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驭澜 » 第三十七章 以一敌众力争

第三十七章 以一敌众力争

    萧光耀面皮一阵抽动,压抑住心中怒火,冷言说道:“这只是外臣的个人观点,还请殿下解答外臣的疑问。”

    “萧议郎,正常的朝代更迭和谋逆叛乱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南宫云朵微笑着说道,“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不支持他的国君,起义推翻暴政建立新朝,那就是正常的朝代更迭,顺应历史之潮,可以被历史和世人所接受。反之,百姓安居乐业,国君爱民如子,臣子却弑杀国君,意图篡权夺位,置苍生于水火,那就是谋逆叛乱,不会被历史和世人所接受。本宫这样讲,萧议郎可认同?”

    虽然南宫云朵说的有理有据,但萧光耀岂会甘心,自辩道:“殿下,您可以有您的观点,外臣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您总不能强迫外臣接受您的观点吧?”

    “本宫自然不能强迫萧议郎改变想法。”南宫云朵淡然说道,“萧议郎既然觉得自己的观点很对,可敢将你的高见说与上国陛下听?看看上国陛下会有怎样的理解。”

    南宫云朵的话可谓是一剑封喉。堂中众人闻之无不色变,齐齐将目光投向萧光耀,生怕他头脑发热应诺,到时候连累他们。

    萧光耀虽然年轻气盛,但还分得清轻重,别说他不敢跟皇上说这样的话,就算是当下逞一时口舌之快,被人告密至皇上那里,萧家恐怕也完了。

    皇上赵恒生性多疑,如果赵恒认为萧光耀那段话里的“唐国”和“南宫家”是在影射“苍澜”和“赵家”,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萧光耀极少被人如此压制,心中虽有万千恼怒,但也不得不表面服软,拱手施礼道:“殿下,外臣受教!”

    众人见萧光耀还算清醒,心中不由得吁了口气。

    南宫云朵不再理他,看向任重等人问道:“关于唐国问题,不知哪位大人还有高见?”

    郭子敬见任重看向自己,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向南宫云朵拱手施礼道:“外臣郭子敬,是云川郡守,见过唐国公主殿下。”

    南宫云朵颔首回礼道:“素问郭郡守治理云川有方,深得云川百姓爱戴,且为两国商贸互通劳苦功高,本宫对大人深表敬意!”

    “外臣感谢殿下赞誉,能得见殿下,是外臣之荣幸。”

    “郭郡守对于目前唐国问题有何高见?”

    “殿下,外臣并无高见,只是有几分浅薄的认识。如若话语中有不恰之处冲撞了殿下,还请殿下恕罪。”郭子敬老成持重,提前先给自己留个退路。

    南宫云朵微笑道:“郭郡守可直言不讳,本宫不会介意。”

    郭子敬组织了下语言,方才说道:“殿下,苍澜与唐国虽是宗藩关系,但各自拥有完整的主权,也从不干涉彼此的内政。唐国现在只是内乱,并未遭受他国的入侵,从道义上来讲,外臣是支持南宫家的,但外臣认为我苍澜不便直接出兵介入唐国纷争。”

    “郭郡守,苍澜与唐国可不只是简单的宗藩关系。有些事如果各位大人不记得不清楚,本宫可以帮你们回忆下。”

    南宫云朵神色有些冷峻,“武兴七年,苍澜尚未一统五州之地,炎州与泽州南部依旧有许多抵抗势力,唐国是南境三国中第一个站出来明确支持苍澜的国家,家祖父南宫胜受上国高祖皇帝所请,带领唐国几乎所有可用之兵入炎泽二州,协助苍澜军队攻城略地,历时两年,帮助苍澜一统五州之地。

    唐国在这些战争中战死一万五千多名将士。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点人不算什么,但对于唐国来说,已是十去其三,这还不包括因伤致残者。上国高祖皇帝感念家祖父之功,为表谢意,于武兴九年,明诏确立苍澜与唐国的宗藩关系,并称唐国为兄弟之邦,许南宫家世代相袭唐国,言唐国与南宫家若有难,苍澜必助之。家祖父南宫胜因在战争中受了重伤,没过几年便驾崩,上国高祖皇帝随后册封家父南宫逊为唐国之主。

    这些事至今还不到三十年,苍澜朝廷便无人记得了吗?如今我唐国有难,多次向苍澜求救,苍澜朝廷却一直没有回应,郭郡守现在又拿出不干涉内政的说辞。敢问诸位大人,上国高祖皇帝当年之承诺,如今是否已不作数?”

