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陈霸先 » 第一百三十四章:打扫战场

第一百三十四章:打扫战场

    处在龙编深宫中的李贲,实在不愿意看到狼狈跑回的兄长李天宝。

    一个头两个大。

    “……贼军势大,有飞石数百米之外可击破楼船,我等船毁,虽苦战一日一夜,杀敌无计。然,贼人势猛,我等终未能挡住贼人攻势,不得已……”

    “够了!”

    李天宝的话还没有说完,早被李贲一声断喝给打断。

    他其实心里早有计较,不然不会在苏历河内河交叉口处设立栅栏,安排第二道防线。

    只是他的第二手准备,是不准备用到的。

    毕竟一旦用到,也就代表着局面的倾斜。

    他派出差不多四万的人马前去阻敌,而同时封锁内河口,目的就是让众将士没有了退路,才能全身心为他李家王朝而战。

    此一战,也几乎倾尽了朝内外的兵力。

    原本以为可一战破敌。

    然而如今……

    兄长李天宝等狼狈逃回,让他心往下沉。

    堂堂万春之国,数万人马居然不敌贼人一轮的攻击,如今眼看打到内河口,兵逼龙编了,如何能让李贲坐得住?

    他按捺住了怒火,问他:“还有多少人马?”

    战船尽皆丢给了对方,现在只希望能多带点人马回来。

    李天宝来见李贲之前已经清点过人数了,除了跑散不知多少,跟回来的士兵之数,又实在不好意思开口。

    要不是被李贲问得急了,还想闭口不谈。

    “差……差不多万人……”

    “……”

    李贲听来,差点就晕厥过去。

    三四万的人马打了只剩万人回来,这叫他如何能承受得了?

    到底丞相并韶赶紧上前,安抚李贲,说内河口如今栅栏林立,固若金汤,足可挡住贼人攻势,可暂时不必担心贼人逆流攻上来。

    李贲听智囊言语,方才稍稍定下心来。

    他问并韶:“不知眼下朕当如何应付?”

    并韶的意见,无非是抽调周边驻军保卫龙编,并再次强征黎庶进入部伍,且收拢败散之兵,将之合为一处。

    如此,也就可以进军内河口,与敌硬刚。

    “贼人远来,粮草未必充足,我等只需迁延岁月,待耗尽贼粮,则贼不战自溃。”

    虽然是安慰话,李贲听来还算舒服。

    并韶又劝李贲,让李贲这次亲自带兵出征,这样必能起到振奋军心的作用。

    李贲到底是造反起家,虽这些年间沉溺于宫中美姬醇酒不能自拔,到底血气尚未消退,听并韶此话也并无觉得不妥之处。

    他在看到兄长一副狼狈样子,也是气馁。此时既然指望不上他,大军交给别人他又不放心,只能是靠他自己了。

    乃点头同意:“也罢!朕便御驾亲征,会会这个陈霸先!”

    李贲这边商议着亲征事宜,陈霸先那边则在清理战场,打扫战船,押解俘虏。

    苏历河一战,贼人久战不敌,最终崩溃。贼军几个主将纷纷弃船而逃,剩下的士卒被分开击破,除了少部分抵抗,全都直接投降了。

    对方除了战死者三五千人,降兵居然达万三五千,其余四散崩走。

    陈霸先并没有率部去追。

    毕竟一战疲敝,贼人跑了也就跑了,可不能因小而失大,为贼人其他人马所趁。

    他们远来是客,在没有摸清楚地形之前,瞎追可能一点好处也得不到的。

    更何况,眼前河里密密麻麻的战船就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需要他们收拾。

    战俘太多,只能迁往岸边,统一集中安置。

    而贼人留下的战船,除了一些战损的,能用的其实仍有六七成。

    对方留下的大型楼船有九艘,可惜被飞石击毁砸沉的就占了其中一大半,留下的还需修修补补。

    贼人出征时船上还存放了为数可观的粮草和器械,逃跑时自然是带不走,也就全部留给了陈霸先所部,算是弥补此战战损。

    事后清点,自己一方损坏小型战船十三五只,六艘楼船虽然同样遭到攻击,到底战损不大严重,稍稍修补还可以继续使用。

    缺少的也就是些巨石等消耗材料,不过这些可以命令士兵就近在岸边拾取补充。

    要说起来,此战能够大胜,楼船上的投石车可以说是居功至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战后陈霸先不无开玩笑的跟儿子陈昌说起:“若是知道这些东西这么好用,当初就该在楼船上多安置一些。”

    陈霸先哪里不知欲要安置更多的投石机,实际受制于楼船的使用空间,想要办到很难,不过是说说而已。

    到底陈昌能明白,并没有打击他,反是建议今后若有机会打造楼船,可将目前楼船稍稍改动,或可增加甲板长度,那么投石机的数量也就可以相应增加。

    陈霸先听来,眼前一亮,随即拍着陈昌肩膀,畅快的大笑了两声。

    眼睛里有亮光,大概全是这个好儿子。

    他也没有想到,六子这个小脑袋里居然有如此多层出不穷的想法。他只是一个玩笑,没想到他会想得那么远,甚至一言就能给出解决办法,着实令人惊喜。

    他不便夸赞,怕他心生骄傲,在与他闲聊几句后,也就让他下去了。

    对于战俘的安排,各将士向其讨要命令。

    陈霸先还是之前的那个原则,从降兵里挑选健卒,不是健卒一律不要,余下的全都释放回去。

    对此,杨㬓有不同意见,以为放回去了只怕会再次为贼人所用。

    陈霸先则不以为意,言说,败军之卒,早已丧胆,放回去就算用了,那也是些丧气士卒,不足为虑。更何况,败卒回去,只怕还很可能影响到对方士气,为什么不放?

    再说,如果不放,万三五千人需要吃饭,他们远来,粮草尚且需要节制,又怎够他人食用?

    杀之,当然更不可能。

    也只有释放一途。

    杨㬓眼看众将士皆都支持陈霸先的做法,也就不再有意见。

    这次得健卒千人,且在他们愿意的前提下,将之编入部伍。

    周文育此战为前锋,战损两三百,也就给其补足。

    其余则分散补充到各部。

    得了这些当地健卒,自然是有好处的,他们熟悉周边地形,对他们接下来的行动也必然有帮助。

    这些人毕竟都是梁人,脱离梁朝才没几年,如今再次回归,只要给饱饭吃,不饿了他们,他们自然是不会造反的。

    在清理打扫完战场后,将能用的战船继续用,不能用的拖到旁边修理,他们也就正式起兵,直逼交州内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