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妆卷浮沉 » 第22章 贴心

第22章 贴心

    玉儿吃过早饭,去给梁氏请安。一路行来觉得家里的氛围怪怪的,那些仆妇走起路来、干起活来都比平时轻巧了几分。

    走到厅堂门外玉儿听见冬梅姐姐劝说的声音:“夫人,您清晨的时候就没吃多少,现在好歹在用点吧,可别饿坏了身体。”

    此时小丫鬟已经瞧见了玉儿,立马行了一礼,然后进去禀报到:“夫人,小姐过来给您请安了。”

    梁氏说道:“快让她进来,冬梅,你将餐食先撤下去。”

    梁氏抿了抿头发,挤出一丝微笑,端坐着迎接女儿的到来。

    “玉儿给母亲请安。”小人儿有模有样的行着礼。

    梁氏张开双臂说道:“快过来!”

    玉儿笑着,小跑到着扑到母亲怀里,仔细端详了一小会,撒娇道:“母亲,刚才看到冬梅姐姐将餐食撤了下去,可是我看见您都没怎么吃,是饭菜不合您的胃口吗?”

    梁氏心情焦虑自是难以下咽,可是有不能明说,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可能是这两天天热,所以吃不下,过些时候就好了。”

    “那玉儿给母亲扇扇风,”说完硬是让夏荷取了把小团扇来给母亲打起扇来,“母亲,怎么样,有没有凉快些。”

    梁氏心里宽慰了不少,笑眯眯的说道:“谢谢玉儿,我好多了。”

    “还有,上次我胃口不好的时候,您让人给我熬了酸梅汁,我喝了后立马能吃两碗饭了呢,夏荷姐姐,一会让人熬了送过来。”

    “是,小姐。”夏荷笑着出去了。

    看着玉儿办事一板一眼的样子,梁氏不经被逗乐了,“玉儿,别扇了,到母亲这儿来,累不累?胳膊酸不酸?”

    “我给母亲扇扇风,哪里会累呢?古有王延扇枕温被,仅有玉儿给母亲扇扇。”

    梁氏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我的玉儿长大了,懂得孝顺母亲了。”

    玉儿感觉母亲的心情明显好转,又背了三字经,千字文,仅为博母亲一笑。

    在玉儿的陪伴下,梁氏渐渐定了心,朝廷上的事情已经落定了,再烦恼也无用,还不如像以前在边关一样,打理好内务,让赵毅父子心无旁骛,全力在外拼搏。

    “玉儿,过几天,爹和你大哥要去杭州公干。我要帮他们打点行李,午后过来帮帮我好吗?”

    玉儿捂着小嘴嘿嘿一笑:“怪不得您今天胃口不好呢,原来是爹爹要外出啊,母亲您放心午后我一定过来给您帮忙。”

    梁氏笑着点了点玉儿的额头:“你啊,人小鬼大。”

    午后,玉儿强忍着困倦陪着梁氏准备物品。

    梁氏先给他们父子俩每人收拾出几件夏日穿的长衫,都是今年新作的款式;还有几件里衣,又觉得天气热恐怕里衣不够换洗的,又取了几匹上好的白绫布准备在给他们各做几套。

    “玉儿,你帮母亲看看是否还需增加些什么?”梁氏总感觉今天的脑子不够用。

    玉儿突然想到上次看到大哥穿着靴子破了个洞都没发现,就这么大大咧咧的穿着走路,实在太好玩了。“娘亲,不如咱们再准备几双靴子吧。”

    “对的,在外不像在家里可以随时换洗,是要多准备些鞋袜。”梁氏赞赏的摸摸了玉儿的双丫髻。

    忙忙碌碌中,梁氏的心绪逐渐定了下来。

    晚上吃饭时,梁氏又整了一大桌子菜,都是赵氏父子喜欢吃的。看着一家子吃的正香,梁氏喃喃道:“不知道志儿现在到哪里了?”

    本来玉儿就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原来是二哥不在家。于是问到:“母亲,二哥呢?”

