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妆卷浮沉 » 第32章 嘉奖

第32章 嘉奖

    又过了几日,梁氏带着玉儿在花园散步,突见飞来几只喜鹊在树上叽叽喳喳的鸣叫着。玉儿见了,在母亲面前显摆道,“听闻喜鹊登枝代表着家里会有喜事啊!”梁氏笑着点了点玉儿的额头说,“就你啥都知道。”

    次日,赵毅的侍卫突然来报,“恭喜夫人,刚接到兵部消息,大人因剿匪得力,再加上本次护卫贡品有功,擢升为正六品昭武校尉并右卫大夫。大人说今日在酒楼宴请各位同僚,将晚些归家,特让我前来禀报。”

    梁氏想到昨日刚看到喜鹊儿飞入家中,今日就有好事登门,自是喜不自胜,“好,好,辛苦你了。”然后让冬梅给拿了一个厚厚的红封给到来人。

    送走报信的人后,阖府上下忙向梁氏恭贺,梁氏欢喜不已,“好好,李管家,安排下去,全府上下打赏一个月的月钱。”那些仆妇小厮们欢欣雀跃,干起活来更是动力十足。

    此时,玉儿正跟着张书颜读书,课间休息时,杨嬷嬷来报赵将军擢升为正六品官员的喜讯。玉儿听闻,开心不已,骄傲的和书颜说道:“夫子,我父兄可厉害了,听我大哥说,这次他们执行公务,剿灭了百余名水匪,听说那一块的漕运河道现在可太平呢!”

    赵家治军严明,在军务上勤勉尽力,打击盗匪方面也是全力支持县衙公务,百姓对赵家军也是赞不绝口。正因如此,当时县令夫人推荐去赵府授课时,张书颜也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张书颜发自内心的赞道:“赵将军治军严明,保得百姓一方平安,获得百姓敬重;此次能得擢升,确是众望所归。”

    玉儿听得夫子称赞,更是得意,“夫子,我决定了,以后我也要像父兄一样,保家卫国,做个大英雄。”

    张书颜听得玉儿的豪言壮志,笑了起来:“玉儿,你的想法很好,可是女子大多体力和谋段不如男儿,这些朝廷之事还是让那些男子去做,咱们女子在家管好内务,辅佐好家族方是正道。”

    玉儿听了张夫子的话,心中不服,于是说道:“可是夫子,戏文里不也有唱吗,什么木兰替父从军、妇好伐羌,她们都是女英雄呢。而且听说唐朝的平阳公主统领‘娘子军’建功立业,辅佐其父攻破长安,结束了乱世,建立了唐朝。听说她还是唯一一个采用军礼殡葬的女子呢。”

    张书颜笑道:“玉儿,这毕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有些还是话本里的,不能完全当真。再说本朝虽然允许女子读书,可没有女子参与朝政的先例。”

    玉儿略感低落,“听我娘说,以前咱们在边关的时候,每年秋冬之际,外敌都要来犯打劫烧杀一番,虽多为小型战事,但仍有伤亡;此时,虽然女子不能外出杀敌,但是都承担着防守、后防支援、救治伤员的事务,谁说女子没为朝廷出力呢?”

    张书颜看着玉儿,心中感慨。说来,她自小生活在江南,江南富庶,偶有匪患,总的来说还是安稳的。因远离北方边境,故而不大了解边关情况。加上本朝建朝至今,北方战事胜少败多,且多次进贡割地赔款,财库吃紧,赋税加重,故百姓多有微词。

    那张书颜虽爱读圣贤书,但从未出过州府,故而也只是了解江南这一块的风土人情,对外面的时事也只是道听途说,难免有偏颇的地方;今日听得玉儿所述,方知边关百姓有多苦。

    张书颜心中不禁对将士们以及边关百姓多了一份敬重,说道,“玉儿说的对,看来是我迂腐了,保家卫国不分男女,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北方来敌何愁不退。好了,咱们继续读书吧,你看那些你敬佩的女英雄们哪个不是虚心好学的,否则怎么能明白何为谋段,又如何用兵如神呢~”

    “是的呢。”听到夫子所言,玉儿又开心起来,认真读起书来。

    随着赵毅官职的晋升,这几日来府恭贺的人是一拨一拨的,梁氏又是接待,又是摆酒的,很是忙碌了几天。好不容易歇了两天,中秋节又要到了。

    这日,张书颜回到家中,一进门,家里的小土狗就摇着尾巴迎接她进了屋。

    “母亲,我看小黑又长大了一些,是不是要把它给拴起来啊,免得到处乱跑,要是咬到人可不好了。”张书颜和母亲商量道。

    “一会等你弟弟回来,让他去弄好了。对了,书颜,马上中秋节就要到了,是不是要开始准备节礼了?”张母问道。

    张书颜想了想,心中盘算着,乡下的果子已经成熟了,那些梨子、石榴等都长势喜人,而且甜的很,再买些点心等,正好可以拿来走礼。族长家和县学里教导弟弟夫子的节礼比其他亲友又要丰厚些,额外添加十斤猪肉,两坛酒。

    因张书颜的差事是李县令的夫人推荐的,故而为了感谢张家也准备了节礼,只是毕竟是李县令家,送些什么倒是还没有考虑好。

    “母亲,基本都按照往年的标准来就行了,只是县令夫人帮我介绍到赵家教学,束脩也丰厚,正好借此机会谢谢她的举荐之恩。只是到底送什么节礼,倒是挺让人发愁的。”张书颜愁道。

    以前张举人还在世时,家里的节礼打点都是张母他们商量着来的,只是这两年来张母身体不好,再加上家中有孝,故而这两年的人际往来相对较少,也很简单,故而多是张书颜做主。但是张母毕竟曾是举人娘子,见识自然要比张书颜多。

    张母笑道,“咱家是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我想咱们在巧思上做文章。文人多风雅,去年你弟弟去山里游玩不是找到了两株兰草吗,还是比较少见的‘玉簪’品种。这一年来你精心培育,长势喜人,兰花又被誉为花中君子,到时候你拿一盆送给李夫人,再将培育的方法写下来给到她家的花匠,岂不正好。”

    书颜听了母亲的话,茅塞顿开,“对啊,母亲,到时候再配上咱们自家产的果子,一篓螃蟹和一份本县彩蝶斋的上好点心正好凑齐四样一并送去。”

    “对了,母亲,梁夫人对咱们也是多有照顾,上次您病着,还特地送了不少物品到咱们家,咱们不是商量了趁着中秋给赵家送些节礼以示感谢吗!正好,那苏绣屏风也装裱好了,到时候定好时间,直接让绣坊送过去,其他的果子、螃蟹和点心与送给李县令家的一样就行了。对了上次不是让书杰托人寻了几只小白兔吗?正好,也给玉儿单独拿过去。”张书颜一样一样安排着。

    张母看着女儿,心里有种“吾家有女已长成的自豪感”,笑眯眯的说道,“是的,就是这么个理。”

    安排好一切,张家姐弟也开始为送节礼忙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