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蓉大爷:开局打死贾珍 » 第三十三章、流言蜚语

第三十三章、流言蜚语

    夜已经深了,贾蓉依旧在书房,一边改先前的书稿,一边等秦辉回来,帮他校订新的书稿。

    大概亥时初牌,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从外面响起。

    这脚步声贾蓉很熟悉,知道是尤氏的丫头银蝶儿。

    果然,不多时就见银蝶儿端着个托盘进来,托盘上是一只精致的瓷碗。

    银蝶儿笑道:“老爷,老太太听说你还在用功,让奴婢给老爷奉粥。”

    老太太…

    三十岁出头的老太太,不到二十岁的老爷,太太…

    贾蓉心里止不住吐槽。

    不过这也没办法,这些称呼更多是表明身份而非年龄,他是宁国府当家人,自然就是老爷,以他为中心,他老婆就是太太,比他大辈分自然就是太爷老太太之类。

    自从上次帮了尤氏,尤氏很是感激,与他和可卿变得亲密起来,夜晚时常让丫头给他奉粥,若不亲眼见他吃完,银蝶儿是不会回去的。

    所以贾蓉也不多说,端起粥来,细细得吃尽,随后将瓷碗放回托盘,问道:“听说老太太最近身体不适,可请太医看过了?”

    银蝶儿回道:“已经请王太医看过,王太医给开了几味药,现在正吃着。”

    贾蓉点点头,说道:“王太医医术精湛,有他给诊治,料想无碍。”

    他说要,却见银蝶儿欲言又止。

    贾蓉问道:“你要说什么?”

    银蝶儿嘟起嘴,说道:“老太太亲戚心病,若不除了病根,纵然吃药,一时恐怕还好不了。”

    贾蓉奇道:“她有什么心病?”

    银蝶儿道:“老太太不让奴婢说,怕惹老爷烦心。”

    贾蓉笑道:“不让你说,你还不是说了,快别废话。”

    银蝶儿脸上露出愤然的神色,说道:“还不是府里有人在乱嚼舌根!”

    “嚼什么舌根?”

    银蝶儿道:“就是胡乱编排老爷和老太太…”

    她脸色一红,没好意思说下去。

    不过贾蓉明白她的意思,肯定是府里有仆人在传他和尤氏的风言风语。

    他已经在尽力避免这这种事,没想到还是逃不脱。

    他问道:“是谁在传?”

    银蝶儿道:“奴婢也不知道,是上次老太太从太太屋里回去,听到院门外有人乱说,等她出去查看,却不见了人影,也不知是哪个多嘴的,老太太听了又羞又臊,晚上抹了会子泪,一夜都没睡好,第二天身体就不好起来了。”

    贾蓉道:“以后听到有谁乱传,你来告诉我就是,你回去劝劝老太太,让她放宽心,不要多想,这府里的人就爱多嘴多舌,若因为有些流言就这个样子,以后也不用好好过了,我知道她最近处境艰难,请她相信,人们见她立身正派,流言自然就平息了,不要因一时的非议而心中不安。”

    银蝶儿答应一声,多谢托盘退出书房。

    贾蓉提起笔想再写张仿,可想到银蝶儿方才所说的事,不由得把笔搁下。

    他也有些无奈,这种流言蜚语真得只能靠时间平息,他若大张旗鼓追究,反而像是将流言坐实一般。

    在书房坐了一阵,秦辉从外面走进来。

    贾蓉见他脸色阴沉,情绪沉郁,心中有些奇怪,问道:“不是去访友吗,怎么看着有心事,可是朋友有为难的事?”

    秦辉听他语气涵着关切,他明白,若自己真有这么位有难事的朋友,自己向贾蓉请求帮助,他必定会不吝惜出力相助。

    他方才几乎被黄启圣说得动心,这时动摇的心又坚定起来,贾蓉对自己恩义兼尽,他不该把自己对官兵的仇恨牵连到他身上。

    秦辉道:“我那友人家资颇丰,虽然逃难来到京城,但生活可保无虞。”

    贾蓉有些奇怪,既然家资颇丰,为何需要逃难。

    他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

    秦辉沉默一阵,说道:“今年春天,官兵追剿流贼,路过友人的庄子,带兵的总兵放任手下官兵奸淫掳掠,朋友的妻子被官兵糟蹋,人头割去充功,朋友不忿,想讨回公道,反而险些吃一场官司,他心灰意冷,这才离开家乡,来到京城。”

    贾蓉心中凛然。

    他早就听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话,可还是没想到乱世竟然可以这么惨烈,人命可以这样轻贱。

    京城毕竟是一国之都,它的表面繁华,遮掩了太多东西。

    贾蓉问道:“官兵烧杀抢掠的事多吗?”

    秦辉显出一种似乎讽刺,又似乎痛恨的神色,说道:“官兵有时候比流贼还蛮横,有时候流贼到一处庄子,烧几间房子,吓唬百姓交出粮食财物,等流贼一走,官兵姗姗来迟,将百姓藏在地窟墙洞的存粮全都搜刮一空,然后放火将正座庄子烧个精光。”

    贾蓉叹息道:“怪不得各地反旗一竖,百姓立即应声而起,云集响应。”

    秦辉眼睛一亮,问道:“你也以为流民造反是正当的?”

    贾蓉感觉他情绪有些激动,不由得奇怪地看他一眼,说道:“子显,这话你只可以在我这里说,京城不比别处,若被有心人听去,是要吃苦头的。”

    秦辉方才只是一时激愤,这时也自悔孟浪,听到贾蓉如此告诫,感激地向他拱拱手。

    贾蓉身为现代人,自然不觉得农民起义有什么不正当的地方,但是话却不能这么露骨,他叹息道:“总要让人们能活下去啊,到活不下去的时候,有什么不能做呢。”

    秦辉听他语气里有对百姓起义的同情,心里也非常高兴。

    贾蓉道:“不说这些了,这是最后几页稿子,你帮我看看,可有不妥的地方?”

    说着将早就预备在旁边的稿子递过去。

    秦辉郑重地将稿子接过去,仔仔细细看起来,很快便被吸引进去。

    依照他自己的志愿,倒宁可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白天教授生徒,晚上抄写经书,挑灯夜读,虽然如今遭受凌辱,心中被仇恨充满,投身于义军之中,可他心中从没有一天平静,只有这时翻翻稿子,让他仿佛回到了曾经平静的生活。

    看完稿子,秦辉仿佛饮过佳酿,食过肥甘,脸上尽是满足的神色,他赞赏道:“老爷这书写成,足以与往圣先贤并肩而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