    面对南宫云朵的质问,在场之人无人敢辩驳。萧光耀太年轻,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郭子敬和刘喜了解的相对多一些,但对高祖皇帝的承诺却不甚清楚。唯一清楚这些的恐怕只有任重了……他们都将目光投向任重,带有询问之意。

    身为典客府少卿,任重对邦交历史熟稔于心,焉能不知。此时任重已经明白,南宫云朵是做足了功课才来的这里,不免感到极为被动。

    沉默片刻后,任重起身向南宫云朵躬身行礼道:“外臣惭愧,殿下所言句句属实。唐国对苍澜一统五州功不可没,我苍澜高祖皇帝之承诺,无论过了多久,苍澜都不敢忘却!”

    见任重都承认了,众人便没法再提出什么异议。

    “任刺史能够秉公直言,本宫表示敬意,任刺史请坐。”南宫云朵颔首致意,等任重坐下后,接着说道,“既然话已说明,请问任刺史,苍澜打算何时履行上国高祖陛下的承诺?”

    “殿下,收到唐国求助后,我苍澜陛下一直想出兵相助。但目前南境之地的情况真的很复杂,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只是单纯解决任建成,那并不难,但真正的麻烦来自于西夏,”任重说着看向刘喜,“刘将军,对西南情况比较了解,向殿下做个陈述吧。”

    刘喜没想到任重会点名让自己回答,虽然心中有些不喜,但只能应诺,向南宫云朵拱手施礼道:“外臣抚川将军刘喜,见过唐国公主殿下!”

    南宫云朵颔首回礼道:“刘将军戍卫云川,必然对南境情况甚是了解,烦请将军为本宫解惑。”

    “殿下,任建成的三万叛军在我苍澜精锐之师面前,根本算不得什么,真正能威胁到苍澜的是西夏驻守在嶂州的军队。自从唐国内乱后,西夏蠢蠢欲动。目前在西南,西夏与我苍澜算得上势均力敌,但如果我苍澜贸然出兵征讨任建成,极有可能会逼迫他归降西夏,到时候平衡就会被打破,有可能陷苍澜于不利局面。基于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周详才行。”

    “听将军的意思,你们更倾向于招降任建成,而不是帮南唐百姓和南宫家消灭任建成。”

    “殿下,外臣绝非此意!”刘喜赶紧辩解道,“外臣身为苍澜臣子,必须站在苍澜的角度考虑问题,但并不代表支持任建成。”

    “苍澜考虑自身利益实属正常,本宫可以理解。本宫不能理解的是,你们竟试图把西南的安危寄托在一个东食西宿之辈身上。今日任建成为了利益可以被苍澜招安,他日任建成也可以为了利益倒向西夏。到了那时,将军所说的平衡还能存在吗?”

    “殿下,您说的毕竟是将来。将来会发生什么,现在很难说。就目前来说,若能避免一场没有完全胜算的大战,在外臣看来,对苍澜是利大于弊。”

    “刘将军,昔日上国高祖皇帝在世时,西夏畏惧苍澜,如同绵羊畏惧猛虎。苍澜兵锋最盛时,数十万大军曾逼近到西夏皇都广坪城。如今,嶂州南部区区三万西夏军,就能让刘将军如此瞻前顾后,未曾一战,便要先考虑胜败得失。是嶂州的西夏军过于强大,还是刘将军过于温和了?”

    南宫云朵看似是在说刘喜,其实说的是整个苍澜朝廷。

    刘喜面红耳赤,辩解道:“我苍澜乃天下第一强国,苍澜军队亦是无上雄师,区区西夏,何惧之有?外臣刚才只是站在我苍澜的角度分析西南局势的利弊而已。”

    “苍澜既然无惧西夏,那事情还有什么复杂的?”南宫云朵微笑道,“既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分析利弊,就当以长远计,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些许得失。苍澜如果想要在西南长久保持对西夏的优势,就需要一个真正能够依靠的唐国。只有帮助唐国平定叛乱,让唐国重新成为以前那个苍澜一呼必应的唐国,对苍澜来说才是最优解。刘将军,你可认同本宫的话?”

    “这……”刘喜没想到自己如此谨慎,还是掉入了南宫云朵的语言陷阱,此时无言以对,只能歉意地看向任重。

    任重心中感慨,对南宫云朵叹服敬佩不已:一个女子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能从容不迫已是不易,更别说以一敌众,据理力争战无不胜。这样的女子世间罕见,岂能不让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