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带存折的妖孽人生 » 第14章 阿巴拉古

第14章 阿巴拉古

    学校的大礼堂其实不大,容不下全校师生。

    学校每年的元旦联欢会都是分年级进行的。

    每到期末考试前,校园都会有一周的时间充满欢声笑语。

    这是学生们最快乐的日子。

    元旦晚会下午就要开始了,礼堂里各班的文艺委员还在争夺着节目单的顺序。

    有几个班的文艺委员觉得开场第一个节目应该选一个最好的开场节目。

    一班的文艺委员觉得浪费时间争这个没有意义:“自来就是从一班开始,这有什么可争的?”

    “皇帝还轮流坐呢,凭啥总是一班?”

    “哪个班的节目好,就用哪个班的。”

    “用我们班吧,我们班有大合唱,贼有气势!”

    刘美凤是李肖班级的文艺委员,她极力争取着。

    “拉倒吧,还大合唱?人都没几个。”

    “咋地也轮不到你们九班啊!”

    各班文艺委员们,第一个淘汰了九班。

    九班从成立那天起就不受待见。

    煤矿中学是全年级的学校,也就是从育红班到高中都有。

    在这里,小升初全班直接端。

    但中学升高中就得参加统一考试,有分数线有比例要求。

    所以,那些特别不好的学生就会被班级抛弃。

    那个被抛弃的学生,就是九班孩子。

    当然,也不能全是所谓的“小垃圾”,就调剂来了几个学习还行的学生,比如叶学文,比如肖木子,比如王小丽。

    “九班咋地啦!九班……”刘美凤有点儿想发飙。

    “停!不用争。”音乐教研组组长赵婷老师笑盈盈地制止了大家,“咱们可以击鼓传花呀。”

    一句话解决了同学们的争吵,所有节目的顺序都改成了击鼓传花,热闹还有更多期待。

    ……

    此时的李肖,饭都没吃,就跑银行柜台前去找“姐姐”。

    “姐,你看这,好看不?”

    “唉呀妈呀,啥做的呀?太漂亮啦!!!”

    女柜员摸索着手链,那设计、那做工、那手感,她眼睛都快掉出来了。

    哥就喜欢你这没有见识的样子,李肖窃笑着。

    “好看,就送你啦。”他一脸土豪的样子。

    “这,这,这可不行。”女柜员根本没想到李肖会说出这样的话,“咱俩也不熟,太贵重……”

    “姐你想多啦,不贵。”

    李肖潇洒地一挥手:“我哥从香港带回来的,那边儿便宜着呢。”

    有几个女人能经得住首饰的诱惑,嘴上说着不要,胳膊都伸出去了,手还不停地摩挲。

    推拉了好几个来回,女柜员弱弱地说:“要不,要不,姐买你的。”

    “买啥呀,我也不知道多少钱,拿着吧,多大点事儿啊。”

    “不能这样……”

    俩人正来回推托着,银行的后门突然被人拉动了一下。

    女柜员的脸瞬间变色,身体一抖,直接把手链踹到了兜里。

    一名男柜员开门走了进来。

    女柜员收起笑容:“办啥业务啊?”

    李肖也收起了大款的派头:“取钱。”

    说着,递过去存折。

    “姐,这回真取一千。”他轻松地说。

    “行。”女柜员抬头看一眼,开始写账,“要多少零钱?”

    “都要一元钱行吗?”

    “那咋不行呢。”女柜员脸上没啥表情,答应的却很痛快。

    “那,我想要那种成捆的,好拿不丢。”李肖盯着女柜员问。

    女柜员没说话,打开保险柜,拿出一整捆一元钱“嘭”地放在了柜台上。

    ……

    回到家中,李肖将那捆钱放在角柜上。

    点开手机录音:“下次,赏我一桶方便面吧,我馋了。”

    ……

    再回到学校的的时候,同学们都已经去了大礼堂。

    礼堂的主席台上,挂着“1984年煤矿中学元旦联欢会”横幅。

    天棚和墙壁挂着各种气球和彩带,窗户上贴着剪纸,后面墙的黑板上,彩色粉笔写着“元旦”两个艺术字,旁边画着几朵绽放的礼花。

    沿着南北两侧墙边,1-9个班级分成两排,摆放着桌椅和写着各班名称的大牌子。

    中间留出一大片空地,以供游戏互动。

    主席台旁边还有一排桌椅,坐的是学校领导、音乐教研组老师和矿区文工团来的人,每人手中都有记分牌。

    每年的联欢会,除了联欢还为矿区汇演选拔节目。

    领导元旦致辞之后,击鼓传花选开场节目,九班自然是没那么幸运。

    接下来就是按照节目类型,击鼓传花选班级。

    第一波是语言类节目。

    有两个班说了相声,一个班演了个小话剧,一个班表演哑剧,竟然还有一个班讲评书,一个班说山东快书,剩下三个班全都是诗朗诵。

    九班就是三个诗朗诵之一,朗诵人:叶学文。

    这一次他朗诵的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朗诵得已经算不错了,但毕竟演话剧说相声,在这种联欢会上受欢迎程度更高。

    他只得了5分,比最高分低了4分。

    “没关系的,王小丽的舞蹈肯定是最好的。”刘美凤安慰叶学文。

    又一轮鼓声响起,这一轮是舞蹈。

    花儿传到了一班。

    穿着XJ服装的三名同学从后台跑出来,女生留着大辫子,两名男生高举手鼓。

    伴奏音乐响起。

    “达坂城的石头平又圆呐,西瓜大又甜啊,那里有个姑娘辫子长呀,两个眼睛真漂亮……”

    《达坂城的姑娘》几乎是一班保留节目,年年都有。

    三个演员动作熟练,那蹲着踢腿的动作,看着都累:姑娘脑袋左右平移,肩膀纹丝不动,着实有点儿功夫,没什么好挑剔的。

    后来。

    又登场了两个班级的民族舞,虽然也挺好,可明显比一班有点差距。

    还有七班,五个男生戴着墨镜,穿着喇叭裤,一顿乱扭屁股加晃脑袋,还美其名曰摇摆舞。

    其实他们也不在乎舞技如何,博得全场一片哄笑,就高高兴兴地下台了。

    接下来轮到九班。

    “阿巴拉古,阿巴拉古——”

    音乐起,却不见人出场。

    “鸭盖了机器内亩……”

    王小丽晃着肩膀出场,黑礼帽、黑西装、黑尖皮鞋,一身男装,唇上一抹一字胡。

    “阿四妈那噶打老虎……”

    王军也出来了,不过穿着印度女人的服装,脑门上还点了红点儿,舞姿婀娜。

    “阿巴拉古,阿巴拉古……”

    男女反串,《拉兹之歌》舞蹈。

    学生们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