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再造人间 » 第三章如同天上降魔主

第三章如同天上降魔主

    林黛玉闭上眼睛,拿着簪子往面前乱戳。

    她已经忘了自己是谁,也忘了自己身在何地。

    只有那邪魔般的声音催促着她,让她不停地刺下去。

    “可以了。”

    一双大手抓住了她的胳膊,就像烧红的铁钳一般,滚烫而坚硬。

    林黛玉小心翼翼地睁开眼睛,眼前却不是血肉模糊的倭寇,而是贾敕那张清俊严肃的脸。

    两鬓如刀,眉眼如剑,皮肤却细腻得如白玉一般,不见半点瑕疵在上面。

    原道是个魔种,近看却似谪仙。

    “舅舅,那倭寇...”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别过头,小声问道。

    “死了。你刺得太慢,没赶上。”

    贾敕平静地说道。

    “啊,阿弥陀佛。”

    林黛玉转头看到地上被扭断脖子的尸体,连忙念佛号,心中却十分庆幸。

    虽然倭寇脸上也有她拿簪子戳的洞,但好歹不是她亲手杀的。

    贾敕把她的小心思看在眼里,倒也没有训斥。

    这本来就是他有意为之,毕竟是个太平世界的千金小姐,又不是巢都底层那些五六岁就能持械行凶的戾民。

    一开始药量不宜太猛,须徐徐图之。

    “少爷,我来了。”

    林黛玉正欲开口,却被一个咋咋呼呼的声音打断。

    她朝岸上看去,一个长随打扮的少年正持剑奔来。

    “这么慢,看来平日里还是练少了。”

    贾敕斥道。

    “我哪儿能跟您比啊,我要是那么跳下去,不淹死也摔死了。”

    林九叫屈道。

    “来的路上碰见两个倭寇,被我打发了,首级还放在那儿没割呢。”

    他正声道。

    “嗯。你在这儿守好他们,我去去便回。”

    贾敕点头道。

    “舅舅,您要去哪儿?”

    林黛玉急声道。

    虽然这便宜舅舅十分凶恶,但在乱局中却让人倍感安心,她已有了几分依赖之情。

    “把剩下的倭寇也杀了。神京居,大不易,正好赚点饭钱。”

    贾敕回道。

    本朝规矩,一个真倭的首级赏银三十两,这伙贼人至少大半都是真倭,倒是能小发一笔。

    至于克扣是在所难免,哪怕另一个时空中戚家军的赏银想要发足,也得靠胡宗宪和戚将军自己协调。

    不过有金陵贾家的名头,想来不会太过分。

    “舅舅也要上神京吗?”

    林黛玉又惊又喜。

    “嗯,既然碰上了,便与你们同去。我走了,林九,看顾好她们,如有闪失唯你是问。”

    贾敕纵身一跃,便跳到了岸上,几个大踏步后,便消失在巷口之中。

    “放心吧,少爷。”

    林九朝他的背影挥挥手,然后也跳到了船上。

    他的跳战之法是贾敕亲自训练的,倭寇能跳得过来,他自然也可以。

    “见过小姐,我是少爷的长随林九,您唤我小九即可。”

    林九朝林黛玉躬身道。

    “小九哥。”

    黛玉还了一礼。

    “哎呀,这可不是巧了吗?我家小姐也姓林,乃是姑苏林家。”

    王嬷嬷过来凑趣道。

    她也是人老成精,现在那位敕大爷去了,一船老小都要靠这个长随保护,自然要尽力攀些关系。

    “小人可不敢高攀。原来小姐便是林家千金,果然气度非凡,难怪我家少爷在家中也常提起。”

    林九客气道。

    “舅舅在家中提过我?”

    林黛玉好奇道。

    “当然。我家少爷常说听闻林如海林老爷家得了个女公子,生得钟灵毓秀,更兼聪慧过人。他还说,要是咱们家能有个这样的妹妹,那才是好呢。”

    林九笑道。

    他这话一分真,九分假。

    贾敕倒确实说起过林黛玉,但内容就完全不是那回事儿了。

    至少林久就听见过“狠狠操练”、“先让她每日跑十里”之类的话语。

    当然,这些他肯定是不会告诉这位林家千金的。

    听到林久的话,林黛玉心中也有几分甜蜜。

    哪个女孩儿不喜欢被人赞美,只是...

    “既然舅舅对我如此赞赏,刚刚又为何如此逼迫于我?”

    她小小的脑袋想不清楚其中缘由,只是对贾敕的神秘感又多了几分。

    “听林小哥的说话,敕大爷似乎对我们林家很是了解。只是老婆子在府中时,却未听老爷提起过敕大爷。许是老婆子耳朵不中用了,没听着。”

    王嬷嬷在一边试探道。

    “哦,是这么回事。我家老爷性情刚直,不愿和族中一些腌臜之辈同处,于是早早就搬到了乡下隐居,和亲戚之间也没了走动,只是书信来往。小姐请看,这便是荣国府老太君给我家老爷的信。”

    林久从内口袋里掏出了信,却没有递给林黛玉,而是递给了王嬷嬷。

    王嬷嬷暗自点头,心道这位敕大爷年岁虽小,对下人倒是调教有方。

    林黛玉接过书信,打开细细看了,又塞了回去。

    “果然是外祖母的书信。”

    她点头道。

    “诶唷,真是阿弥陀佛,菩萨保佑,竟能在这里遇见亲戚。真是我家小姐有福,你家敕大爷有缘啊。”

    王嬷嬷一颗心彻底放了下去,连声道。

    “不知舅舅为何上京?”

    林黛玉问道。

    信里只说了些家常话,倒是没有提及贾敕上京的缘由。

    “我家老爷已经去世,为了少爷前途着想,便恳请老太君让我家少爷寄籍荣国府,将来就在神京参加科举。”

    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林九倒也没有讳言。

    本朝的科举和后世的高考制度一般,每个地方的名额都有所不同,像神京和金陵这两大都会的名额远多于其他地区。

    因此,很多官员都会想办法把自己的子侄送到南北直隶考试。

    朝廷对这种科举移民明面上自然是不许的,不过以荣国府的权势,这点小事还不值什么。

    “原来如此。”

    林黛玉恍然道。

    她父亲便是前科探花,对科举之事自然了解颇多。

    众人又聊了些乡间趣事、扬州风情,时间不知不觉便过去了。

    期间倭寇没有来过,倒是有些浪荡子暗中窥探。

    林九以弹弓泥丸击伤了两人,其余人便作鸟兽散了。

    “少爷回来了。”

    他忽然叫道。

    远远的,贾敕从街道尽头走了过来,脚下还拖着什么东西。

    待他走近了再看,原来是一条酒楼的幌子,被他扯了下来团成一个袋子。

    那幌子本是白底黑字,却不知里面装了什么,白布全都染成了红布。

    “少爷,这里面是?”

    林九隔着河水问道。

    “人头。”

    贾敕举起袋子,血珠砸在青砖上碎成八瓣。

    那袋中的人头受到挤压,红布之上隐约可见面目,可怖至极。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不知为何,林黛玉的脑海中忽然冒出这两句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