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1977开始 » 第75章 陈主任

第75章 陈主任

    这人就是陈主任,赵校长的丈夫。

    他的相貌其实平平,放在人群中也不出众的那种。

    但是人却很精神,四方脸,两只眼睛不算很大,但特别有神,配上那对浓眉,一看就是很正气的长相。

    还有那头发,理得短短的,一根根全都立起来的那种,让人一下子就会联想到桀骜这个词。

    不过此刻,他却是一脸温和的笑,完全看不出来,他是整个永红公社最大的领导。

    “陈主任!”

    “陈主任!”

    ……

    众人纷纷起身,跟他打招呼。

    而小徐,则条件反射般,立马上前接过陈主任手中的公文包,一转眼,看到同样伸出了双手的赵校长,他僵在了那里。

    这下,赵校长的脸再也板不住了,跟陈主任一起笑了出来。

    陈主任伸出手虚点小徐一下,转头对赵校长说道,

    “这孩子真是迷糊了,还以为是在办公室呢!”

    周林看着小徐那有些发红的脸,心想,如果地上有条缝的话,这小徐估计会想往里面钻一钻吧。

    陈主任接过小徐手里的包,交给身边的赵校长,顺便拍了拍小徐,说道,

    “来家玩就轻松点,今天是星期天,不用上班的。

    今天我不是你领导,你就把我当成一个普通同事就行。”

    说完,他看向周林跟姚老师的方向,

    “那几个小子我都认识,就是这两位,看着好像有些眼生。

    玉茹,这应该就是你常说的姚老师跟周老师,也就是你手下的那两员大将吧!”

    赵校长点点头,

    “对,就是他俩,要不是还有他们两个,我就成光杆司令了。

    要不你来猜猜看,哪个是姚老师,哪个是周老师?”

    陈主任也来了兴致,配合赵校长玩了个猜猜看的游戏,然后,就在几秒钟内非常精准地分辨出了二人。

    “真没劲!”赵校长觉得有些扫兴。

    陈主任就笑了,

    “哈哈,你这可不能怪我,谁让你回家总叨叨学校的事情呢,满学校,除了你,就只有这么两个老师,被你翻过来覆过去的说,我哪怕就是个傻子,也能猜出来了。

    你可能忘记自己说过的话了。

    你说,周老师是个大近视,你一般都不让他领着孩子们打扫卫生,因为他比较好糊弄,孩子们打扫不干净他也看不清!你还说,周老师毕竟是大城市里长大的,一看就是个文弱书生,一阵风都能把他给吹倒了。

    还有,就是暑假前吧,你从县上开完会回来,刚上一天班,晚上就回来跟我说,姚老师放了个忙假回来,你差点没敢认,说他那个大脸盘子,黑得都快发亮了,一眼看上去,只能看到眼白跟牙是白的,幸好姚老师的头发一如既往地有几绺是竖着的,你这才敢认。

    你都说得这么明显了,你说,我能分不出来吗?”

    周林:……

    他跟姚老师对视了一眼,两人脸上同时都写上了一个大大的“囧”字。

    姚老师盯着周林那鼻梁上的眼镜看了两眼,笑了,还顺便在他全身上下扫了个遍。

    而周林,则看着他那张黝黑的大脸盘子,还有他脑袋上的那三根呆毛,也在心里乐得不行。

    说真的,赵校长抓他们两人的特征,还是抓得挺准的。

    只是他俩是真没想到,赵校长跟陈主任私底下是这样相处的。

    赵校长这嘴,好像有点碎,什么都跟陈主任说,跟工作时的她,完全不是一个样子。

    至于陈主任,周林觉得,这人真是太厉害了,记性竟然这么好,他老婆随口说过就忘的话,他竟然能记得这么清楚。

    怪不得一个个都说他能干呢。

    只是,一会儿说话得注意着点,不能随便什么都往外秃噜,万一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还被陈主任记下了,那就不太好看了。

    似是觉得自己在这里,他们这些年轻人会放不开,陈主任叮嘱他们不要拘束,随意一些之后,自己就进书房了。

    刚刚帮忙搬东西理东西的时候,周林顺便也参观了一下这个新居。

    说实话,在这个年代来说,这样的居住条件,已经可以说是打败了绝大多数人了。

    这套屋子一共三间。

    有厨房,不过没有卫生间。

    这个年代,室内卫生间还没有普及。

    农村人一般用茅房,而城镇人则用公共厕所,其实性质都差不多,两者都是单独建造在室外的。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公共厕所的卫生条件要比农村的茅房要稍微好一点罢了,也只是好一点点。

