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新秀闯江湖 » 第四十三章叹为观止

第四十三章叹为观止

    然后宋成就接着问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最开始人是没有内力的,那这内功心法的运行路线所需要的内力从哪儿来?人体的第一股内力是如何产生的?

    这一问,差点直接把师公给问懵了,他硬是盯着宋成看了好半晌。然后才像是在边想边说道:“你这问题,很简单,因为当初我师父跟我说,让我照着图谱练,内力自然就有了。但是,它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我想想......你吃过饭以后是什么感觉?”

    这又扯回吃饭了?宋成不明白,但还是对师公说,吃饱了肚子胀胀的,浑身上下感觉也有劲了,脑袋不晕了,就是有时候感觉想睡觉。

    “吃饱了饭,就会感觉浑身上下都有劲儿了,那就是食物在你体内化成了能量,你的身体就有了行动所需的营养,而这些能量其实并不是吃完了饭才有的,而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而吃过饭后,能量被补充,这种差异我们能感知到。

    这就要说到内力了,内力的运行,就是依靠我们对能量的感知,凭感觉去支配身上的这些能量在身体之中的转移来达成。现在想来,当初我就是靠着这种感觉在脑子想着让我能感知到的能量动起来,突然的有一天就感觉自己感知到的能量有了些差别,那就是体内生成的第一股内力了。”

    宋成明白了,内力应该是体内能量的存在方式改变之后能被人明显感知到并且加以直接利用的一种能量,我们身体里的能量,在日常的时候,我们是无法感知到的,能量的消耗使用也是脑子发出指令,然后细胞自产自销,随之才有了身体的行动。而内力可能是一种不会直接被细胞主动使用的能量,只有像以内力强化肌肉的方式给身体下达指令的时候,细胞才会对内力进行使用。

    宋成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他对生物知识不是很精通,就是一点简单的日常知识,现在细胞器是如何产生能量的他都已经将课本内容给忘记了。

    但意思嘛大概应该就是这样,他只是不清楚其中的原理罢了。

    还没开始练武,那问题自然是有很多的,难得抓住师公愿意解答的时候,看刚才那不想再理他的样子,他怕师公以后不想回答他的问题了,所以今天就尽量多问一点,免得以后没机会了。

    “师公,江湖上的人实力有高有低,您师兄跟您修习一样的内功一样的武学,却也与您无法比肩,这是不是说习武还分有资质没资质,好资质与茶资质?”这也是宋成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资质去习武。

    师公的回答却有点出乎意料。

    师公的说法是,这习武,资质一说自然是有的,但是呢,并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难易的问题。

    一门内功,一门武学,对一个人是难还是易,这自然是有差别的,然而,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同一个人学不同的内功,学不同的武学,也有难易之分。

    这种状况概括起来就是,除了天生身体有问题或脑子有问题的人,正常人都能习武,且都有对其来说属于容易学习的内功武学,只看他有没有机缘找到了。

    而且就天赋资质来说,内功与外功武学在资质上还有偏差。

    学习内功的资质更偏向“脑子”,这个脑子不是指的聪明与笨的差别,而是脑子对身体的感知能力,对体内能量的“指挥”能力,毕竟内力的本质是体内的能量,使用内力就是靠脑子凭感觉控制其运转的。

    而学习武学的资质则偏向“身体”,这同样不是指健康与否的差别,那是影响发挥而不是影响学习能力。绝大多数的外功武学都是通过肢体的动作来实现的,这对身体自身的柔韧性,平衡性等,就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平衡性这些还会牵扯到大脑,这也属于物理意义上的身体了。

    总结起来就是,学,都可以学,学不会也没关系,内功学不会就试试外功,或者反过来,都学不会也没关系,大概是这本秘籍不适合你,你再去练别的再看看。不把所有可能性都试一遍,就不能确定地对一个人说:你不能习武。

    当然了,宋成听得出来,师公说的其实都只是理想状态。所谓是个人都能习武,宋成还听说是个人都能读书学习呢。但有的人的读书学习是参加世界奥数,目标是解决世纪猜想,而有的人读书学习是背诵九九乘法表,目标是学会三角函数,这也都是在学习啊,谁还能说没差别?

