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1977开始 » 第83章 起鱼

第83章 起鱼

    两天后,是学校放假的日子,同时,也是生产队上鱼塘起鱼的大日子。

    好在赵校长也是个利索人,只是将全校的学生集中在操场上,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发言,然后将三好学生和学习积极分子的奖状当众分发之后,这个学期末的最后一个大会就结束了。

    接下来,周林只需要将三个年级的寒假作业布置一下,另外将一年级的成绩单分发下去。

    这一学期的工作到此就算是结束了。

    寒假时间比较短,再加上还有春节夹杂在其中,所以一般不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会或者是培训。

    将所有的工作做完之后,他急匆匆的从学校赶回。

    他可不想错过鱼塘起鱼这个大场面。

    因为,这件事他也想写份稿子。

    最近三水日报增开了一个版,主要是讲本县人民生活的。

    像鱼塘起鱼这种非常贴近百姓生活的事件,只要写好了,完全就有可能被录用,到时候,又将会是3块钱入账。

    周林怎么可能放过呢。

    他回到家打开门,把包往屋里一扔,换了双胶底鞋就往队里的鱼塘冲去。

    队里的鱼塘跟他钓鱼的那条河完全是两码事情。

    他钓鱼的河,是活水河,属于公河,只要有本事,里面的鱼随便捞。

    而鱼塘却是生产队上人工开挖的一个大水池子,专门用来养鱼的,每年春年都会投入不少鱼苗。

    平日里,这鱼塘也有人专门照料,照料鱼塘的人,每年都有固定工分收入的。

    当然,有收入就必要有付出,生产队里要求,每年这条河产鱼必须要超过一千斤。

    五百斤给全队的社员分,这算是社员们的一项过年的福利,不计在工分里的。

    另外五百斤则是用来出售的,卖给供销社食品站,这笔收入,也是全队经济收入的一部分。

    八队之所以搞得不错,工分值比一般的生产队要高,那是因为队长有魄力,不死守种地这一项,还大力发展养殖业,除了养鱼这一项,队上还有一座小型的猪场,里面有近二十头猪,另外还有三十头羊,鸡鸭鹅若干。

    养这些牲畜,每年都会给队上添上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好处也是能落到每个老百姓的头上的。

    要不然,刘元昌怎么会年年被选中呢,这就是大家伙儿信服他,跟着他干有好日子过。

    这话题扯得有点远了。

    说回起鱼。

    起鱼的日子,对于八队的社员们来说,堪称是一件盛事。

    周林急匆匆赶到鱼塘边,这里已经聚集了好些人。

    每年这一天,全队除了那些必要的岗位不能休息外,别的社员都可以歇工一天。

    除了家里有活儿走不开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到这里看热闹。

    女人们都会带上一两件针线活儿,一边做活儿,一边看热闹,还可以跟旁边的人拉拉家常,说说闲话,好不快活。

    至于男人们,除了那些要帮忙下水拉网的壮汉,其余的人都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抽烟、吹牛。

    周林伸长了脖子向人群中张望,终于在一堆女人中看到了秀云,在她身边的就是她娘、她奶,还有队长老婆,刘大娘婆媳等人。

    应该是很安全。

    想了想,他就没往女人堆里面钻,而是另找了一处视野比较好的地方,专心看起拉鱼的整个过程来。

    冬天鱼池里的水位本就偏低了,不过现在这个水位,肯定是用拖拉机带动泵抽过水了。

    现在还没有通电,做什么都不方便,还好队里还有这么个铁家伙。

    就见五六位彪形大汉穿着长长的雨靴,拉着大网,艰难地走在河两侧的浅滩上。

    步履极其艰辛。

    “这一网比之前那一网吃劲多了。

    你瞧,那水底下的波纹,这鱼可不少,大家伙肯定也不少……”

    周林身旁站着两个社员,其中一名正在向另外一位解释着什么。

    听着对方的分析,他掂着脚伸长了脑袋看着水面。

    可惜看了老半天,什么都没看出来。

    这时,那些拉网的越走越慢,人群渐渐变得激动起来。

    “看,快看,这一网的鱼好多!”

    “这下好了,今年应该能分点好鱼了。

    可千万别跟去年似的,分了好多杂鱼,个头小不说,刺还多,孩子都没法吃。”

    “这可难说,咱们队长精明得很,年年都把好鱼挑出去卖,差的鱼才留下来分。”

    “依我看,这样才好呢!吃进肚子里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卖出去的钱,大家伙儿可都有分啊!”

    “……”

    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周林并不关注了,他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拉网上面。

    随着壮汉位的拖动,网离水面越来越近,终于,网中的一切浮上了水面。

    “哇……”

    “不得了!”