    厨房是从客厅里隔出来的一小间,公社那边有食堂,这俩口子估计平时也是不怎么下厨的主儿,厨房剩下的部分就是

    客厅就是周林他们现在呆的这间,这间是三间之中最大的一间,像家里平常来客,还有吃饭什么的,都是在这里。这里的家具也是最多的,有双人沙发一张,五斗柜一张,一张吃饭用的小圆桌,还有四把椅子,四张方凳,外加两张长凳。

    也不知道他们家怎么会有这么多凳子跟椅子的。

    另外还有两间房间。

    其中一间小的,布置成了是陈主任跟赵校长夫妻的卧房,里面放了一只衣柜,以及一张床之后,也剩不下多少空间了。

    另外一间大的,则被布置成了书房,同时也是会议室兼客房。

    里面有整整一面墙的书架,上面放满了书。

    周林他们之前累得不行,有多半的原因就是为了这些书。

    只要搬过书的人都知道,这东西,可以说死沉死沉的,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纸箱,搬起来也是费劲得不行。

    可何况,有整整一面墙呢。

    这里的书墙,可比周林家的那面墙大多了,而且书的种类也更广泛。

    看得周林羡慕不已。

    更不要说姚老师了,他家的书还没周林多呢。

    有书架,当然也会有书桌跟椅子,都在窗前放着。

    另外,房间的中间,摆放了一套组合沙发,很洋气,一看就是从城里搬过来的,乡下没有这种款式。

    确切地说,乡下目前根本就没有沙发这种事物。

    家里能有几张正而八经的木匠打的实木椅子,就已经是相当地不错了。

    在沙发的中间,则围着一张比较大的茶几。

    很明显,这是给陈主任谈工作时用的。

    另外,里面有一张可以折叠的单人床,暂时被收在一旁。

    联想到赵校长之前的话,周林立马就猜到,这应该就是给她小儿子准备的。

    等书房的门关上,客厅的几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赵校长见他这样,也不再板着脸了,而是和气的让他们拿西瓜吃,为了不让他们尴尬,她还找借口去了厨房。

    等她一离开,大家也不再矜持了,一人拿了一块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在领导家里,谁都想把自己最好的样子展现出来,至少不能丢脸。

    可不敢狼吞虎咽,万一领导突然进来,被瞧见,那就不好看了。

    刚刚已“丢脸”过一次的小徐,在吃过一块冰冰凉的西瓜后,也平静了下来,脸也不红了,表情也放松了。

    之前搬东西时,几人就已经相互认识了,又都年纪不大,慢慢就聊开了。

    聊着聊着,不知道是谁,突然说起了这几天刚听到的新鲜事儿,说着说着,就提起了刘元志,

    “哎,你们知道吗?咱们公社最近刚刚出了一名战斗英雄呢,听说立了二等功呢!

    就是很可惜,他受伤了,没了一条腿,只能退伍了,要不然的话,在部队上,肯定是前途无限的。”

    姚老师立马就跳了出来,

    “我知道,我知道,这人就是我们大队的。

    对了,就是周老师他们生产队的。”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就都集中到周林的脸上了。

    “周老师,那位姓刘的同志你见到过吗?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小徐问周林时,双眼亮晶晶的,还一脸的羡慕,仿佛是在羡慕周林跟英雄一个生产队似的。

    还真是个可爱的青年。

    周林平静地开口,不过说出来的话却在客厅里激起了热浪,

    “是的,刘元志同志就是我们生产队的。

    而且,我们不仅仅在同一个生产队,我们还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我们两家还是邻居,屋子就紧挨在一起!”

    “哇!”这下子,连姚老师也惊叹了起来,

    “你小子的嘴可真紧,这一路上愣是没跟我提这个。”

    周林一笑,“一路上你好像没给我说话的机会吧!”

    一句话,就成功让姚老师闭了嘴。

    因为之前来的这一路,姚老师就一直跟周林念叨,悔不该去县城待这一个月,害得他老婆在家里既要顾孩子,又要顾老人,整个人都累瘦了。

    这些话,私底下说说还行,要让赵校长知道了,肯定要节外生枝的。

    “周老师,快跟我们说说呗,战斗英雄是什么样子的?

    我要把他的事迹写到咱们公社的宣传板报上。”

    旁边一个据说是公社文书的小伙子提出了这个要求。

    周林一听,这个好啊!

    多宣传宣传,对刘元志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至少会让领导们知道,自己公社里有这么个人,不会轻易把他给忘记了。

    于是,他就把从刘元志那里听来的情节,又添油加醋讲述了一遍,他着重强调了刘元志是在怎么样艰难的情况下,以超常的毅力,成功地自救,同时还挽救了战友的生命。

    他讲得认真,另外几人听得也认真,谁也不知道,赵校长跟陈主任两口子都悄悄地走进了客厅,站在角落里静静地听着。