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光宗耀祖!! » 第十章 第一节 停课风波

第十章 第一节 停课风波

    夏末,胡得禄石料厂的生意,如每天的日头一般红火。一个个的山头被炸药削平,被机器碾碎,运出村子,成了城里建筑大楼的一部分。正所谓“眼看一山塌,眼见一楼起”。

    胡得禄在胡得寿死后的八月份,娶了淮河小学的老师张曼丽。此时胡得禄三十七岁,张曼丽二十五岁。没人知道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是怎么搭上线,擦出火花的。这两人好似蛰伏在地底的蝉一般,在经过一个悄无声息的夜晚之后,第二天,到处就有了蝉鸣。

    据村里的“喇叭们”疯传,是有一次下学,张曼丽骑着自行车顺着田埂小路往大路上骑。小路与大路的“T”字形接口处,有一片高耸茂密的玉米田,挡住了路两边的视线。张曼丽骑着车子急转进大路,刚好碰到胡得禄开着汽车驶了过来。幸亏胡得禄眼疾手快,刹住了车。但是张曼丽胆子小,脸色吓得惨白,扶在车把上的双手软得像一团白净的棉花,踉踉跄跄地一头扎进了田地旁的泥沟里。张曼丽雪白的衣服重新上了一层色,嫩如葱白的胳膊和腿也好像蘸了一层“酱”。

    从这次意外“相遇”之后,胡得禄和张曼丽两个人就开始有了往来。有时,张曼丽下了课之后,胡得禄会开着车在校门口等她。这个时候下了学的孩子,总喜欢将胡得禄的小汽车团团围起来,看个稀奇。直到张曼丽背着包,上了车。胡得禄猛地按响喇叭,围住车子的孩子像炸了毛的猫,一下子跳了起来,胡得禄则得意地开着车扬长而去。

    淮河小学的校长马玉银是一个六十多的女人,个头不高,身材有些发福,长着一双鹰眼,头上顶着路边赶集烫的卷发。据说,马玉银只念过私塾,学历一直被人诟病。别看马玉银学历不高,人家在“大跃进”时当过高级社的社长,后来在镇上当妇女主任,退休之后被返聘回来当淮河小学的校长,这女人也是一身的传奇故事。

    眼下,马玉银正在为学校拖欠工程款的事发愁,原来淮河小学新建的教学楼是学校欠钱盖得。镇上的财政拨款一直迟迟未拨下来,当初盖楼的工程款也拖了两年,只零零星星的结了一点。现在讨债的各路人马,将马玉银堵在办公室里面,任她如何口干舌燥地劝说都没有用。

    讨债的人撂下狠话,下月初之前见不到钱,就带人把学校的大门堵上,不给学生上课。马玉银心急似火烧,讨债的人前脚刚走,她就骑着一辆破旧的“二八大杠”往镇上去了。

    明天上午,市委周书记要到镇上视察工作,苏强东此刻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着急准备着材料。苏强东看见马玉银着急忙慌地走了进来,放下手里的资料,唏嘘地说道:“马主任,今天怎么得空回来看看我们这些老熟人啊。”马玉银在镇上当妇女主任的时候,和苏强东这个人就不对付,要不是马玉银到了年纪要退休,估计这镇长的位置不一定能落到苏强东手里。因为是组织上的硬规定,马玉银退休之后,上面领导考虑了她这些年的工作表现,也给予了优待,让她退休返聘,当了淮河小学的校长。马主任就这样变成了马校长。

    马玉银见苏强东没招呼她坐下,于是向下属汇报工作似的站在一边回了话:“这次回来是想让您解决一下,淮河小学盖教学楼财政拨款的事。现在教学楼盖起来,学生们也搬进去上课了,但是这钱当初只给了一部分,剩下的钱至今没有下文。事压了两年多了,现在讨债的人都堵到我办公室门口了,再不给钱,学校可能就要被堵门停课了。‘’

    苏强东将自己面前的白瓷茶缸打开,压了一口水,脸上和颜悦色,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说道:“你也知道,这钱是上面拨款,款子没到我手里,我也变不出钱来。现在镇里用钱也紧张,好几处要花钱的地方,都指望着上面财政拨款解决。咱大院里几个部门的领导也都憋着劲想争取这个款子呢。你也是老同志了,上面的难处你也知道。咱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给组织添麻烦,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不能凡事都指着上面给你解决问题。”

    马玉银刚要回话,文员小钱走了进来,准备汇报明天的工作安排。苏强东将马玉银晾在一边,让小钱开始汇报明天的接待细节,没再去理会马玉银。马玉银见两人的谈话没有停歇的样子,有些失望的走出了苏强东的办公室。

    马玉银出了门,想去上一趟厕所,再赶回学校。镇里的大院,以前的老厕所是旧砖房,半边棚子,半边露着天。马玉银到了地方,才发现以前的旧厕所已经扒了,建起了双层小高楼,一楼是男厕,二楼是女厕所,楼顶两侧摆着龙凤的石雕,一看就是龙凤呈祥的派头。厕所外墙贴着红瓷砖片,包边柱用的是白色大理石。厕所旁的花池里,红的、粉的、黄的美人蕉争奇斗艳,空气中带着清香。厕所后面的白墙上描着红框,红框里写着十四个大字“一心一意为人民,全心全意做服务!”

    马玉银气得说不上话,不顾内急,回头取了车,又风尘仆仆地往学校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