一到秋天煤泥就供不应求。

    煤矿职工家庭还好,每户人家都有固定配额,还另有原煤份额。

    其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家就没有那么幸福了。

    有渠道和条件的单位发“煤票”,虽然不少花钱但有固定份额,保证过冬。

    大多数普通百姓,只能买到多少算多少,节省着用。

    实在不够,冬天再陆续想办法。

    这个城市,以河为界。

    河南是矿区,有各个煤矿井工,还住着矿山职工家庭。

    河北是非矿市区,有政府机关和其它企事业单位和住宅。

    河北的居民买煤难,忽然有人能送煤上门,价格合理,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而且小伙子们还说:“不用浪费地方储存,可以一次购买少量,随购随送,当天到达。”

    “资源与服务结合,化整为零限时配送。”

    这二十一世纪的销售理念,几天时间就炸晕了整个长河以北。

    不到三天,哥四个累死累活脱的煤坯,全卖光了。

    “不好了!”

    李红军慌慌张张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