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十五章 同生共死

第十五章 同生共死

    且说,一开始,朱慈烺面对乱兵,确实心中恍惚,完完全全就是把他们当成了不可调和的敌人。但听完常登贵的话之后,他立马就醒悟了。

    如果李建泰这个督师靠谱,真的有领军的能力,这些京营将士能沦落至此吗?如果他们不是还心向大明,至少是不愿意从贼,早就去北京或者天津投诚大顺了。

    要知道,身处乱局之中的普通人,其实是看不清楚天下大势的,绝大部分都是随波逐流。

    而生来就被灌输的忠君思想,仍旧在这个时代的普罗大众心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部分京营将士,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愿意投贼降顺的。

    至于南下的途中劫杀商队,对于此时的明军来说,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这就是明末的现实!

    所以,想明白了这关键的几点之后,朱慈烺当即便转变了策略。

    他可是大明的皇太子,很快就是大明的皇帝了,手下还有二十四个战力强悍的精锐甲兵,想要招揽几十个溃兵,特别是这些溃兵,还有他急需的马,无论如何都是可以一试的。

    如果他选择放弃手下这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一路追随的护卫,独自逃跑,到时候再被抓回来,那时候才是真的毫无还手之力。

    作为大明朝廷当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他如今既拥有着武力反击的能力,又可以用江南财富许诺,那何必自毁长城?

    而如果能收编这几十名有马的精锐京营,至少可以确保他在面临顺军地方部队围堵的时候,有全身而退的实力。

    换言之,若是一切顺利,只需要几刻钟的时间,就能转危为安了,而不是生死相搏,求一线生机。

    不过,在试探出这些溃兵对大明的忠心之前,朱慈烺还不能直接暴露自己太子的身份,不然就很有可能自投罗网了。

    李邦华曾经是大明的兵部尚书,还主持过崇祯初年的京营改革,大大提升了京营的基层士兵,特别是那些精锐老兵的待遇,他的声望是足够的。

    朱慈烺也正是考虑到这点,所以才决定将李邦华派出,现在除了他以外,唯一还有可能镇得住这些乱兵的,就是这个前兵部尚书了。

    至于常登贵,个人勇武确实强悍,但是资历太浅,一个小小的京营百总,如今手上的兵又没有对面的多,凭什么压得住这股乱兵?

    而周世显,锦衣卫百户,驸马都尉的头衔,在溃兵之中,可没有什么威慑力。

    事情紧急,朱慈烺简单说明了自己的考虑,李邦华听后,完全没有任何畏惧之心,当即又拱手抱拳应了下来,一脸决然道:

    “殿下放心,老臣当初执掌京营的时候,革除弊政,落实粮饷,不曾有失公允,在将士之中,也是有些人心的,今天便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绝对不会让他们乱来。”

    “只要咱们一会足够强势,他们便不敢贸然出手,等找到机会和谈,本宫亲自陪您去,他们绝对不能轻易动您一根毫毛。”

    朱慈烺微微皱眉,紧接着又扭头看向林昌峰兄弟俩道:

    “若是他们对大明还有忠心,必然不会为难孟翁,事情便可以谈,但若是已经毫无忠心可言,那你们两个就立刻出手,直接斩首对方领头的军官。”

    “喏!”林昌峰兄弟俩眉头都没眨一下,便立刻接下了任务。

    “殿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李邦华听罢,心中猛然一惊,他震撼于朱慈烺的胆识之余,却是当即反对道:

    “老臣既去,事情很快便能见分晓,殿下千万不可再以身犯险了,那些乱兵说不得会做出什么事来,若是伤着殿下,老臣如何对得住陛下,对得住大明的江山社稷?”

    但朱慈烺却是直接摇头道:

    “局势崩坏至此,哪里还有什么千万不可的?我是大明的皇太子,就算战死沙场,也绝对不做苟且偷生之事,本宫和一路追随,出生入死的诸将士,本就应该同生共死。”

    要知道,李邦华虽然德高望重,但在这乱世,如果遇上了硬茬,份量还是不够的,但是如果是他这个皇太子亲自出马,对方或许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纲常法纪,早就根植人心,皇太子的身份虽然不能百分百有效,但一定比李邦华这个前兵部尚书有用。

    李邦华的作用,主要是在不刺激那些乱兵的前提下,试探出他们的忠心。如此一来,朱慈烺才好决定是不是要亮明身份。

    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作为这支护卫小队的实际统帅,必须要拿出气魄来,不然如何能让这些将士为自己效死,杀出一条血路?

    朱慈烺不是冲动的人,更不是缺乏勇气和魄力的人,曾经的军旅生涯早已经将他的勇气,魄力和耐性都磨砺出来了。

    “殿下......”

    李邦华原本还想再劝,但话到嘴边,却是无奈地叹了口气,朱慈烺说的没错,局势崩坏至此,哪里还有什么千万不可?

    而周世显,常登贵,林昌峰,林昌平几人,早就被朱慈烺说服了。或者说,朱慈烺这几日来的表现,早已经在他们心中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威信,他们相信眼前这个年轻的太子。

    两人说话间,常登贵和周世显手下的士兵全都已经披好两层甲,在朱慈烺四周摆开了阵势,而四面合围的京营溃兵,也已经来到了距离他们两百多步之外的地方,

    不过,这些乱兵并没有直接发起进攻,而是缓缓停下来整理了一下队伍。几个全副武装,头领摸样的军官,正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什么。

    他们虽然占着兵力优势,但除了马多之外,武器装备其实不如朱慈烺麾下的护卫,特别是做不到一人双甲,自然不敢轻易搏命。

    这一点,完全在朱慈烺了预料之内,剩下的就看对面的胆识,以及他们的应对了。

    “好了,孟翁,时间紧迫,多说无益,按本宫的命令来。”朱慈烺厉声肃目,不怒自威:

    “一会本宫扮成五军营的百总,和林昌峰,林昌平同你一起过去。本宫倒要看看,他们有多大的胆子!”

    “微臣遵命!”李邦华闻言,当即拱手拢袖,弓腰以对。

    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如此胆识气魄,如此少年英豪,居然是大明的皇太子!

    活了七十年,宦海沉浮几十载,可以说是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的李邦华,在满朝文武,衮衮诸公中,都可称之为“忠烈”的李邦华,却第一次不知道自己是该欢喜,还是该悲叹。

    一方面,有如此英明神武之主,大明终于是有救了!

    可另一方面,想到如今的局势和自己的一大把年纪,他又不由得生出几分悲凉来。

    若是此君早生二十载,这天下间的宵小如何猖獗至此?东虏又怎会肆虐辽东数十年?千百万黎民又如何艰难困顿,流离失所?

    若是自己晚生二十载,又如何不能辅佐明君,征战沙场,封狼居胥,恢复先祖荣光,教那胡马不敢度燕山?

    可惜啊!

    很快,朱慈烺便披上两层甲胄,手中也换上了一柄打造精良的厚背戚刀,看着对面迟迟没有行动,他随即示意常登贵派人前去交涉。

    而不出他所料,对面在听到这是兵部尚书,左都御史代天子南下巡视的队伍之后,几个领头军官之间,当即就出现了分歧。他们在表明自己是三千营的兵马之后,还主动提出了要见一见李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