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崛起吧打工人 » 发光

发光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转眼间,就到了开学的日子,那是林引等待了一千个日夜的时刻啊。

    真的没想到,完全想不到,林引,出走社会“几十载”,居然还能回到象牙塔般的校园,简直就跟做梦一般。如果是梦,那就永远不要醒来。

    这一次,林引是有目的性地入学,读书,她发誓,不再如傀儡一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好好表现,努力表现,争取留校,哪怕是当个辅导员,或者图书管理员,都是可以的,她追求的,只是大学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最好是能当个大学老师,这是她最最理想的职业目标,但如果不可以的话,留在大学里面任职其他边缘岗位,也是可以的。林引也知道,在现如今的社会,高学历遍地都是,如果只是一个研究生,要当大学老师,基本不太可能,所以,她的计划是,能留在大学,谋个一差半职的,然后,继续考博。如果能够取得博士学位,留校的机会就非常大了。但是,博士没有那么好读的,她也知道,所以,没多想,就最低限度,留在大学谋个一差半职的就可以了。

    为什么她这么想留在大学?大学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生活环境啊!人们花几百万,几千万去买商品房,买大平层,买大别野,也买不到一个如此配套如此完美的环境。它有着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食堂,它有着浩如烟海的图书,体育馆,运动场,超市,菜市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道路宽敞人流少,房子错落间距大,最关键是,人文环境。你基本不会看到随地吐痰的人,也不会看到满口脏话的人,大学生的素质普遍都非常高,也尊师重教。所以,你的身边,全是文化人,有素质的人。试想,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大学里,从小在大学里长大,那么,他随时可以去听各种专业课堂,各种选修课堂,浸泡在那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才是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以前我们对大学,只能靠图片、靠视频、靠幻想,而他们呢,从小就生活在里面,可想而知,一定气宇不凡。这是林引心中最为理想的生活环境。

    于是,林引,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专业上积极钻研,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课外活动上,踊跃参与各种竞赛,努力获得更多的奖项。这些,都是可以为她留校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最关键的,是寻找到一位优秀的老师,然后努力“拜入”他/她名下。不要误会,绝对不是通过旁门左道、邪魔歪道,而是通过她本人的努力、向上、理想、追求,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青睐,那么,留校的可能性就更加大了。

    这是林引第一次带着如此强烈的、明确的目的去做一件事,这么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带着目的靠近过任何一个人。虽然她做很多事情都有一个一定要做好的目的,但这个目的,针对的都是事,并非人,“对事不对人”,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刻意要接近谁、讨好谁的人。但这一次,包括以后,她都会这么干。不损人也利己的事,何乐而不为?自己过的好,自己身边的人才能过的好。

    她终于开窍了,懂得运用环境为自己助力。凭借着她真诚、努力、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她在各种比赛中都能够获得一些名次,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起码排上队了。在这两三年的大学里,除了吃喝拉撒,她从不干一点儿跟学习无关的事。有男生喜欢她,想追她,向她示好,但是她呢,沉迷学习,无法自拔,根本连看都不看一眼,爱情对于她来讲,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了,她发现,生命中,爱情并不是最重要的,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当有一天,你的坚持成为了你的习惯,当优秀已经成为习惯,一切就都没有那么难了。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她修炼成为了一个受到老师青睐的学生,逐渐绽放光芒。

    研究生毕业后,她顺利留在了学校,当上了一名辅导员,同时也有机会上一些思修课、就业课等一些专业性要求不是特别强的课。因为很多研究生,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上了研究生,大部分还是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的精彩的,所以通常不会考虑留校,毕竟,林引曾经也是这样的,人啊,不撞南墙,是不舍得回头的。

    由于她可能是大学里为数不多的真正在外面上就过业、上过那么多年班的人儿,受到过社会无情地残酷地鞭打的人,所以上起课来也特别地有精神、有灵魂。原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她在课堂里,用她自身鲜活的例子,用外面真实的残酷的竞争,鼓励学生们一定要学有所成,才能够过上舒坦的日子,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最重要的追求是,无悔。情真意切,字字入心,并且她也擅长自黑,尊人贬己,风趣幽默,加上形象也还不错,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也帮助很多迷茫的、颓废的大学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受到很多学生的广泛好评。

    渐渐地,学校也给她更多的机会去上课,当然,她也非常地珍惜,备课,演练,课堂设计,互动技巧等等,任何能够使课程上得有效而精彩的环节,通通不会省掉。每一次课前,她都会提前在脑海里演练课堂的走向,并记下关键点、提醒点,而每一次课后,都要复盘,思考,总结,找出优缺点,所有这些,为的就是下一次课堂能够越上越好。凭借着这样的坚持、毅力和努力,她的课越上越好,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欢。

    接下来,学校给她开了选修课,课程一开抢,就秒没了。于是,有些抢不到课的学生,就直接去到她上课的课室,早早地去霸占位置,为的就是能听到她讲课,以至于在后来,每次课堂都得提前点名,但不是为了抓逃课的同学,而是为了让没有抢到课的同学,把位置让给抢到课的同学,可以称之为,清场,这个没有办法。然后后来,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景,大家拿着长脚凳坐在课室边缘上课的情景。

    在小学,在初中,在高中,因为面临着升学率的压力,老师们或多或少都会有点“讨好”学生,这是褒义词,意思就是,为了能使更多的学生认真上课,老师们会有意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也会考虑到学生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的指导。但是在大学里,学生们都是成年人了,很多事情得靠你自己想,自己解决,所以就导致了,大学课堂,特别是文科课堂,老师们就跟念经一样,鲜少考虑学生们是否能够吸收,是否感兴趣。但这也不能怪老师,成年人,确实也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所以,很多课堂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来讲,也就索然无味了,激荡的心,平静的课堂,注定是无法产生“共鸣”的。而林引的课堂,是运用了中小学课堂特点,运用“社会课堂”的影响,结合大学生特点而开设,在大学众多的课堂里,是别具一格地存在,自然就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好评。

    一个大学里,只有少数这样的课堂当然不够,所以,一学期过后,相关领导看到了林引课堂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成立了一个创新课堂研习组,任林引为小组长,旨在通过培养越来越多像林引一样授课风格的教师,促进教学质量越来越高,提高学生们的满意度,对整个学校的教学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有想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都可以报名。林引要做的,就是跟听小组内教师的课堂,给出指导意见,并监督改善情况,逐渐培养更多的受学生欢迎的大学教师,再从中选择更优者,继续指导其他教师。这样一来,林引就需要减少本人授课的时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指导工作上了,也需要输出更多的报告和实践成果,变得越来越忙。

    慢慢地,林引一周可能就只有一两节课可以亲自上课了,还是她在百忙之中抽空出来上的。刚开始,林引的课程减少,学生们怨气很大,甚至反馈到了学校领导处,还在学校官网留言、评论,学校还专门为此开了专项答疑会。学生们了解到学校背后的用意之后,他们也就明白了学校的用心良苦,的确,一个林引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林引,才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创新课堂小组运转得越来越生熟,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到半年,学校领导就放心地把它交给林引全权负责,林引成为负责人。同时,除了培养更多的授课教师之后,这个小组,也逐渐增加了其他职能,就是培养学校里面师范生,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具备更大的竞争力,获的更好的就业选择。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忙的职业之路,就连寒假暑假,林引都在为这个项目劳心劳力,身体上精神上都越来越疲累。

    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忙过头了,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林引的脑海里,突然蹦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