    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呼。

    周林定睛一瞧。

    嗬!好大的鱼,好多的鱼。

    大大小小的鱼儿全都被框在了大网中,看得让人头皮发麻。

    “嘿,岸上的,别光看热闹啊,快来帮着搭把手。”

    离水的那一刻,网的重量简直到达了顶峰。

    几名大汉用力拉着网,额头上的青筯直冒,其中一个人,只得吼了一嗓子。

    这时,岸上的人才反应过来。

    刷刷刷又跳下来几名壮小伙儿,在他们的帮助下,拉网才成功被拉离水面。

    砰地一声,连网带鱼被甩到了河岸边的空地上。

    这边早就铺好了一张超大的油布,看来是避免鱼直接跟地面接触而滚得全身是泥。

    队长、副队长、会计、鱼塘管理员,还有仓库保管员等人全都在现场。

    “赶紧的,快点把鱼倒出来。”

    副队长赵庆来兴奋得不行,一边发号施令,一边看了眼那网中的大鱼们。

    等鱼倒下来之后,他又指挥着等在一旁的人们帮忙给鱼分类、过称。

    那边第三网才刚刚开始拉呢,这边的分拣过秤工作就已经结束了。

    “好鱼一百二十六斤,杂鱼七十二斤!”

    不一会儿,会计就报出了计算结果。

    好家伙,一网就拉出了一百九十八斤的好成绩。

    看来,一千斤也不用不了几网嘛。

    周林心里暗自嘀咕。

    果然被他猜中了。

    第三网、第四网都比第二网网得多。

    到第四网截止,总共已经有了五百二十多斤好鱼,三百三十斤的杂鱼了。

    队长一听,好鱼够数了,就马上喊拖拉机手张学明,示意他把拖拉机开过来。

    然后让人们把挑拣出来的好鱼用一只只大盆装上。

    “学明,赶紧的,拉上这些鱼,送到供销社去,昨天我已经跟他们收购处的老丁打过招呼了。

    到了那里,你别的什么都不要管,把秤给我盯紧了就成。

    记得拿条子!

    账我过两天再去跟他结。”

    队长吩咐完,张学明大声应了下来,一脚油门,那拖拉机就“突突突突”地窜了出去。

    见大家伙儿看着剩下来的杂鱼有些不高兴,队长特意朗声说道,

    “好了,接下来这一网,如果不到一百七十斤,我们就再拉一小网。

    如果超过一百七十斤的话,打上来多少,我们就分多少!”

    “好,这可是你说的!”

    旁边一个汉子听了,跟刘元昌再三确认。

    “嗯,是我说的。”

    队长这话音一落,那汉子就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兄弟们,听到队长说的话没有?

    这一网往多了打啊!越多越好!”

    “听到了!”

    河滩下面传来整齐划一的回答声。

    这时,周林旁边的那两人又开始祈祷了,

    “老天保佑,这一网一定要鱼多鑫的,多打点大鱼,重量高高的!”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听到了大家伙儿的心声,这最后一网的鱼,比之前的所有的都多。

    这回也不分好鱼杂鱼了,所有的一过秤,竟然有两百三十斤。

    也就是说,加上之前的三百三十斤杂鱼,社员们一共五百六十斤的鱼可供分配。

    这下,大家都高兴了。

    斤数出来了,会计早就按照花名册,算好了全生产队的人头数。

    男女老幼,只要是不在喝奶的,都算一个整人,另外,喝奶的婴儿要打个对折。

    这样算下来,一共有一百一十五人。

    刚刚帮忙拉去的十个人,每人另外分三斤,这就要另外减去三十斤。

    也就是,可供分配的鱼一共有五百三十斤,平均摊到一百三十五人的头上的话,每人可分得四斤六两。

    一听到会计报出这个数字,大家伙儿都欢呼起来。

    周林也挺高兴的,宋家加上自家,一共五口人,算下来,可以分二十三斤鱼呢。

    可惜秀云肚子里的娃娃不算数,要不然,还可以再多分两斤三两。

    听到大家议论纷纷,会计突然大声提醒道,

    “行了,大家伙儿,赶紧回家去拿家伙什儿吧,这么多鱼呢不拿东西装,难道你们全给抱回去?那衣服还能要吗?到时候,家里的婆娘肯定要捶人了。”

    “哈哈哈哈……”

    众人全都乐了,然后每户人家都有人回去拿东西了。

    周林这边,是他岳父自告奋勇回去拿的,然后,他拿了两只麻袋回来,悄悄跟周林说道,

    “林子,一会儿我们一人一袋,就这样背回去,这样可比拿什么桶啊盆的强多了!”

    还真挺有道理的。

    见人来得差不多了,队长大手一挥,

    “好了,现在开始分鱼!听到报名字的人家上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