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八八小农民 » 第47章 做大做强的倒爷

第47章 做大做强的倒爷

    在1992年,解体后的大毛,从边境到首府莫斯科,到处都有华夏倒爷的身影,人一多了之后,这倒爷行当就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而父亲他们一行人,幸运的搭上了莫斯科铁路的关系。而出于你对我好,我就得对得起你的朴素思想,外采的皮夹克,虽然属于库存滞销产品,但是质量绝对是一等一的。

    这事情,就怕比较,当越来越多的倒爷开始用廉价的残次品来糊弄大毛的时候,父亲一行人的做法反而成了一股清流。因而除了铁路这边的货物以外,越来越多的大毛群众开始熟知父亲一行人,因为他们出口到大毛都是用绿源的名义,所以,大毛都称呼父亲一行人叫绿厂。

    随着名声的不断扩散,莫斯科的黑白两道的大小boss注意到了这群中国商人。他们对父亲他们带来的白酒、罐头和皮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商品在当时的俄罗斯市场上非常受欢迎。boss们怀着不同的心思,纷纷联系父亲一行人,其中有莫斯科地下势力的大小boss,也有落魄的克格勃,更多的是大小官员的手套们。

    借着回来进货的机会,父亲一行人和孙明德开了个会。因为涉及到大毛的不少官员,所以孙明德又请来了周县给把把关。毕竟也是本县商人,明德集团又一向支持县里的各项工作,周县也没有推辞。

    最后周县给出来一个建议,就是不管任何合作,黑也好,白也好,只需要在保持利润的前提下,让对方得到比和别人合作更多的利益,这样你就处于不败之地了。周县临走前,说如果外事上有需要帮助的,可以去外事侨务办公室请人帮忙。

    孙明德咂摸一下,这不就是后世叫的很响的双赢嘛。周县发言后,孙明德等人又继续讨论了一会儿,最后周县总结,就是尽量用国内过剩的轻工业来换取大毛的制造业和重工业的技术或产品,如果能达成此目标,县里大力支持,便结束了。

    心里有底的众人,回到莫斯科,变筛选者答应了不少人的合作。其中和底下大boss共建一个自由市场。

    而和莫斯科的boss呢,则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莫斯科汽车厂的汽车生产线换一座腌菜罐头厂和制衣厂。在当时,大毛的汽车工业正处于困境之中,而华夏的罐头,制衣产业则相对发达。通过这样的交换,双方都可以得到自己所需的东西。

    经过一番谈判,绿厂众人和莫斯科boss们最终达成了一致。他们决定共同投资建设一座罐头厂,一座制衣厂,生产俄罗斯市场上受欢迎的罐头产品和服装。而作为交换,大毛将提供汽车生产线和技术专家,帮助绿厂在华夏建立汽车生产厂。

    实际上,对于此时的大毛而言,他们根本不用付出什么。汽车厂是已经破产倒闭的,但是得到的确是自己控股的厂子,很划算。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此时的大毛正在推行私有化,无数的gj大厂,被boss们及其手套经过各种操作,很快破产倒闭,然后又以极低的价格被私有化收购。吃相相当难看,不过整个大毛都在这么干,毛子就是毛子,活就是糙。

    但是绿厂的这种合作模式一出,毛子们悟了,还可以这样啊。我原来这么高尚啊,我是为了解决大毛人民的生活需求,用我们破产倒闭了的企业资产,换来了人民需要的轻工业企业,简直伟大极了。更是在绿厂众人提示,可以用建厂时的地皮置换给莫斯科市府部分股权时,毛子们都惊了,这样自己不仅不用背上侵吞gj资产的名声,还成了gj功臣啊。

    虽然毛子boss感觉万无一失了,但是孙明德可知道,后世普总统可是对这种侵吞国家资产的事情深恶痛绝,下狠手的。所以,孙明德再三嘱咐,一定要打好补丁,毛子怎么贪不管,但是从我们方面来查,我们是确实为大毛带去利益了,不只是占便宜了才行。

    尽管和莫斯科boss们达成了协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当时的莫斯科原料缺乏,无法支撑罐头厂的生产。这意味着,即使建立了罐头厂,也无法保证稳定的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将生产所需的原料从华夏进口。这样一来,虽然生产成本会有所提高,但至少可以保证罐头厂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