    没找到适合自己的秘籍,大概就是个借口了,不要等着秘籍来匹配自己,只有自己适合绝大多数的秘籍,在宋成看来才算是有习武天赋,随便得到一本秘籍就能练,才叫有资质。

    宋成如今听了师公的解释,对自己的所谓资质也有了一番计较,修习内功的资质如何他还不好确定,但是修习外功武学的资质,他应该是还算可以的。

    当然,他认为要学会甚至学好一门武学,光靠他现在保持的柔韧性肯定是不够或者说不全面的,但能有一方面的优势,那就有进步的基础,不急慢慢来。

    先逮着师公问问题要紧,其他的后面自己慢慢想。

    “既然师公您说这习武还分两种不同的资质天赋,那这江湖中的人对武力值的评价也是分成两部分的嘛?”宋成想看一看,此地有没有对实力层次的划分。

    “没什么评价,你觉得我现在如何被人评价?你以为两个武林中人见面就是先感知一下对面是什么层次?没那么简单。

    习武是个私人的事情,一个人的内功和外功修习到何等程度,一般是不能或者说很难被外人察觉到的。只是有些比较特殊的秘籍,人修炼之后会在身体上留下比较明显的易被人察觉到的标识,像一些专门强化身体外皮的硬功,才能被人轻易识别。

    要想评价别人?简单,打过就知道了,自己几斤几两总有个数,打过了就是你比他境界高,打不过就是你还得练。”

    “那这没法评价别人,自己修炼难道也没有什么划分标准?这样岂不是自己修炼到何种程度都无法有个概念吗?”

    宋成是觉得应该有的,起码师父考较徒弟时你问他,他总得有个判断标准来作为指标。

    这个倒是果然有。而且还是如同天赋之说一样也有两套。

    先说心法内功,师公说这内功讲究的功力高低由低至高可依次分为气感、畅行、固脉、化泉、桥连、无门,共六个阶段。

    首先是这气感,就是师公才讲到的他师父给他本秘籍就让他自己练时所产生的第一股内力的这个阶段,也可叫感气,意为感受自身生成内气。

    其次是畅行,在运行心法生成第一股内力之后,就是要控制着这股内力,按照图谱路线进行运转游移,此过程是继续修炼转化内力的过程,也是增强自己对内力的控制能力,以便能随心的让其在体内顺畅运行的过程。

    再次是固脉,畅行阶段是自己主动控制着内力以图谱路线运行,而固脉则是在此基础上身体所形成“肌肉记忆”之后,内力能自主的在体内顺着路线自己运行而不是散漫的四处扩散游移,无关快慢,只要有此现象出现,便算达成。

    第四是化泉,这个有点复杂,关系到身体容纳内力的能力这个问题。化泉便是身体各处内力充盈达到容纳极限之后,内力收于丹田(翻译为中文),在此形成犹如泉水一般的地方。

    第五是桥连,在达到化泉的阶段后,就表示该心法已经修行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此时如再同时修习第二种心法,其同样达到此程度之后,两条路线就似在身体里牵线搭桥一样,便称为桥连。其修成难度在于不同的心法运行图谱,之中极大可能有部分相同的路线或者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有交叉点。如何保证这条人为控制运行的路线运行至同一段或者交叉点之后,不影响之前的已经自主运行的那条路线上的内力?这就会给内力的运行造成困难。

    最后则是无门,这不像是个境界高度,更像是一种天赋,说是这个阶段的人拿到一本心法可以随学随用,同时运行几门心法也没有妨碍。师公说这个境界好像还没听说有人达成过,这只是前人对这种理想修行状态的一种憧憬,所以才在最后安排了这个境界。

    内功的修行层次就是这六种,然后宋成又具体问了问师公说的比较复杂的那个化泉的复杂在何处。

    自生成内力之后,习武之人自己能够主动控制的内力就始终只是其中的绝大部分,而剩下的那一小部分会自然地分布扩散至全身肌肉(细胞)之中,内力是能随着时间的增加缓慢的对身体(细胞)进行强化的,运行内力就是主动对运行路线上的肌肉(细胞)进行强化,这自然会与其他自然受剩余内力强化的地方形成对比。

    而这也是后期内力能自己固定路线运行(固脉)的前提,因为路线上的肌肉(细胞)的容纳能力比其他地方的强,便会使内力不再遵循浓度的自由扩散方式,而是由机体的容纳能力来决定走向。但是机体受强化程度再强,也不会强过金铁之物,所以其容纳能力也必定是有极限的。

    当运行的心法路线已经被强化到极致,其容纳能力到达上限之后,继续运行依然会进行内力的转化使内力的量增加,而身体各处却容纳不下了。这时候,身体就会自发地在丹田处开辟一个区域,多余的无法容纳的内力会慢慢地往此处聚集,内力聚集到此处后对丹田处身体进行强化的同时,也会随着丹田的内力聚满而逐渐扩大强化范围。最后在丹田处就似形成了一汪泉水,修习时内力往此聚,使用时内力由此出。而丹田,是人体四肢各顶点至身体中央直线距离最短且长度相同的一个交汇点。

    师公说,他进入化泉好些年了,至于为何还没到达桥连?因为他根本没打算再修别的心法,“桥连”这个境界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存在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