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安大唐 » 第二十四章:矛盾升级

第二十四章:矛盾升级

    李世民离开长安,让东宫一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趁机开始谋划,企图趁着李世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瓦解其在长安的势力。

    于是,他们一边在李渊身边不停地进谗言,另一边开始对天策府众人下手了。

    他们首先下手的对象是与李世民差距最大的武将群体,虽然李建成手下也有着冯立、薛氏兄弟等武将,但和李世民的武将班底相比还是有着量级的差距。

    李建成的首选目标就是号称目前大唐第一猛人之称的尉迟敬德,因为尉迟敬德的厉害可是李元吉亲自领教过的,他曾经是尉迟恭的手下败将,因此亲自推荐尉迟敬德。对于这样一位人才,李建成自然是垂涎三尺,于是他遣人以金银器一车送给尉迟敬德,并亲自写信给他:“愿迂长者之眷,以敦布衣之交。”

    以太子之尊,能以这样的低姿态来拉拢算是诚意满满了吧,可惜李建成还是低估了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尉迟恭直接就拒绝了:“敬德,蓬户甕牖之人,遭隋末乱离,久沦逆地,罪不容诛。秦王赐以更生之恩,今又策名籓邸,唯当杀身以为报;于殿下无功,不敢谬当重赐。若私交殿下,乃是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

    尉迟恭不但拒绝了太子,还将此事报告给了李世民,李建成恼羞成怒,打算暗中杀了他,但堂堂尉迟敬德,怎么可能轻易被刺杀。尉迟恭收到消息,索性将自家门窗全部大开,自己就这么等着刺客上门,刺客几次潜入尉迟恭家,都能直接看见他在床上睡得香甜,刺客疑心有诈,在内心反复挣扎横跳几次之后,还是被吓退了。

    拉拢不成,李建成心生歹计——诬陷!李建成趁机向李渊上书:“尉迟敬德图谋不轨!”

    这可是大罪,以李渊的性格,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宁杀错不放过,有枣没枣打一棒子再说,随即将尉迟敬德逮捕,严加审问。谁料尉迟恭做出了和之前张亮同样的选择,无论如何审问,尉迟恭始终一句不说。

    但李渊早有了想减除李世民羽翼的想法,于是他打算趁机处死尉迟恭,然而李世民及一众手下不会坐以待毙,当然,孟槊也没闲着,也多次向李渊进言,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朝中大将可是身为君主的大忌。

    最终,李渊在一系列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妥协,放过了尉迟敬德。孟槊完全有理由相信,尉迟恭这老贼在玄武门之变时射死李元吉,又在李渊面前连连吓唬,是真想为自己报仇。

    拉拢尉迟恭不成,李建成又将目光转向了现任天策府左一马军总管的程咬金身上,在吸取了张亮和尉迟恭的教训之后,哥俩这次直接上计谋,又在李渊面前打了一个小报告。

    李渊当即外放程咬金为康州(今甘肃成县一带)刺史,程咬金可比自己那俩战友聪明多了,他清楚地看到了李世民的危局:“大王股肱羽翼尽矣,身何能久!知节以死不去,愿早决计!”坚决不上任,李渊一时也没了办法。

    李建成又拉拢段志玄,也惨遭拒绝。

    在这期间,李建成也曾尝试示好孟槊,孟槊自然是理都没理他,却时常与秦王李世民通信,交流些对目前时局的见解。

    李建成和李元吉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们挖李世民墙角的时候,秦王李世民也不动声色地挖起了墙角,不过他挖的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比如那个被李建成自以为收入麾下的常何。

    好在东宫势力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武将方面的斗争失败了,但文官却是他们大获全胜。连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被下旨,非黄命不得再进。

    惊涛骇浪暂时与孟槊无关,虽然朝中打的一片火热,但自己凭着和李世民的亲近与李渊的保护,却并未受什么波及,只是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并不参与,整日过着悠哉游哉的日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王李世民以及他麾下的牛人们感觉到了强烈的危机感,也让这个政治集团生出了将废立之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想法。

    房玄龄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

    长孙无忌曰:“吾怀此久矣,不敢发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谨当白之。”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房玄龄一个外人可不好对李世民直说,但长孙无忌作为老李大舅哥自然没这么多顾虑,在他的怂恿下,先是他自己劝谏,然后是高士廉、侯君集等人,后来,李世民麾下的将官们都开始规劝他先下手为强,这让“不愿兄弟兵戎相见”的李世民“动摇了”。

    于是他开始广寻良策,先是问计于时任灵州大都督的李靖,谁知李靖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表态;他又问及行军总管李世绩,李世绩同样缄口不言。

    李世民决定再问一个人,若是这个人都不表态,那他就尽早绝了这个心思,再作其他打算,但没想到,很快孟槊就给他回了信,信中只有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短短七个字,却让李世民如同吃了定心丸,他召来身边的众人,开始谋划大事。

    在两方人马的明争暗斗中,李渊的势力就像在孟槊前世王老吉和加多宝大战下被打出局的和其正一样,市场份额逐渐收缩,在百官面前的威望也越来越低。当然了,这也和他对自己几个儿子无限制的溺爱有关,至少在孟槊看来是如此,纵观历史,他还没见过如此纵容儿子夺权的皇帝。

    李渊可并不觉得不开心,有了儿子们分担,他的政务就少了很多,整日除了上朝,就是接着奏乐,接着舞,在朝堂如此紧张的如今,还又给李世民兄弟们怀了一个弟弟或是妹妹。

    孟槊曾出言劝过,可李渊不听,他也无计可施,逐渐地,孟槊也就不再说了,毕竟过完年,他就要到国子监去上学,暂时摆脱这个泥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