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111章 卧底松山城

第111章 卧底松山城

    皇帝想到这里,就说:“朱经理,你这有点像千金买马骨。给七十两银子,朕觉得还是不大够,要不就给张大荣一个官当。他要是没有当官,军器局那些人肯定会欺负他,工部军器局的主官是九品大使,朕封张大荣九品查验官。”

    朱经理:“皇帝你刚才还说不能封他当官,怎么现在又说可以了?”

    皇帝:“不是外朝官,算是个内官,只是不能进宫,也不算是传奉官。就是他的俸禄,不由朝廷所出,而是由朕的皇宫出的,与内官相当。”

    明朝从明宪宗朱见深开始,大量的不经过朝廷任用他的私人去当官,这些人最高的有三品官,被称为朝奉官,就是不正当的渠道提拔的,导致了朝廷文官们的普遍反对。张大荣的官类似于太监,皇帝经常也派内官去监督各个政府部门。

    朱经理心说,管他是什么官,这是个临时的差事,这10万个铲子做完了,他的任命也就到头了,应该不会产生多大的矛盾吧。

    朱经理说:“他的俸禄,不是由宫中所出,而是由货款里面提出来的。可以先付一半,一年以后,看铲子使用人的反映,如果反映良好,就再把另外一半付给他。货款也是同样的,保留10%的质量保证金,在一年后支付。”

    皇帝一听,还可以不用自己出钱,那更好了,就这么办吧。自己只给他出一个任命书,送他一套官服,就行了。

    皇帝放心了,处理完当天奏折,就洗洗睡了。

    张大荣穿着九品官服,如在梦中,他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走出了宫中。自从打了败仗回来,张大荣就绝了靠军功当上官的梦想,只想着一辈子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谁知道临到老了,竟然有这么一个机缘,皇帝封了自己一个九品官,人的一生,真是难说的很。

    张大荣急着回家,在长安东街租了一辆马车,送他去外城的家里。

    马车就是快,很快,张大荣就到了家门口,从马车上下来,走进小院子,张大荣就大喊,“老婆子,我回来了。”

    张大荣妻子赶紧迎出来,一边回答:“夫君,您回来了。”出了房门,抬头一看,那个熟悉的黑脸汉子,竟然穿着一套官服,站在门外。

    张大荣妻子又惊又喜:“夫君,皇上赏官给您啦?”一边说,一边用手去抚摸官服上的补子,一边问:“这是几品官?”

    “这是鹌鹑,九品文官。”

    “文官?官人,你当文官了?”

    “一个临时的差事,专管铲子的验收。”

    “夫君,那您替皇上办差办得好,能不能给我也挣一个诰命夫人?”

    “九品的诰命夫人?就没听说过。”

    “没准我这辈子还就有诰命夫人的命!官人你不想帮我挣一个,儿子到时给我挣个更大的。”说完,急急地向着门外走去。

    “你又要去哪里?”

    “妾去街上买一些熟肉,再买一壶酒。”说完张大荣的老妻就向着巷口走去,这好消息总得找人说道说道吧。巷口吴秀才家的娘子人很不错,最近天天找自己说话,还送了一坛的咸菜,现在,去吴秀才家,找吴娘子。

    小堂屋里,张大荣正坐在椅子上发愣,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好的时候,他大儿子推门而入。

    “爹!”他儿子刚要开口说事情,发现他爹穿了一身的官服,不由一愣,“爹,皇上赏你当官啦?”

    “不错!九品查验官,临时的。你也升了?”张大荣看见他儿子的公服换了,力士的衣服换成了校尉的衣服。

    “唉,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刚才王百户命我去辽东公干,明天就要走,去松山城。”

    “去松山城?那里正在打仗,你去那里打仗吗?”

    “不是去打仗,是去公干,具体干什么,王百户不让我告诉家里,你就不要问了。”

    “你刚去锦衣卫,什么都还不懂,王百户就派你去公干,这不合规矩吧?”

    “谁都不愿意去,最后就推给我了,我刚来卫里,地位又最低,又没什么关系,那我还能推给谁?王百户也去,他说在路上教我。”

    “有王百户去,由他照顾着,想来也不会有大关碍吧。”张大荣只好这样安慰自己,也安慰儿子。

    “王百户只到宁远,去松山城的只有我一个人。早知道打铁也能当官,我还不如一直跟着您老,在后面打铁呢。”

    这话说的。张大荣觉得,现在自己家欠皇帝欠的有点多了,再说了,难道自己的儿子还能当逃兵?二十几年前那是兵败如山倒,自己只好逃了,现在败不败的,还两说着呢,再说,又不是去打仗,是去办公事。

    张大荣只好打起精神,对儿子说,“这一路上,好好地跟王百户学,要怎么样去办差,可得自己心里有数。你自己去了松山,可得当心一点,你母亲还指望着你给他挣一个诰命呢。”

    “挣诰命?”张尚义心里苦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挣一条命回来呢!

    张大荣想了一想,对儿子说,“你去辽东的事情,跟家里的人都不要说,免得你母亲和你妻子担心,知道吗?就说你有公干要去外地。也不知道这一去,要去多久?王百户有没有跟你说?”

    “王百户也不知道要干多久。他是武举出身,说起来跟我一样,在这卫里,也算是个外来户。”

    张大荣说:“自从200多年前,咱们家祖上来到这京城,十代人,为大明流血流汗,有谁看见了?如今幸好祖宗积德,老天保佑,皇上看见了我,给我一个官身,这是多大的恩典?你去了辽东,一定要好好干,不要怕苦怕累,更不要怕死!

    我们家这样的家庭,搁在以前,死就死了,有谁看见了?现在可不同了,你做的事情,皇上可能看得见,这又是多大的恩典?全靠祖宗积德!好好干!给你的儿孙,积积德!

    我还是那句话,不要做对不起皇上的事,不要做对不起祖宗的事,知道了吗?好好去跟你妻子说说。该准备的东西,一定要准备好。”

    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张大荣在堂屋里转了几圈,脱了官服,拿起铁锤,去打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