    “你爹让他出去办事了,过几天就回来。”梁氏答道。

    赵毅给梁氏夹了她最爱吃的莲藕,宽慰她道:“估计快到寿州了。放心吧,这一段路途还是相对太平的,沿途都是大镇,还有不少驿站,不会有事的。”

    赵强看母亲进食较少,也安慰道:“母亲,二弟武艺不错,人又机灵,你放心吧。”然后,贴心的给母亲盛了碗鱼汤:“母亲,多喝点鱼汤,可鲜了。”

    梁氏接过汤碗喝了,鱼汤确实鲜。

    此时,玉儿有不开心了:“大哥,我也要喝鱼汤。”

    “好好好,哥哥给你盛一碗。来,要小心烫啊。”

    夜色渐深,玉儿早在睡梦中遨游了。书房内确还是灯火通明,赵家父子还在商讨军务,反复推演。梁氏担心父子俩半夜会饿,于是让人煮了莲子羹送了过去。梁氏还在想不知道赵志现在是否找到住宿的地方了,是否住的惯?

    另一边,赵志等人马不停蹄赶到寿州,本打算即刻渡河,可惜天色已晚,船家不敢冒险,于是几人在县里先住宿一晚,待次日一早在渡河北去。

    几人来到客栈,那客栈不大,只是三层小楼,后面院落里还有一个马厩,给过往客商的马匹歇脚所用,各项设施倒也齐全店面也是干净整洁。一楼可以用餐、二楼以上是住宿。于是几人要了一间上房,三间普通客房,钟小四因需贴身伺候,因此房间和赵志的离得不远。

    钟小四让小二将马匹牵到马厩并叮嘱道:“这几匹马要好生照料,记得草料里面要拌上黄豆,水要饮足。诺,这是赏你的。”说着,钟小四赏了他十个铜钱,那小二开心的忙活去了。

    几人先到房间将行李放下,然后就下楼直接在客栈就餐,此时已经过了饭点,饭厅只有稀稀落落的两三桌人。

    今天一天大家都在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午膳也是在路上将就着吃了些干粮和肉干,于是赵毅吩咐钟小四多叫点好菜招待大家。

    “李大哥、张大哥,辛苦两位护卫我去京都,今儿个咱们好好吃一顿,待事毕后我再带坛好酒咱们好好喝一次。”赵志抱拳谢道,两位护卫连忙回礼,连称不敢。

    此时钟小四问起店家:“小二,听说这边是豆腐的发源地,有没有什么特色菜式?”

    小二赶紧介绍道:“客官,天热豆腐经不住放,别说已经卖完了,就是有也不敢给您吃,若是吃坏了肚子可不好了。如果真的想尝尝,不如明儿一早来碗豆腐脑,淋上由木耳、黄花菜、鸡丝烧制的浇头,在配上咱们当地的烤酥饼,那滋味真的好。”

    “那还有其他菜式吗?”钟小四继续问道。

    小二回答道:“正好今儿一早摔死了头牛,所以今日大厨做了些卤牛肉,味道不错。还有当地特色牛肉汤,这牛肉汤可是独一份的,其中还有一段典故。”

    赵志颇感兴趣:“是吗?说来听听。”

    只见小二立马眉飞色舞的说道:“相传当年太祖行至此处,攻打反贼,因缺粮兵士力气不济,此时咱们当地的老百姓宰杀了耕牛熬成肉汤进献给大军,结果就因喝了咱牛肉汤,力气大增,一举拿下反贼。”

    “原来如此,还有其他菜式吗?”钟小四接着问道。

    “那就是其他的家常菜了,有烧鸡、煎小杂鱼、红烧肘子等。”店小二介绍到。

    “那好,上两斤卤牛肉、四碗牛肉汤、一只烧鸡、一个煎杂鱼,蔬菜看着来一盘,在来些米饭馒头。”钟小四说道。

    “好嘞,马上就来。”小二立马去下菜单去了。

    过了一会,饭菜陆续端上来,那牛肉汤内加了胡椒、大葱和香菜等,喝了一口果然胃里暖暖的。一碗下肚,几人出了一身汗感觉暑气都消散了不少。吃饱喝足,赵志让钟小四打赏了小二,又让店家送些热水去房间,然后四人上楼准备歇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